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卫星伪距偏差标定及对用户定位精度影响

来源 :测绘学报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tanwenbin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伪距偏差是指卫星导航信号非理想特征导致的不同技术状态接收机产生的伪距测量常数偏差。本文将伪距偏差作为一种用户段误差,提出基于并置接收机的伪距偏差计算方法和基于DCB参数的伪距偏差计算方法,以实现伪距偏差与其他误差的分离。然后利用实测数据测量了北斗卫星伪距偏差,结果表明伪距偏差标定序列波动STD约为0.1 m,不随时间明显变化,不同地点接收机测量的伪距偏差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在1.5 G频段,北斗卫星B1I频点伪距偏差最大。北斗卫星新体制信号B1C伪距偏差最小,较北斗卫星B1I频点伪距偏差明显改善,也明
其他文献
新高考对考试形式、题型、难度重新进行界定,对命题提出了更高要求.命题是教师应具备的技能,如何让物理教师尽快适应新的考试形式,不断提高命题水平,是教育工作者优先考虑的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传感器逐渐被应用到物理实验教学中.以动摩擦因数的测量为例,介绍手机传感器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程改革明确要求学生具有合作探究、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点内容.然而网络教学大背景下,限制了原有教学模式的应用,学生缺乏独立思考问题
设计并制作一种全程可视的光纤通信模拟演示装置,应用于“光全反射的应用-光纤传输信息的基本原理”课堂教学中,通过光纤传输声音信号和可视图像信号的直观演示,有效突破“光
α 粒子散射实验为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提出提供了基础.由于本实验的要求很高,无法在高中课堂中给学生演示,通过自制教具,利用模拟实验演示实验过程,帮助学生理解该实验
针对当前部分中学特别是农村中学实验资源匮乏、教学方式单一的情况,将智能手机传感器引入到中学物理翻转课堂教学中,结合两个利用智能手机传感器求加速度的实验案例,构建了基于智能手机的中学物理翻转课堂教学流程,希望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同时,丰富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
在高考评价体系的“四层”考查内容中,学科素养起着导向作用,统领关键能力和必备知识的考查,学科素养的考查直接回应了高考评价体系中服务选材的核心功能.本文在高考评价体系
本文重点研究了不同种植模式下不同棉花品种的蒸腾速率、根系生长特性和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 ,棉花品种本身对蒸腾速率具有比较大的影响 ,同时 ,同一株棉花的叶序叶直接影
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在西安南郊岳家寨村西北的乐游原上发现了国内第8座大型西汉壁画墓.这座西汉晚期的墓葬,墓室的四壁和券顶遍布了由红、蓝、黑等颜料绘制的壁画,总面积达
利用"闭环检测"思想检测和修正系统测量累积误差,是工程科学中的常用和有效手段。本文指出了北斗三号系统全球星间链路中所存在的有利闭环条件,并提出一种利用其进行闭合残差检测与分析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闭合残差整网平差模型,实现了对北斗三号卫星星间相对钟差的误差修正。基于在轨实测数据的计算表明,北斗三号系统全球星间链路中确实存在着明显的常数性或周期性非零闭合残差。通过对星间链路闭环残差的平差修正,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