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共宁国市委党校, 安徽 宁国 242300)
[摘 要]邓小平同志30年前的一篇著名讲话,敲响了改革的鼓点,吹响了改革的号角,成为开辟新时期新道路、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第一篇宣言书。在改革开放正处于攻坚的今天,重读此文,仍给我们极大的震撼与启迪。
[关键词]改革开放;新时期;宣言书
[中图分类号]A849.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234(2008)05-0005-02
邓小平同志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的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作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著名讲话,实际上是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十五大政治报告称之为“开辟新时期新道路、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今天重读此文,仍然是思绪澎湃,感触良多。
一
1976年粉碎“四人帮”以后,中国向何处去?未来的道路怎么走?这是摆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面前的一个严峻的历史课题。面对“文化大革命”造成的严重后果,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强烈要求拨乱反正,纠正毛泽东同志晚年的错误,当时由于“左”的思想的长期束缚和影响,许多人还不能正确区分毛泽东同志的伟大历史功绩和晚年所犯的错误,而当时党中央的主要负责人坚持“两个凡是”,其实质就是继续坚持毛泽东同志晚年的错误,坚持“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两种对立的历史选择,决定中国的两种前途和命运。在这重大历史关口,邓小平同志以战略家的远见卓识,在千头万绪中抓住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这个具有决定意义的环节。针对“两个凡是”的严重障碍,他把解放思想作为“一个重大政治问题”提出来,指出“首先是解放思想”。“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正确地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确定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他反复强调,“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他高度评价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争论,的确是个思想路线问题、是个政治问题、是个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
列宁说过,“一个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全部魅力就在于抓住整个历史链条中最重要的一环来推动历史前进。”邓小平同志正是抓住了最关键的一环,就是重新确立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国这艘巨轮才得以拨正航向,乘风破浪,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也成了邓小平理论本身历史的逻辑的起点。30年改革开放的进程,就是不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进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像一条红线贯穿于改革开放的全过程。30年间我们在理论上的每一个重大突破,在体制上的每一个重大创新,在政策上的每一个重大调整,在实践上的每一个重大进步,无一不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结果。党的十七大提出了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任务。在新的起点上,要顺利完成这个历史任务,关键是要继续解放思想。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在对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的评价问题上,邓小平同志同样表现出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作为战略家的远见卓识。他强调,“毛泽东同志在长期革命斗争中立下的伟大功勋是永远不可磨灭的。”“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这丝毫不是什么夸张。毛泽东思想培育了我们整整一代人。”“没有毛泽东思想,就没有今天的中国共产党,这也丝毫不是什么夸张。毛泽东思想永远是我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完整地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原理,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发展。”对比国际上的经验和教训,三十年再回首细味,邓小平同志的确以非凡的胆略和超人的智慧,作出了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历史性贡献。
二
“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这是邓小平同志对历史经验的一个重要总结。他清醒地认识到,“文化大革命”造成天下大乱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缺乏法制和健康的民主生活。他一再强调,“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为此,“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尽快“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同时强调,“国要有国法,党要有党规党法。党章是最根本的党规党法。没有党规党法国法就很难保障”。要求“维护党规党法,切实把我们的党风搞好”。
“我们需要集中统一的领导,但是必须有充分的民主,才能做到正确的集中。”“一个革命政党,就怕听不到人民的声音,最可怕的是鸦雀无声。”“党的领导就是善于集中人民群众的正确意见,对不正确的意见给予适当解释。”“我们的各级领导,无论如何不要造成同群众对立的局面。这是一个必须坚持的原则。”正如十七大报告指出的,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
三
面对当时的经济管理工作,机构臃肿,层次重叠,手续繁杂,效率极低,邓小平同志大声疾呼,“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政治的空谈往往淹没一切。”“今后,政治路线已经解决了,看一个经济部门的党委善不善于领导,领导得好不好,应该主要看这个经济部门实行了先进的管理方法没有,技术革新进行得怎么样,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多少,利润增长了多少,劳动者的个人收入和集体福利增加了多少。各条战线的各级党委的领导,也都要用类似这样的标准来衡量。这就是今后主要的政治。离开这个主要的内容,政治就变成空头政治,就离开了党和人民的最大利益。”这段话今天读来仍有振聋发聩的作用。为官一任,就是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改革,使经济得到发展,使人民群众的生活逐步好起来,正如党的十七大指出的,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坚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使改革始终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
在管理制度上,邓小平同志强调要建立严格的责任制;在经济政策上,他认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带动其他地区、其他人,这样就会使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地波浪式地向前发展,使全国各族人民都能较快地富裕起来。这是一个大政策。他还着重指出,“不讲多劳多得,不重视物质利益,对少数先进分子可以,对广大群众不行,一段时间可以,长期不行。革命精神是非常宝贵的,没有革命精神就没有革命行动。但是,革命是在物质利益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邓小平同志在“宣言书”中敲响了改革的鼓点,吹响了改革的号角,向着旧的体制发起了历史性挑战,从此改革的浪潮波澜壮阔,一浪高过一浪。农村“大包干”石破天惊,一泻千里;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势不可挡;私营企业的茁壮成长,经济特区的成功创办,桩桩件件,改革成了最时髦的字眼,魅力无穷。更为重要的是从此使得人们的思想观点和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增强了人们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开拓创新意识,从而自觉地汇入了改革的大潮。正如十七大报告指出的,改革开放三十年,这是一部壮丽史诗,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四
