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激励机制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健全和完善激励机制,既可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可以加快组织目标的实现。本文主要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的重要性、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和完善激励机制建议方面展开讨论。
关键词:重要性 问题 建议
▲▲ 一、企业建立激励机制的重要性
激励机制主要是指激发人的行为的心理过程。通过建立激励机制,能充分地调动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及热情,运用各种技巧让员工积极参与制定企业的目标制定,可以提高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做到人尽其才,充分发挥人才优势,在决策方面集思广益,不仅可以提高决策质量,还能保证员工之间的情感沟通,尊重、信任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使员工的能力得到最大发挥。
激励机制是企业员工提高整体素质进而进行自我完善,实现自身价值目标的需要。人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目标,并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努力。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人既有最基本的物质需求,也有更高层次的情感、荣誉以及自我实现的追求。情感的满足会进而影响到人们对行动的指导。做好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努力为企业员工创造平等、公正的职位竞争环境,使其获得公平的晋升机会,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而提高自身素质,完善自我,可以使员工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到企业建设与发展中,使企业人力资源的得到优化配置,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使员工形成较强的服务意识,服务于企业,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工作效率。
▲▲ 二、激励目标设定的原则
激励目标的设定在企业激励机制的建立过程中起着导航作用,决定着激励的方向,同时也指导着员工在实现企业目标和自我实现的过程中如何趋利避害,获得奖励和避免惩罚,只有确定明确的科学的激励目标,才能促使人们按照系统的要求去积极行动和不断修正自己的行为指向,从而保证组织目标的顺利实现。第一,激励目标与组织目标一致的原则。如果两者目标不相一致,在有效的激励目标对企业来说都是无用的,不能促进企业目标的实现。第二,激励目标必须符合相关政策和规章制度。任何激励都要符合道德规范的标准,有损于企业良性运行的行为出现时都要“依法办事”,人人平等。第三,激励目标的确定应有企业员工的广泛参与。员工的目标应该于企业目标紧密相关,在实现企业目标的同时能实现自身价值,否则任何激励对员工都没有吸引力,不能提起员工的积极性。
▲▲ 三、我国企业激励机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企业改革经过二十多年的探索,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激励管理运用仍有一些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企业对激励工作存在一些错误的认识。
1.采用“一刀切”的激励手段
对于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业人力资源来说,单一的激励机制已显太陈旧,多样的激励机制才能满足企业员工的需要。“一刀切”地采用同样的激励方法和手段,无视企业员工的实际需求,认为所有员工的需求都是相同的,没有做到以人为本,这些做法都将严重挫伤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事实上,人的需求是有层次性的,从低层次的个人需求来讲,采用物质激励会更有效。而依据需求层次的提高,其内在精神方面,对成就、荣誉的需要会更多些。所以“一刀切”的激励方式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需求。
2.管理意识落后,内部管理制度不配套
一些企业虽然认识到人力资本的重要性,但是并没转变人力资源管理意识,无视对员工的激励,口头上重视人才,但是实际上没有采取任何激励措施,无信于员工,使企业渐渐失去了对员工的吸引力。这些落后、迂腐的管理思想都将严重挫伤员工的工作热情,甚至会造成人才流失。有的企业虽然设有激励机制,但是没有打破原有的收入分配制度、工资制度和工资标准,致使企业激励机制不能落到实处。
▲▲ 四、完善企业激励机制的建议
1.增强激励的针对性,提高员工素质和自我激励
激励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建立激励机制需要把握需求层次理论,不同人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因此,不能简单采用“一刀切”的激励方式。并且,同一公务员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需求。每一个公务员都有自己的需要,要把握员工的需求类型,对症下药,做到有的放矢,做到有差别的激励。
加强对公务员的素质教育,既是提高工作效率客观要求,也是员工实现自我激励的主观需要。要自提高员工专业技术水平的基础上加强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建设。与此同时,加强企业文化的完善,作为一种非正式的制度安排,企业文化对于员工的行为具有导向、凝聚、规范和协调功能,能充分发挥其对员工的隐性激励作用,促进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提高。
2.物质激励要和精神激励相结合
物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保证,物质需要是人的最基本需要,是人们从事一切社会活动的基本动因。物质激励决定着员工基本需要的满足程度,并进而影响到其社会地位、社会交往、自我实现等高层次需要的满足。物质激励可以通过发放工资、奖金、津贴、福利等方式来实现。在物质需求得到满足以后人的需求会向更高层次发展,即精神需求层次。单纯的物质激励或精神激励都难以实现企业预期的效果,必须把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结合起来才能正地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在物质激励基础上创建适合企业特点的企业文化,制定精确、公平的激励机制,并不断根据情况的变化制定相应的政策。同时要综合应用多种激励机制,如成就激励、能力激励、环境激励、事业激励等。通过培训等方式可以提高员工实现目标的能力,为其承担更大的责任、更高挑战性的工作以及提升到更重要的岗位创造条件。
