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免疫原性进一步提高的乙脑活疫苗减毒株的选育(Ⅲ、SA14-14-2减毒株活疫苗对1026名儿童的人体观察)

来源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ting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乙脑14-2弱毒株制备冻干活疫苗4批,每批150-240毫升,冻干后病毒滴度达107·0,冻干前后无明显变动,动物检定结果疫苗仍保持原有低毒力和稳定性。用其中一批疫苗在无乙脑病例而隐性感染率为5.12%(2/39)的张家口市区对1026名5 -12岁儿童进行接种观察,其中47名5-6岁儿童于接种后14天内隔日测体温和观察全身反应,均未发现体温高于37.4℃或其他全身反应。在其余儿童中亦未发现异常反应。用1∶3、1∶5和1∶50稀释疫苗免疫7-8岁儿童并作中和抗体检查,三组免疫前抗体阴性的儿童各为11,12和12名,前二者的阳转率均为100%。GMT≥35.3、≥31.7,后者的阳转率为83.3%,GMT为22.97。

经中量人体接种试验表明14-2株疫苗也是安全的,免疫力是满意的,因此可以作为扩大生产活疫苗的毒种进一步观察。

其他文献
本文报道了带有IgD分泌型浆细胞瘤小鼠(TEPC-1017和TEPC-1033)对依赖胸腺抗原及不依赖胸腺抗原免疫反应的增强,特别是对TNP-KLH的初次免疫反应和二次免疫反应都明显增强,19s和7s均为对照组的3~5倍,对TNP-BA的二次免疫反应增增3~7倍。给正常BALB/C小鼠注射含有IgD的腹水或纯化的IgD也能引起抗体反应的增强,这种增强反应与百日咳杆菌对免疫反应增强作用很相似。含有I
期刊
许多文献认为小肠结肠炎耶氏菌的致病性与菌株携带的40-50×106道尔顿的质粒有关。我们最近发现有些携带此种质粒的菌株并无致病性,不能检出VW抗原,也不与毒力因子血清凝集。进一步研究证明携带40-50×106道尔顿质粒的菌株,在37℃生长时,凡能表达一个特异性外膜蛋白者,对动物均有致病力,不能表达这种特异性外膜蛋白者,无效病力。前者都能检出VW抗原,并与毒力因子血清凝集,后者无VW抗原,也不与毒力
用第3届AOHW血清检查有HLA-Cw3的中国人76名,根据9支AOHW血清结果,发现这些个体有五种反应格局。见表1和表2,我们暂命名为Cw3.1,3.2,3.3,3.4,3.5。对代表4种不同格局(Cw3.1,3.2,3.3和3.5)的5人进行家系全部成员测定。结果证明均存在这些不同格局的分离现象。我们认为本文所指定的Cw3.1,3.2和3.3同于第九次国际会议的同名物,但Cw3.4和Cw3.5
期刊
期刊
本文报告用生物素标记人补体C3 cDNA探针的核酸杂交结果,证实此探针在质粒DNA的Southern印迹法杂交时具有较高特异性。应用点斑法杂交程序对不同的生物素显色法进行比较的结果表明,亲和素、生物素双标记法的敏感性最高,可测出10pg水平的质粒DNA(约0.3 fmol生物素分子)。另外,本文报告用氯霉素增加质粒拷贝量,RNA酶和蛋白酶K "纯化菌落" 的程序,成功地进行了生物素探针的菌落原位杂
本文应用自制抗人T淋巴细胞单克隆抗体OKT系列检测70例健康成年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分布。经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OKT3(抗人全T)与69.1%(35%~88%)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反应,OKT4(抗人T辅助亚群)和OKT8(抗人T抑制一杀伤亚群)分别与49%(24%~64%)和23%(6~42%)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反应。T辅助细胞与T抑制细胞之比为2.35(1.1~5.3)。本文结果还证实:T淋巴细胞
期刊
P McAb的性状及用抗HRP McAb制备鼠PAP的适宜条件。并将鼠PAP初步应用于ELISA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结果证明在ELISA中,鼠PAP法比IE法敏感4-32倍,在免疫组化中不仅阳性抗原部位有明显着色,而且背景十分浅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