香鳞毛蕨的化学成分及其细胞毒活性

来源 :中草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fsfd4545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香鳞毛蕨中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方法 利用柱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等现代技术对香鳞毛蕨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现代波谱技术并辅以化学方法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采用MTT法测定化合物对Bel-7402、HCT-8及A-549的细胞毒活性。结果 共鉴定出4个化合物,分别为京尼平苷(geniposide,Ⅰ)、3S,5R,6R,7E,9S-四甲基环己烯型单萜-7-烯-3,5,6-9-四羟基-3-O-β-D-葡萄吡喃糖苷(3S,5R,6R,7E,9S—megastigman-7-ene-3
其他文献
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对教育作过前瞻性的论述:“教育者,养成人格事业也,如仅为灌输知识,练习技能之作用,而不贯之以理想,则是机械之教育,非所以施与人类也。”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语文课导入语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兴趣的浓淡和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导入语的语言要有启发性、感染性与挑战性,力求练达而雅趣,有
目的 研究杉科植物池杉的化学成分。方法 运用硅胶、凝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池杉的枝叶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通过核磁共振谱、质谱等
一个民族之所以生生不息,主要是靠文化来维系。优秀的文言诗文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加强文言诗文的学习是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途径。我们的政府非常重视对青少年进行民
目的应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缺氧模型,观察川芎嗪对其抗凝和纤溶功能的影响。方法制备正常人脐静脉原代EC,待EC培养达融合状态后,将其放入含95%N2、5%CO2混合气体的缺氧环境,制
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实施,教师对丁课程标准理念的认识和理解逐渐深入,并创造性地落实到教学实践中。但是,在实践中,多数教师还是不能正确把握,不能行之有效地应用课程标准理念。出
作文作为蕴含丰富人文内涵的一门课程,在开发学生创造潜质、激活创造内核上,具有其他课程无法比拟的独特优势。然而,长期以来的“指导审题——宣读范文——仿写习作”的旧教学模
语文课堂教学是实现“以人为本”,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和谐发展的主渠道,它不仅承担着为学生提供学习语文知识技能的方式方法的任务,更要为他们提供如何在尽可能短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