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德育植根儿童生活

来源 :中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q19811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整合品德课程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绘本、心理辅导、校史和少先队活动等资源,落实行为习惯养成,构建生动的道德情境,促进学生的道德内化,用校史文化浸润学生成长,并创新实践载体,从而构建“品德 ”特色课程,让德育根植儿童生活,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关 键 词小学品德课程;课程整合;特色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7)04-00-03
  当前,如何整体构建德育课程体系,成为许多中小学探索的热点问题。瓦市小学以课程整合的思想,尝试整合五类德育生活资源,构建“品德 ”特色课程,将课堂活动根植丰富的儿童生活,让德育从生活出发,在生活中进行又回到生活。
  一、行规课程——品德 队行规生活,落实行规养成
  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小学阶段的重要内容,也是品德课程的重要目标。但是,传统的品德课堂往往侧重于知识传授,难以实现知行合一。学校多种类型的德育活动虽然注重行为规范教育,但缺乏系统性。为此,我们尝试以品德课为核心,整合少先队行规训练活动,设计了“品德课 队行规生活”行规课程。
  具体而言,我们以品德课程目标和鹿城区中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序列化训练目标为基础,分低中高三个年段,确定了校本行规课程年段目标。依据儿童逐渐拓展的生活领域,从“文明礼仪”“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三个方面,详细罗列行规训练点。
  以“文明礼仪”为例,低年级列出了7个要点,包括按时起床,按时上学;主动向老师、长辈问好,与同学打招呼;靠右行走;坐立走有精神,姿势正确;升降国旗要肃立,少先队员行队礼;把垃圾放到垃圾筒里;未经同意,不动他人物品。中年级列出6个要点,包括过马路走斑马线,不闯红灯;爱护公共物品,用好物品放回原位;耐心倾听,不随意打断别人说话;公共场合轻声说话,不追逐打闹;保持校园、教室的环境卫生;自觉遵守各种规则。高年级则列出学会谦让,能与他人协调合作,做好自己的工作;与人交往,主动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当别人遇到困难,主动帮助;接打电话时会使用礼貌用语;做了错事勇于承认5个要点。
  为促进课程实施,我们设计了行规课程流程(见图1),明确“应该怎么做 坚持这么做”,落实课程目标。
  二、绘本品德课程——品德 绘本故事,构建道德情境
  绘本早已成为小学生重要的学习资源,广泛应用于许多学科教学之中。许多品德课教师都会运用绘本故事,创设探究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讨论,借以淡化品德教学痕迹,触动孩子的心灵[1]。我们基于多年的绘本教学实践,构建了基于绘本的品德情境教学模式(见图2),让学生在绘本情境中明晰道理,在游戏情境中感悟体验,在生活情境中思考方法,学会解决生活问题。
  我们梳理品德课教材和相关绘本资源,根据主题进行分类,建立了品德教学绘本资源库,为教师提供清晰的课程资源和教学指引。以“交往、合作与分享”主题为例,资源库内容包括绘本故事“鼠小弟玩跷跷板”“石头汤”“夜莺”“彩虹鱼系列——我是彩虹鱼”“我有朋友了”“城里最漂亮的巨人”,分别对应一至五年级相关课文,如《拉拉手 交朋友》《邻居家的小伙伴》《同学之间》《我们的合作》《为你高兴,与你分担》《怎样与人相处》等。
  例如,在教学《我们分享 我们快乐》一课时,有教师使用了绘本故事“石头汤”。在板块一“听故事,知分享”,由于学生对这一故事有所了解,教师适当删减了故事内容的讲述,着重分享。通过讨论问题:(1)说一说这好喝的石头汤是怎么煮成的?(2)村民们聚在一起,他們正在享受什么呢?(3)村民们原来为什么没有享受到这种快乐呢?揭示道理:村民们一起分享美食的同时,也分享到了快乐。
  在板块二“做游戏,悟绘本”,教师设计了两个游戏,第一次让孩子自己玩,交流各自办法——分享办法;第二次则让学生进行集体比赛,出示对冠军不服气的事例进行讨论,现场实践如何向获胜者表示祝贺——体验分享成功。最后,通过板块三“忆生活,解问题”,出示本班学生春游、校园生活中大家一起分享的照片,说说感受——懂得分享美食,分享快乐,进而回想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时候、在什么情况下可与人分享。
  教师可检索绘本资源库,参考运用绘本构建情境的策略,设计教学。以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引领学生走进生活世界,不断丰富道德认识和情感。
  三、心育品德课程——品德 心理辅导,内化道德认知
