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眼毒性反应及作用机制分析

来源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wuinthe39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药物眼毒性反应及机制较为复杂,在药物研发早期阶段通过靶点特异性筛选、分子结构和药代特征优化等手段,对降低候选药物可能引起的眼毒性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查阅大量国内外已上市药品的说明书,对不同适应证领域的经全身和眼球局部用药所引起的眼毒性反应进行梳理.常见的药物眼毒性反应包括青光眼、白内障、结膜炎(角膜炎)和视网膜病变等,可引起眼毒性的代表性药物涉及精神和神经系统疾病及肿瘤等多个适应证,其导致眼毒性的机制可能与多巴胺受体、毒蕈碱型胆碱受体、离子通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及免疫反应等有关.本文对药物眼毒性反应、具有眼毒性的代表性药物及其眼毒性机制进行综合分析和讨论,以期为药物研发提供参考,在药物开发过程中重视对眼毒性反应的评价.
其他文献
随着组学技术的应用,代谢组学已成为临床研究和疾病诊断的重要工具.近年来从代谢物角度对肺纤维化发病机制进行研究发现,一些脂类和氨基酸类代谢物在肺部炎症和肺纤维化过程中发挥调控作用,同时这些代谢物与疾病诊断、临床表型和预后具有相关性.本文对肺纤维化过程中脂类代谢物(溶血磷脂酸和相关磷脂)和氨基酸类代谢物(犬尿氨酸、L-精氨酸、微囊藻毒素、趋化因子和芥子酸)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肺纤维化形成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为阐明肺纤维化的发病机制、探讨相关生物标志物及选择治疗靶点提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