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教学法的高中物理教学研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m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现代教育理论的方法体现,问题教学法的先进性是毋庸置疑的,能够起到较好的教学提升作用。但是,在推广的过程中,应该注意教学方法与教学实际的契合问题。本文就此展开论述,探讨问题教学法的应用条件、应用现状及推行措施。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高中物理;教学研究
  G633.7
  一、问题教学法概述
  (一)问题教学法
  从类型而言,问题教学法属于探究式教学法,是通过对问题的精心设计和合理提出,使得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加强学习的目的性,实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探索。
  (二)问题教学法的基础要素
  1.切中要点的问题设计
  该教学方法的核心在于问题的设计和提出,其问题的新奇性和目标性将直接决定对学生的吸引效果和教学引导效果。要想实现上述要求,就必须从教学任务和学生的角度出发,积极寻求两者的平衡点。其中,教学任务是问题教学法开展的基础,而顺应学生的需求则是教学活动开展的前提,必须给予重视。
  2.恰到好处的问题提出
  光有精心设计的问题还不够,还应该注意问题提出的方式和方法,注意问题与课堂教学环境的契合性,避免为了追求教学方法的革新而生硬的提出问题,这将导致问题的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影响问题教学的效果。
  3.及时准确的答案反馈
  除了上述方面以外,问题教学法还应该注意问题结果的分析,教师不能单纯的满足于正确的答案,还应该从学生的角度进行“破题”,思考可能出现的错误答案,探究其产生的思维根源,进而给予纠正。不能对学生的错误回答简单的评判对错。
  二、当前高中物理教学应用问题教学法的主要问题
  (一0教师对问题教学法认识不清
  问题教学与传统的课堂提问存在本质的区别,并非在课堂上进行一定量的提问即为问题教学。然而在教学中,许多老师过于注重问题教学的形式,设置大量的问题,将其作为问题教学的表征,对问题的合理性不加考虑,使得问题教学沦为老师炫耀教学方法的手段。这是对问题教学本质的理解不清,问题教学的本质是通过提问的方式进行有效的课堂导入和学习引导,使得学生能够以问题为核心进行相对自主的知识探索,从而在获得知识的同时锻炼问题思维能力。
  (二)问题设计脱离学生主体的客观学习需求
  教学活动的开展是教与学的相互配合,实现的前提是老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全面而准确的认知。老师应该在了解学生学习水平的基础上进行问题的设计,确保问题的难度适中,能够为学生所接受,如此方能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然而,实际的教学中,鲜有老师达到该要求,存在严重的教与学的分离,导致问题难度高于或低于学生的学习水平,造成问题教学的作用得不到体现。
  (三)传统物理教学模式的残余影响
  自古以来,“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的基本职能之一就是“解惑”,即通俗意义上的“解决问题”,这种传统的“去问题式”的教学模式在老师和学生的心目中根深蒂固,导致高中物理的学习,老师授课,学生学习成为固定模式,对于老师提问,学生解答这种颠覆式的教学模式难以接受,导致问题教学法推广受阻。
  三、高中物理开展问题教学法的具体措施
  (一)转变师生对问题教学法的观念
  老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两大主体,只有得到他们的认可,教学方法方能顺利开展,发挥其教学促进作用。所以,教学方法推广的首要问题是转变师生的观念,通过宣讲会、教学试点等方式进行问题教学的宣传和实践,进而体现教学方法的优势,从而获得老师和学生的认可,实现对教学观念的转变,从过去的传统教学思维中解放出来,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并加以利用,实现老师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的新型教学模式。
  (二)构建多层次的物理问题体系
  教学中,应该认可学生间的差异并给与针对性设计,确保问题的难度、方向和班级学生最大限度的匹配。这需要对物理问题进行分层次设计。一般来说,班级学生的物理学习水平呈现正态分布,即优等生、差等生数量较少,中间水平的学生占据大多数。鉴于此,问题设计的重点应该在中间层次,兼顾优等生和差等生,从而形成多层次的立体问题体系。
  (三)寻求问题教学的合理开展方式
  教学活动的开展前提在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这单纯依靠问题的新奇性是无法实现的,还需要借助特定的教学环境、手段等给予辅助,从而确保问题成为学生课堂的关注点所在。具体来说,可以借助教学情景实现,在课堂教学的开展过程中,通过播放视频、实物展示等方法预先营造适应的教学情景,将学生引入特定的场景中,实现对学生好奇心的激发,之后顺势抛出问题,使得学生对于问题抱有极高的关注度和求知欲,进而主动的探寻问题的解答,从而按照老师预先设计的思路进行学习探究活动。
  (四)注重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的结合
