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脉病症\“治在骨上,甚者在脐下营\”文献解读

来源 :中华医史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hom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问·骨空论》"督脉生病治督脉,治在骨上,甚者在脐下营"阐明了督脉病症的选穴部位和治疗思路,历代医家对它的理解有较大分歧。本文通过考察督脉病症、督脉腧穴主治、病症治疗、注家注释等古籍文献,对其含义进行解读和辨析,认为"骨上"是指督脉循行所过脊柱骨,"脐下营"为脐至耻骨联合中央处。该句不但指明了督脉生病时需重视的治疗部位,而且强调了区分病症轻重予以不同施治的思路。

其他文献
青光眼作为一种不可逆性的致盲眼病,早期诊断及干预的意义重大。因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主要以视神经及视功能损伤为特征,故临床常以相干光层析成像术(OCT)及标准化自动视野检查(SAP)作为辅助诊断方法。本文从发病机制、检查的客观性等方面进行阐述,提出OCT检查结果可取代SAP结果,作为青光眼诊断和随访的新指标。(中华眼科杂志,2019,55:333-334)
期刊
期刊
民国时期的上海,社会文化多元交织,医疗市场混杂,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医人才。除了数量有限的名中医外,还有大量不显名于当时社会的中下层中医。姚心源就是他们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位。尽管他们的生平大都难以详考,但依托上海发达的出版业,仍然留下一些医事活动的相关事迹。从不多的文献记载中,不难发现:虽然他们面临激烈的医业竞争和难以在上海长期立足的生存困境,但仍然深怀济世救国之志,力图通过研古求新,融会中西来发
根据1949—1959年间《南方日报》和《广州日报》上所有关于"除四害"的报道可知:广州的"除四害"运动始于1949年,其中1949—1952年为第1阶段,运动的重点在于改善广州市容环境;1952—1956年,进入爱国卫生运动阶段;到1958年前后运动达到高潮,从开始的务实变得急功近利,罔顾科学规律。10年间的"除四害"运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广州的公共卫生,为提高广州群众的身体健康水平发挥了积极作
期刊
1872年,波士顿的新英格兰妇婴医院成立了美国第1所医院护士学校——新英格兰妇婴医院护士学校,成为美国现代护理教育的开端。其建立和发展受到南丁格尔护理教育思想的影响,也与2位美国女医生的工作密不可分。新英格兰妇婴医院护士学校的建立,使通过正规护理教育培训职业护士成为可能,为美国现代护理教育体系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期刊
期刊
张骥是民国时期四川著名中医学家、医史文献学家及医学教育家。《汲古医学丛书》是张骥对医学研究的心得及其著述汇编。张骥中年在成都开设"义生堂"药号,又设一善堂"古济院",济世惠众;后与孙子方合力创办"汲古医塾"以课弟子;晚年为壮四川国医学院奉献余辉。张骥学识渊博,精于考据,又善于临床,其医学成就主要体现在著书与教学上,且在方志学上亦有贡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