邓小平同志指出:“在实现四个现代化的进程中,必然会出现许多我们不熟悉的、预想不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尤其是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改革,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它涉及的面很广,涉及一大批人的切身利益,一定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复杂情况和问题,一定会遇到重重障碍。”接着他又以坚定的口吻说到,“只要我们信任群众,走群众路线,把情况和问题向群众讲明白,任何问题都可以解决,任何障碍都可以排除。随着经济的发展,路子会越走越宽,人们会各得其所。这是毫无疑义的。”随着改革的深入,新情况新问题纷至沓来,应接不暇,对此我们的思路必须更开阔一些,充分估计各种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风险,做到见微知著,防微杜渐,未雨绸缪,有备无患。正如党的十七大要求的,“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同时,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在群众的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开辟新路,形成新的理论观点。
五
“实现四个现代化是一场深刻的伟大的革命。在这场伟大的革命中,我们是在不断地解决新的矛盾中前进的。”为此,邓小平同志向全党发出号召“一定要善于学习,善于重新学习。”“学习什么?根本的是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要努力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则同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当前大多数干部还要着重抓紧三个方面的学习:一个是学经济学,一个是科学技术,一个是学管理。”
新世纪新阶段,改革攻坚,任重而道远。“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中央一再告诫我们,要重视学习,善于学习。当前,必须紧密结合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务必端正学风,紧紧抓住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个精髓,努力掌握其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有了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就会一通百通,大大加强我们工作中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面对日新月异的形势,还要刻苦钻研各种业务。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几百个中央委员、几千个中央和地方的高级干部,要带头钻研现代化经济建设”。 正如十七大报告最后号召的,一定要刻苦学习、埋头苦干,不断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业绩。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作为新时期新道路新理论的第一篇宣言书,三十年后重读此文,仍给我们极大的震撼与启迪。邓小平同志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对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坚定执着;他尊重实践,尊重群众,时刻把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放在首位;无处不体现的大胆创新的革命精神和脚踏实地的科学态度的辨证统一,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的有机结合,关键时刻作出重大决策表现出的非凡的胆略和勇气,所有这一切同他的事业和思想一起,将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
〔责任编辑:王兴运〕
[摘 要]邓小平同志30年前的一篇著名讲话,敲响了改革的鼓点,吹响了改革的号角,成为开辟新时期新道路、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第一篇宣言书。在改革开放正处于攻坚的今天,重读此文,仍给我们极大的震撼与启迪。
[关键词]改革开放;新时期;宣言书
[中图分类号]A849.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234(2008)05-0005-02
邓小平同志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的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作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著名讲话,实际上是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十五大政治报告称之为“开辟新时期新道路、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今天重读此文,仍然是思绪澎湃,感触良多。
一
1976年粉碎“四人帮”以后,中国向何处去?未来的道路怎么走?这是摆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面前的一个严峻的历史课题。面对“文化大革命”造成的严重后果,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强烈要求拨乱反正,纠正毛泽东同志晚年的错误,当时由于“左”的思想的长期束缚和影响,许多人还不能正确区分毛泽东同志的伟大历史功绩和晚年所犯的错误,而当时党中央的主要负责人坚持“两个凡是”,其实质就是继续坚持毛泽东同志晚年的错误,坚持“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两种对立的历史选择,决定中国的两种前途和命运。在这重大历史关口,邓小平同志以战略家的远见卓识,在千头万绪中抓住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这个具有决定意义的环节。针对“两个凡是”的严重障碍,他把解放思想作为“一个重大政治问题”提出来,指出“首先是解放思想”。“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正确地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确定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他反复强调,“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他高度评价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争论,的确是个思想路线问题、是个政治问题、是个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
列宁说过,“一个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全部魅力就在于抓住整个历史链条中最重要的一环来推动历史前进。”邓小平同志正是抓住了最关键的一环,就是重新确立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国这艘巨轮才得以拨正航向,乘风破浪,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也成了邓小平理论本身历史的逻辑的起点。30年改革开放的进程,就是不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进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像一条红线贯穿于改革开放的全过程。30年间我们在理论上的每一个重大突破,在体制上的每一个重大创新,在政策上的每一个重大调整,在实践上的每一个重大进步,无一不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结果。党的十七大提出了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任务。在新的起点上,要顺利完成这个历史任务,关键是要继续解放思想。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在对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的评价问题上,邓小平同志同样表现出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作为战略家的远见卓识。他强调,“毛泽东同志在长期革命斗争中立下的伟大功勋是永远不可磨灭的。”“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这丝毫不是什么夸张。毛泽东思想培育了我们整整一代人。”“没有毛泽东思想,就没有今天的中国共产党,这也丝毫不是什么夸张。毛泽东思想永远是我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完整地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原理,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发展。”对比国际上的经验和教训,三十年再回首细味,邓小平同志的确以非凡的胆略和超人的智慧,作出了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历史性贡献。