  众所周知,物理学的大部分知识都来源于现实现象、规律的总结,其主要的知识探究方法是实验。所以,教学活动还应该注意对实验的利用,适当增加实验教学的比例,这可以通过问题教学给予展示。实验中,教师提出问题,由学生进行自主的实验设计、材料和器具选择、实验过程,直至最终的结果分析。在此过程中,学生享有高度的自主权,能够发挥自身的知识和思维优势,进行现有资源的有效利用,从而实现问题的解答,既能够获得知识的学习,又能够锻炼动手能力,更能够实现物理思维的培养,是一举数得的物理教学方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作为近些年提出的教学新方法,问题教学法的诸多理念是在现代教育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其教学的推广不能局限于理论层面,而是应该寻求理论和教学实践的结合,通过对传统教学的拓展和革新,形成适应教学实际的优良教学方法,发挥其应有的教学革新作用。
  参考文献:
  [1]周洋.谈高中物理的"问题教学法"教学[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3(9):9.
  [2]黄剑.例谈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4(10):55-56.
  [3]赵进卫.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科學:全文版,2016(3):00158-00159.
  [4]于新彪.问题教学法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5(24):115.
其他文献
摘要:要想实现思品课的有效课堂,就必须有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G623.5  思品有效课堂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指课堂教學的有效教学时间,另一方面是指课堂教学的效果。其中有效教学时间是指课堂上学生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的时间,这种时间主要用于学生学习思品知识、提升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发展个性品质、内化道德素养等方面,并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有效性。教学效果是指在单位时
期刊
期刊
摘要:一个国家的发展,一定要以教育为本。初中数学是一门比较难的抽象性学科,要想学好数学,必须要有较强的思维逻辑性。初中数学的教学一旦不能好的入门,会对以后的数学学习生涯造成困扰。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过于单一化,教条化,忽略了激发初中学生在教学中主动提问的关键要素。当今数学教学的重要性必定要改变传统观念,更要重视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这其中就包括培养学生的积极主动的提问能力,通过学生的主动提问,不但可以
本文简要介绍作者新创立的生态地质学理论,并应用这一理论对大巴山区的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土壤圈和水圈的生态地质环境作综合评价.“,”Ecological geology is a new s
摘要:“部编本”语文新教材课后习题层次清晰、内容丰富,是“部编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利用这些课后习题,不仅能够指导学生自学,优化课堂,还能够培养学生能力。  关键词:新教材;指导自学;课堂教学;提高能力  G634.3  “部编本”语文教材课后练习题是教材编者针对课文自身特点设置的知识要点、能力训练点和教学的重难点,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练习题主要分为两个部分:首先是思考探究,该部分内容主要围
摘要: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而有效教学又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基本前提条件。本文从有效的情景导入、突出问题为中心、有效的活动探究三方面探讨如何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  G633.91  一、提高生物課堂教学的有效性要从有效的情景导入开始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生物课堂教学是一个整体,新课的导入是教学的第一环节,它的主要任务是要使学生明确本节课所要学
摘要: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是摆在每一位数学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计算能力也是小学生应该具备的一项能力,计算能力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很多的数学问题,能够帮助学生发展他们的智力,也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很多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生活。而小学生在做计算题时,普遍有轻视的态度,一些计算题并不是不会做,而是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抄错题、运算粗心、不进行验算造成的。因此,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