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小学通用拼音教材中的问题分析

来源 :语文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3059543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高效课堂”中学生使用导学稿,教师批改导学稿不仅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还是师生互换信息的重要窗口。教师在课前精心设计导学稿,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加强巩固所学知识,努力完成学习任务。教师要从批改导学稿过程中,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获取信息,调整导学方案,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师生活动紧密结合成一个整体,才能达到“高效课堂”的目的。  在教学工作中,导学稿的“三发三收” 存在许多弊端
也说“及其”句的语用规范———兼与何伟渔先生商榷□曹德和1995年第6期《咬文嚼字》刊登了何伟渔先生的一篇文章:《“及其”的误用》。何先生认为,“及其”句可用如下公式改写,即:A及
正确使用法定计量单位不容忽视□高东升我国1984年就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在我国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强制要求“1990年底以前要完成向国家法定计量单位的过渡”。1985年又颁布了《
“杜撰”一词,一般释为没有根据地编造、虚构,而其来源,向来异说纷呈。下面我们先对几种有代表性的说法作些分析。其中影响最大的当属王《野客丛书》的说法。该书“杜撰”条云
对强震前的时序数据进行统计计算研究,发现若以特定地震带的时序数据为样本集,在强震前无标度区的跨度会相应地变长,反映出自组织程度的变化[1],以川滇地震带历史记录数据分析为例,若无标度区出现持续增长的征兆,则标志着地震活跃期的到来,同时可能伴有7级左右的地震,对于有的地震带关联维数出现变化不平缓的情况,也预示着地震活跃期的到来。但如果以地理区域划分如台湾省及全国的发震情况作为研究对象则无此规律。该结
阐述了在地形复杂、地貌破碎、作业组较多时一种改良的数字化测图新方法的作业流程。该方法发挥了数字化测图的高精度高效率和模拟法测图善于处理勾绘复杂地貌等高线的长处,为针对不同情况制定合适的测图作业方案增加了一种选择。
我校现有8个班,近400名学生,由于处于城乡结合部,因此在学生的身上兼存在城乡两地学生的缺点和问题。自我校建立微机室以来,这一特点表现的更加突出。比如,有学生偷着将食物
分类属于数学思想的重要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分类方法,能够清晰梳理数学概念认知,把握知识的内质联系,促使学生展开深度思考,并在反复对比中形成崭新的学习认知。教师在分
在对铜街子水电站蓄水后库坝区及附近出现的地震活动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另外一个舟坝水电站库坝区的地质结构和历史地震活动情况进行探讨,认为舟坝水电站蓄水产生诱发地震的可能性较大,五渡—利店断裂附近的马边、沐川、沙湾等地的诱发地震可能为5级以上,犍为县城附近可能出现的地震为4级左右。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减轻诱发地震造成损失的相应对策。
30年前的1975年2月4日辽宁海城7.3级地震的成功预报,可以说为中国日后进行地震预报的探索拉开了序幕。30年来的探索历程,中国还取得了若干次预报成功的震例,如1976年8月16日四川松潘7.2级震群、1995年7月12日云南孟连7.3级地震、1997年6月4日新疆伽师6.4级震群、1998年11月20日云南宁蒗6.2级震群都作出了比较成功的短临预报。但这些预报成功的震例还不能简单说明技术进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