二
“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这是邓小平同志对历史经验的一个重要总结。他清醒地认识到,“文化大革命”造成天下大乱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缺乏法制和健康的民主生活。他一再强调,“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为此,“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尽快“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同时强调,“国要有国法,党要有党规党法。党章是最根本的党规党法。没有党规党法国法就很难保障”。要求“维护党规党法,切实把我们的党风搞好”。
“我们需要集中统一的领导,但是必须有充分的民主,才能做到正确的集中。”“一个革命政党,就怕听不到人民的声音,最可怕的是鸦雀无声。”“党的领导就是善于集中人民群众的正确意见,对不正确的意见给予适当解释。”“我们的各级领导,无论如何不要造成同群众对立的局面。这是一个必须坚持的原则。”正如十七大报告指出的,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
三
面对当时的经济管理工作,机构臃肿,层次重叠,手续繁杂,效率极低,邓小平同志大声疾呼,“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政治的空谈往往淹没一切。”“今后,政治路线已经解决了,看一个经济部门的党委善不善于领导,领导得好不好,应该主要看这个经济部门实行了先进的管理方法没有,技术革新进行得怎么样,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多少,利润增长了多少,劳动者的个人收入和集体福利增加了多少。各条战线的各级党委的领导,也都要用类似这样的标准来衡量。这就是今后主要的政治。离开这个主要的内容,政治就变成空头政治,就离开了党和人民的最大利益。”这段话今天读来仍有振聋发聩的作用。为官一任,就是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改革,使经济得到发展,使人民群众的生活逐步好起来,正如党的十七大指出的,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坚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使改革始终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
在管理制度上,邓小平同志强调要建立严格的责任制;在经济政策上,他认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带动其他地区、其他人,这样就会使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地波浪式地向前发展,使全国各族人民都能较快地富裕起来。这是一个大政策。他还着重指出,“不讲多劳多得,不重视物质利益,对少数先进分子可以,对广大群众不行,一段时间可以,长期不行。革命精神是非常宝贵的,没有革命精神就没有革命行动。但是,革命是在物质利益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邓小平同志在“宣言书”中敲响了改革的鼓点,吹响了改革的号角,向着旧的体制发起了历史性挑战,从此改革的浪潮波澜壮阔,一浪高过一浪。农村“大包干”石破天惊,一泻千里;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势不可挡;私营企业的茁壮成长,经济特区的成功创办,桩桩件件,改革成了最时髦的字眼,魅力无穷。更为重要的是从此使得人们的思想观点和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增强了人们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开拓创新意识,从而自觉地汇入了改革的大潮。正如十七大报告指出的,改革开放三十年,这是一部壮丽史诗,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四
邓小平同志指出:“在实现四个现代化的进程中,必然会出现许多我们不熟悉的、预想不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尤其是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改革,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它涉及的面很广,涉及一大批人的切身利益,一定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复杂情况和问题,一定会遇到重重障碍。”接着他又以坚定的口吻说到,“只要我们信任群众,走群众路线,把情况和问题向群众讲明白,任何问题都可以解决,任何障碍都可以排除。随着经济的发展,路子会越走越宽,人们会各得其所。这是毫无疑义的。”随着改革的深入,新情况新问题纷至沓来,应接不暇,对此我们的思路必须更开阔一些,充分估计各种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风险,做到见微知著,防微杜渐,未雨绸缪,有备无患。正如党的十七大要求的,“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同时,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在群众的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开辟新路,形成新的理论观点。
五
“实现四个现代化是一场深刻的伟大的革命。在这场伟大的革命中,我们是在不断地解决新的矛盾中前进的。”为此,邓小平同志向全党发出号召“一定要善于学习,善于重新学习。”“学习什么?根本的是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要努力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则同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当前大多数干部还要着重抓紧三个方面的学习:一个是学经济学,一个是科学技术,一个是学管理。”
新世纪新阶段,改革攻坚,任重而道远。“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中央一再告诫我们,要重视学习,善于学习。当前,必须紧密结合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务必端正学风,紧紧抓住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个精髓,努力掌握其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有了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就会一通百通,大大加强我们工作中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面对日新月异的形势,还要刻苦钻研各种业务。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几百个中央委员、几千个中央和地方的高级干部,要带头钻研现代化经济建设”。 正如十七大报告最后号召的,一定要刻苦学习、埋头苦干,不断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业绩。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作为新时期新道路新理论的第一篇宣言书,三十年后重读此文,仍给我们极大的震撼与启迪。邓小平同志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对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坚定执着;他尊重实践,尊重群众,时刻把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放在首位;无处不体现的大胆创新的革命精神和脚踏实地的科学态度的辨证统一,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的有机结合,关键时刻作出重大决策表现出的非凡的胆略和勇气,所有这一切同他的事业和思想一起,将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
〔责任编辑:王兴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