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卒中患者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个体化用药的相关性

来源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oweizh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根据CYP2C19代谢分型进行的个体化用药调整对于氯吡格雷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指导作用,为临床个体化用药提供参考.方法:纳入80例脑梗死患者,根据是否行CYP2C19基因检测分为经基因检测的个体化用药指导组40例和非基因检测的对照组40例.个体化用药指导组根据CYP2C19代谢分为:慢代谢型、中间代谢型、快代谢型及超快代谢型.快代谢型及超快代谢型按照常规使用氯吡格雷75 mg,每天1次.中间代谢型采用双倍氯吡格雷剂量150 mg,每天1次.慢代谢型患者氯吡格雷更换为替格瑞洛90 mg,每天2次或停用氯吡格雷,改用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每天1次;对照组按照常规使用氯吡格雷75 mg,每天1次.对所有入组患者出院后进行为期3个月的门诊或电话随访.比较两组血管事件发生率和改良Rankin量表(mRS)(0-1)发生率.结果:个体化用药指导组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mRS评分(0-1)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CYP2C19基因检测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的个体化用药,能显著降低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同时对于患者预后生活能力改善也有显著提高.
其他文献
目的 评估功能性电刺激(FES)治疗脑瘫的有效性及长期疗效.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CNKI、万方数据库、
目的:研究丹酚酸A对棕榈酸诱导的A ML12肝细胞脂毒性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究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棕榈酸诱导A ML12细胞建立脂毒性模型并给予丹酚酸A进行干预,采用乳酸脱氢酶(L
目的 基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的理论与方法,建立老年人身体活动与康复体育活动范畴和结构.方法 以已有文献资料为基础,建立老年人身体活动和康复体育活动及其
期刊
目的:研究个体差异(性别、年龄、体表面积及体质量)对肿瘤患者体内卡培他滨的药代动力学的影响,为临床合理使用卡培他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76例不同类型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