(责任编辑:刘璐)
关键词:重要性 问题 建议
▲▲ 一、企业建立激励机制的重要性
激励机制主要是指激发人的行为的心理过程。通过建立激励机制,能充分地调动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及热情,运用各种技巧让员工积极参与制定企业的目标制定,可以提高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做到人尽其才,充分发挥人才优势,在决策方面集思广益,不仅可以提高决策质量,还能保证员工之间的情感沟通,尊重、信任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使员工的能力得到最大发挥。
激励机制是企业员工提高整体素质进而进行自我完善,实现自身价值目标的需要。人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目标,并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努力。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人既有最基本的物质需求,也有更高层次的情感、荣誉以及自我实现的追求。情感的满足会进而影响到人们对行动的指导。做好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努力为企业员工创造平等、公正的职位竞争环境,使其获得公平的晋升机会,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而提高自身素质,完善自我,可以使员工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到企业建设与发展中,使企业人力资源的得到优化配置,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使员工形成较强的服务意识,服务于企业,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工作效率。
▲▲ 二、激励目标设定的原则
激励目标的设定在企业激励机制的建立过程中起着导航作用,决定着激励的方向,同时也指导着员工在实现企业目标和自我实现的过程中如何趋利避害,获得奖励和避免惩罚,只有确定明确的科学的激励目标,才能促使人们按照系统的要求去积极行动和不断修正自己的行为指向,从而保证组织目标的顺利实现。第一,激励目标与组织目标一致的原则。如果两者目标不相一致,在有效的激励目标对企业来说都是无用的,不能促进企业目标的实现。第二,激励目标必须符合相关政策和规章制度。任何激励都要符合道德规范的标准,有损于企业良性运行的行为出现时都要“依法办事”,人人平等。第三,激励目标的确定应有企业员工的广泛参与。员工的目标应该于企业目标紧密相关,在实现企业目标的同时能实现自身价值,否则任何激励对员工都没有吸引力,不能提起员工的积极性。
▲▲ 三、我国企业激励机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企业改革经过二十多年的探索,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激励管理运用仍有一些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企业对激励工作存在一些错误的认识。
1.采用“一刀切”的激励手段
对于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业人力资源来说,单一的激励机制已显太陈旧,多样的激励机制才能满足企业员工的需要。“一刀切”地采用同样的激励方法和手段,无视企业员工的实际需求,认为所有员工的需求都是相同的,没有做到以人为本,这些做法都将严重挫伤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事实上,人的需求是有层次性的,从低层次的个人需求来讲,采用物质激励会更有效。而依据需求层次的提高,其内在精神方面,对成就、荣誉的需要会更多些。所以“一刀切”的激励方式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需求。
2.管理意识落后,内部管理制度不配套
一些企业虽然认识到人力资本的重要性,但是并没转变人力资源管理意识,无视对员工的激励,口头上重视人才,但是实际上没有采取任何激励措施,无信于员工,使企业渐渐失去了对员工的吸引力。这些落后、迂腐的管理思想都将严重挫伤员工的工作热情,甚至会造成人才流失。有的企业虽然设有激励机制,但是没有打破原有的收入分配制度、工资制度和工资标准,致使企业激励机制不能落到实处。
▲▲ 四、完善企业激励机制的建议
1.增强激励的针对性,提高员工素质和自我激励
激励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建立激励机制需要把握需求层次理论,不同人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因此,不能简单采用“一刀切”的激励方式。并且,同一公务员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需求。每一个公务员都有自己的需要,要把握员工的需求类型,对症下药,做到有的放矢,做到有差别的激励。
加强对公务员的素质教育,既是提高工作效率客观要求,也是员工实现自我激励的主观需要。要自提高员工专业技术水平的基础上加强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建设。与此同时,加强企业文化的完善,作为一种非正式的制度安排,企业文化对于员工的行为具有导向、凝聚、规范和协调功能,能充分发挥其对员工的隐性激励作用,促进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提高。
2.物质激励要和精神激励相结合
物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保证,物质需要是人的最基本需要,是人们从事一切社会活动的基本动因。物质激励决定着员工基本需要的满足程度,并进而影响到其社会地位、社会交往、自我实现等高层次需要的满足。物质激励可以通过发放工资、奖金、津贴、福利等方式来实现。在物质需求得到满足以后人的需求会向更高层次发展,即精神需求层次。单纯的物质激励或精神激励都难以实现企业预期的效果,必须把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结合起来才能正地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在物质激励基础上创建适合企业特点的企业文化,制定精确、公平的激励机制,并不断根据情况的变化制定相应的政策。同时要综合应用多种激励机制,如成就激励、能力激励、环境激励、事业激励等。通过培训等方式可以提高员工实现目标的能力,为其承担更大的责任、更高挑战性的工作以及提升到更重要的岗位创造条件。
(责任编辑:刘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