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与评价

来源 :文学教育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rusato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实施以人为本班级文化建设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坚持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策略,建设班级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活动文化、精神文化,开展班级书香文化、日记文化、网络文化等专题文化建设,构建以人为本的班级文化评价策略,形成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
  关键词:以人为本 班级文化 建设与评价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班级管理中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体验、情感生活、道德生活和人格形成。我们实施“以人为本班级文化建设与评价实践研究”,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坚持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策略,建设班级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活动文化、精神文化,开展班级书香文化、日记文化、网络文化的专题文化建设,构建以人为本的班级文化评价策略,开发班级文化建设的人力资源和潜在资源,形成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
  一、以人为本,建设班级物质文化
  班级物质文化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基础,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主要载体。教室布置是班级物质文化的主要体现。我们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创建自己的学习环境,让每一面墙都要说话,让每一个角落都有育人功能。我们根据“以德立校,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和“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服务”的办学宗旨,按照学校班级文化建设的要求,组织班委会成员研究教室布置的整体布局和布置风格,采取小组竞标,分工协作,创建以人为本的班级物质文化建设,展示班级的物质文化的独特个性,营造和谐民主、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氛围。
  二、以人为本,建设班级制度文化
  班级制度文化是学生共同认可和遵守的行为准则和规范。以人为本的班级制度无论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都要以学生为主体,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学校德育工作的要求,按照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特征、成长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班级制度。我们以班委会成员和小组长为主体,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制定了班名、班训、班规、班级规约等规章制度,从纪律、学习、卫生、活动、仪表、考核等方面规范了学生的行为。在班级制度的执行过程中,我们尝试实施值周班长制度,让每一位班干部、小组长,甚至每一位组员都有机会担任值周班长,使班级的每一位成员都有岗位,有机会参与班级管理,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提高了班级管理的效益。
  三、以人为本,建设班级活动文化
  班级活动文化是以人为本班级文化建设最重要的载体。开展班级活动不仅可以更好地建设班级物质文化,还可以将班级制度内化为学生的良好行为,让学生在活动中自我评价、自我调控、自我管理,促进学生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因此,我们十分重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班级文化活动开展,在活动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唤醒学生的主人翁意识。通过活动的策划、组织、实施和总结,激发了学生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落实了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思想。按照学校安排,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每年五月份开展的“校园艺术月文化活动”和九月份开展的秋季学校运动会;根据教务处安排积极参加上级教研部门和学校组织的各学科竞赛活动;利用板报、广播站、橱窗、班级日记、学习园地、走廊弘扬传统文化,宣传班级好人好事;开展主题班会和周一升国旗仪式;利用节日、纪念日开展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等。
  四、以人为本,建设班级精神文化
  “在班级文化系统中,班级精神文化是核心与灵魂,是一个班级本质、个性和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在以人为本的班级文化建设中,班主任应该高度重视班级精神文化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全体成员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念、价值取向。一般包括班名、班训、班规、班歌、誓词、班级目标、班级口号、班级公约、班级舆论等。在以人为本的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中,我们以学生发展为本,制定符合党的教育方针和素质教育要求的班级奋斗目标,促使学生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学生获得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思想品质。我们根据学校文化建设的要求和本班特色制定了班名,如“国学班”“书香班”等;班主任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扬明主,和同学讨论制定了班训、班规、班级八荣八耻等;根据高效课堂文化建设的要求,将学生分组,每组制定了组名、组训、组号等。通过班级精神文化建设,营造了良好的班级精神文化氛围,促进了学生的健康发展。
  五、以人为本,建设班级课堂文化
  打造高效课堂教学,创建班级课堂文化,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出发点。我们实施的新课堂改革是以小组合作为基本的学习形式,因此,以人为本的课堂文化建设主要指小组文化建设。我们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个性特长等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4-6人学习小组,又在组内建立2-3个互助组,每组选拔组长和副组长各1名,分别负责小组学习和纪律管理,其余组员担任記录人、发言人、联络人等。每组都拟定组名、组训、组号等。课堂活动以小组活动为基本单位。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组长检查,梳理问题;课中小组交流,合作探究,展示成果;课后反馈检测,实施小组评价。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倾听、学会尊重,学会学习,既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又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健全学生的人格。
  六、以人为本,建设班级专题文化
  以人为本班级文化建设,不仅要建设班级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活动文化、课堂文化,还要努力探索班级文化建设的新策略、新方法。在班级特色文化建设中我们主要探索了班级书香文化、日记文化和网络文化建设的新策略。第一、打造班级书香文化。我们主要建立了创建了书香教室,建立了班级图书馆。学校给每个班级配备了图书专柜,書籍来源主要是学生捐书和校图书室提供,由学生自主阅读、自我管理,同时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阅读活动。第二、实施班级日记制度。每组一本日记,由小组成员按照日期轮流写作,其他组员跟帖评价,表扬班级好人好事,提出班级存在的问题,定期开展班级日记检查评比活动。第三建设班级网络文化。建立校园网站班级主页、QQ群、博客,为学生布置作业、交流学习、励志教育等搭建平台,沟通了家长、学生和学校之间的交流。
  七、以人为本,探索班级文化建设评价策略
  我们是以小组为基本的班级管理单位,因此班级文化评价主要以小组文化建设评价为主体。为了进一步推动班级文化评价实践研究,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形成优良的班风学风,我们制定了《以人为本班级文化建设“星级小组”评价细则》,开展了“学习之星、读书之星、日记之星”等“星级小组”评比活动。通过争创星级小组活动,创建了以人为本班级文化建设评价策略,促进了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总之,教育必须以人为本,把握学生的内在需求,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实践评价研究,不断探索班级管理的新策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现代班主任管理的必然选择。
  [本文是作者主持的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以人为本班级文化建设与评价实践研究”的成果,课题编号GS[2016]GHB1097)]
  (作者单位:甘肃白银市第三中学)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在我们的工作环境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得到大家的尊重,无疑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有着极大的帮助.遗憾的是,我们常常听到不少人对怎样处理好办公室里的人际关系感到棘手,抱怨
文明对话是当代世界学术界、文化界、思想界开辟的新的公共话语论域,并影响到人类社会发展的多个领域和层面。无论是源远流长的文明传统,还是主流文明之外的边缘文化传统,都
在对因变量为定性变量的的回归分析中,传统的方法包括Logistic回归模型、Probit模型等广义线性模型,同时,在机器学习法中也产生了诸如决策树回归、支持向量机等方法,此类方法的优
把培养学生读与写的能力作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所以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可怎样教作文,怎样写好作文,如何让此话题变得轻松愉快起来,一直困扰着众多的老师和
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经典医书-就已经对糖尿病进行了详尽的阐述.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糖尿病这个有着上千年历史的疾病已成为当今社会继肿瘤、心血管疾病
对于一年到头都在匆匆忙忙为生计奔波的人们来说,“体检”是一个既迫切,又容易被忽视的话题.定期体检能够最直接地反映出一个人的身体状况,为健康拉响预警,但事实上在我国有
高校阶段的教学,决定着学生后续的社会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教学阶段,而身心素养的提升,是高校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足球一类体育项目的存在,显然对于球员身心的养成有着重要
摘 要: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促进企业生产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保证。在具体工作中要不断探索提升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途径,着力搭建党员发挥作用的平台,增强党员在生产建设和服务群众的本领,促进企业的生产建设和发展,树立党员新形象。  关键词:党员;作用提升;探索  一、充分认识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党员是党的事业的主体,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力量。党员只有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承担起企业生产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