  德育的本质是对学生心灵进行正面、正向的影响,以引导和促进他们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2]品德课教学必须要“走心”,唯有“走心”才能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唯有情感萌发才会产生行为改进的动力。为此,我们设计了“品德 心理辅导”整合课程,尝试在心育情境中,运用心理辅导法落实品德课程目标,将德行植根于学生心灵。
  例如,在教学“退一步海阔天空”(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一课时,我们用“吐槽会”作铺垫,从孩子的视角出发,引出本课学习主题;之后,借由绘本故事创设冲突情境,引领孩子思考,面对冲突为什么不能冲动;接着,将心理辅导方法引入绘本故事情境,领着孩子们学习宽容“哆来咪”的方法,努力用“察觉并管理自己的情绪——换位思考——退一步找优点”三步法学会宽容他人。当然,生活问题有其复杂性,宽容“哆来咪”并非万能灵药。于是,我们又引导孩子创造自己的宽容“招式”——讲述生活中遇到的冲突问题,探究具体的应对策略,体验宽容的美妙。这样的教学深入浅出,让孩子们在体验和探究中愉快地掌握情绪调节方法,学会宽容。   心理辅导秉持引领和生活原则,一般基于生活问题展开讨论,讲求不强迫、不压制。品德课程与心理辅导的结合,有效改变了传统品德课堂惯有的强势与灌输倾向,让德育真正走进儿童的心灵。当儿童内心接受了这样的课堂时,“道德内化”也就悄然发生了。
  四、校史品德课程——品德 校史传承,实施文化浸润
  校史是一所学校丰厚的文化积淀,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作为百年名校,瓦市小学拥有众多知名校友,可谓人才辈出,文化底蕴深厚。我们尝试将校史资源融入德育课程,用丰厚的文化底蕴浸润学生的道德成长。
  例如,学校整理校史资源,搜集校友——国际象棋女子特级大师和男子特级大师双料称号获得者诸宸的运动生涯故事,开发了“走近诸宸”这一校本教材内容。在教学“我要攀登”(浙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一课时,教师将其与“走近诸宸”进行整合,设计了如下活动目标:①从多角度了解诸宸;②感悟她为了自己的兴趣爱好不懈努力的精神;③产生了解更多名校友的兴趣,会从名校友身上汲取正能量,沿着名校友的足迹成长。借助校史资源,通过“我们的名校友”“我眼中的诸宸”“我们的瓦小精神”“大榕树下共成长”四个板块,引领学生展开实践探究;最后,让学生呈现实践活动收获,提炼“成功要素”。
  借助这一过程,让学生从认识和了解校友开始,感悟和理解瓦小精神,不断汲取正能量,“成为彬彬有礼的孩子——为独特的自己奠基”的学校德育目标,自然成为了孩子的成长目标。
  五、活动品德课程——品德 队节日活动,创新实践载体
  少先队活动是传统的德育载体。瓦市小学在多年实践中,形成了诸多少先队特色节日活动,尤其是结合中华传统节日开展的少先队活动,深受师生欢迎。借助这一载体,学校尝试将品德课教学与之结合,形成了活动品德课程,让学生在活动情境中自主学习、兴趣阅读、展示特长,“玩转”品德课堂。
  例如,在教学“中秋与重阳”(苏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一课时,教师整合少先队传统节日活动,鼓励孩子们搜集中国传统节日故事之中秋的故事,并设置了如下教学活动:①阅读绘本,聊聊中秋;②基于传统文化学习的基础上,设计“今年中秋,我家这样过——”;③当家做主过中秋;④七嘴八舌来交流。通过这一课程学习,学生不仅体验了团圆亲情,更了解传统习俗,积累了传统文化知识。
  在活动品德课程建设中,我们梳理品德课程目标,提炼了“健康”“交往”“孝顺”“诚信”“爱国”“安全”“环保”等11个综合活动主题,并逐项设计活动目标。例如,“交往”主題学习,力求让孩子在学校情绪安定,学会和同学、老师交往,高兴地学,愉快地玩;关心他人,友爱同伴,乐于分享与合作;能欣赏自己和别人的优点与长处;心胸宽广,勇于承担任务,有责任感。“法治”主题学习,希望学生知道自己是中国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初步了解自己拥有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知道我国颁布的青少年儿童相关法律法规,学习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形成初步的民主与法治意识等。
  通过构建“品德 ”德育特色课程,瓦市小学教师的德育理念发生了深刻变化。课堂上,唯教材教学的现象越来越少,鲜活的生活案例丰富着学习内容;教师“一言堂”现象越来越少,学生讨论、辩论、游戏、实践成为课堂主流。品德课不再孤军奋战,孩子们在队活动中学习品德内容,在社会实践中践行品德认知,在班会谈心中体验道德成长……德育深深扎根在儿童生活的沃土之中。
  参考文献:
  [1]冯卫东.情境教学操作全手册[C].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4-10.
  [2]李季.走心德育:品德形成的深层引导[J].中小学德育,2015(02):6.
  (作者单位:温州市瓦市小学
  浙江温州 325000)
  责任编辑 毛伟娜
其他文献
【案例描述】  刚接手这个班时,我就听说班上有个“女汉子”X——胆子大、男孩子气、爱打架……是个令周围同学害怕,老师苦恼的“狠角色”。但和X慢慢接触后,我发现她其实是个很可爱的孩子——礼貌、善良、乐于助人。只是,她坚信武力是解决麻烦的最好方式,所以人缘不太好。  为了帮X走出“孤立无援”的困境,我开始尝试运用正面管教的工具。正面管教由美国杰出心理学家简·尼尔森提出,是一种主张不严厉惩罚孩子也不娇纵
摘 要 根据小组学习任务的复杂程度,以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主要维度实施过程性评价。当学习内容难度较低,成果比较隐性时,重点评价学习态度,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难度较高,成果比较明显时,则着重评价学习能力,以促进学生学习思维的发展;当学习任务比较复杂时,则综合考查学习态度与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引领学生学会学习。  关 键 词 品德与社会;小组合作学习;过程性评价;学会学习  中图分
摘 要学校教育向学生传递有关大屠杀的知识与理解,是一件充满矛盾性与复杂性的事情。大屠杀可能被作为事件来对待,也可能被当作现代性的社会结构去理解,还可能被视作社会建构的结果。教师对有关大屠杀的知识性质以及自身在教育过程中的立场,应当保持足够的警觉。  关 键 词:大屠杀教育;事件论;社会结构论;社会建构论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5)09-0015
读完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周春梅老师的新著《一间辽阔的教室》,不禁对周老师书中的很多观点产生深深的共鸣。作为一名扎根在一线课堂二十年的优秀老师,周老师通过不断思考和前行,引导学生发现生命的价值、课堂的美妙。相信在周老师的教育之下,学生的成长会如这本书的封面所描绘的那样:“课堂引发无尽的想象,思绪会飞往遥远的未来,当学生回望童年、少年和青春的教室,辽阔的空间尽是梦和诗。”确实,正如周老师所言:“光能照
“我听到过,过眼云烟;我看到过,历历在目;我做到了,铭记在心;我体验过,沦肌浃髓。”  ——题记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这是哲学上一个著名的诘问,回答很吊诡:“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乐不乐,只有鱼知道。在学校,孩子们都是“鱼”。  海滨厦门,槟榔小学里快乐畅游的“鱼”们,没有人问询他们乐不乐。游,是他们的存在方式,也是他们的学习、成长方式。  槟榔的“渔夫”,因此也享受着放养的欢乐。
摘 要:将“实践”定位为德育的灵魂,不是对实践的神化,而是出于班华老师对德育的理解,绝不能将德育看作是一项有关“说”的工作。在德育研究本土化的道路上,班华老师是走在学术前沿的先锋之一。作为德育研究一个时代的标志,开辟了一个可持续性的研究领域。班华老师非常关注德育及德育研究的时代主题,对德育改革作宏观背景式的思考,这些思考包括对现代化的人、德育模式实践、德育心育的结合、榜样变迁等话题。同时,班华老师
作为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活动方式,小组学习早已成为品德课堂的常态。但是,有小组学习的课堂并不意味着学生合作学习的真正发生。“常态”之中存在的忽视小组学习展示环节和评价过程、以个别学习或竞争學习代替小组学习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小组学习效果。  有效的小组学习必须基于儿童立场,采用适宜而丰富的展示形式,激活每一个儿童的展示愿望;观照“学习过程”本身的价值,根据学习内容的复杂程度以过程性评价激活学生的个体评
摘 要 班级是师生时间存在的共同家园,班主任需要在班级时间管理的逻辑中发现适合自己的时间管理方法,提高时间管理的效力,走向时间管理的自觉。班主任的专业成长不能离开班级的时间场域,在班级时间的淬炼中做“智慧”与“自在”的班主任。  关 键 词 班级时间管理;班主任专业成长;时间逻辑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17)05-000-04  万千促成你成功或
摘 要分析北京市19节小学品德与社会录像课不难发现,教师提问缺乏思维深度,师生缺乏有效的互动对话,教师指导缺位等问题严重影响课堂教学质量。为此,教师精心设问,实现有效对话,加强教师指导,应成为课堂教学改革追求的目标。  关 键 词学业质量评价;录像课分析;课堂教学诊断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6)07-0065-03  学生学业质量是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
摘要:“精准供给”为新建校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立足校情,凝练学校核心理念;顶层设计,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回归儿童立场,有效实施德育课程,才能实现“精准供给”,引领学校走上科学发展道路。  关键词:精准供给;学校管理;顶层设计  随着苏南教育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教育布局不断调整和优化,由薄弱学校合并而成的新建校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然而,新建校现代化的教学条件和设施设备只能为学生与学校发展提供优质的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