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中生代表团访日专题

来源 :课堂内外(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heng19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5月,根据“中日21世纪交流事业”计划,来自天津、黑龙江、四川、山东、浙江和江苏的共200名中国高中生应日本邀请,赴日进行了为期9天的交流访问。这是日本为了改善中日关系,加深中日两国青年的相互了解而实施的项目。除本次代表团外,到明年10月,还有五个中国高中生访日团将相继赴日交流访问。
  
  日本访问行程记
  周蔚
  
  5月17日 多云
  这是我们全部日程中最正式的一天。大家全都换上所谓的正装,黑皮鞋。因为今天一天所要参观的地点和拜会的人都有着浓浓的政治色彩。
  首先是参议院,是国会的组成部分。在我们去参议院的路上,发现许多同行的大巴士上都满载着日本的中小学生。听说他们开有这样的社会课,参议院也永远对普通百姓敞开大门。
  参议院果然建得很气派,兜着走了好几圈都只见树木不见楼。这些树绝不是单纯的一个品种,交错在一起的各色各样的枝叶,却也不显杂乱。看得出来有人精心侍弄它们,绿得那样纯粹而又不抢眼,美得精细却又不奇异。所有的树叶上都一尘不染。路旁即使落叶堆积,也不见半点尘土飞扬。这种空气质量,我大约只在国内的大连见过。
  真正到了国会议事堂,感受并不特别。就像电视中经常见到的很多国家的国会一样,方方正正的尖顶小楼,清一色的白砖,决不标新立异。
  之后是礼节性拜会外务省,在那儿我们参加了一个交流会。每个人发有一个同声传译耳麦,像电视里的记者招待会似的,算是让我们像模像样地过了回大场合的瘾。
  在午餐会上,我们见到了中国驻日大使王毅。他风度翩翩,处在那样重要的位置上,却时时保持着那种得体的微笑和优雅的气质。之后日本外相麻生太郎也来了。他和王毅握手的一刹那,无数闪光灯亮个不停。我们真是有面子啊,竟有如此两位举足轻重的人物捧场。我们此次访问的政治背景和责任看来要比想象的重要。
  
  5月18日 雨
  今天一天是完完全全的学校生活。
  早晨8:00,我们抵达目的地涩谷教育学院涩谷高中。这是一所私立高中,部分老师在门口夹道欢迎我们,还挂上了中国国旗。我一开始以为像国内一样进了校门要走长长的路才能到达教学楼,可我们一进校门就上电梯到了7层。原来他们一所学校就在这一幢楼里,包括食堂、运动馆、商店等。听翻译说,东京这儿地价太贵,所以私立学校一般都是这样的高层。我对这样一所没有校园的学校顿生好奇。
  我们先参观了教师办公室。大概也是因为地方小的缘故,这里并没有分年级分学科设办公室,而是所有的老师都在一起,每人一个“方格子”,跟电视里的外企一样。
  出了办公室,我跟着英加去了她的教室。忘了介绍,英加就是我第一站东京民宿家庭的女孩,高一女生。而我今天一天的行程就是跟着她体验学校生活。
  我到了他们班级门口,英加拦着不让我进去。因为8:30才是他们的上课时间,此时教室里显得有些乱。直到一个老师模样的人走上讲台,教室才安静下来。英加领着我走进去,发现黑板上写满了“欢迎你来我校”甚至“我爱你”之类的中文字,真难以想象他们是通过怎样的途径才找全这些字的。
  他们帮我在英加的旁边加了一套桌椅,然后我就坐在这个位置开始上课了。
  第一节课是世界历史,但并不是侵华战争那一段,而是古埃及。他们的教学设备不及我们,每个教室仅有一台21英寸彩电,老师要放VCD时,都只有自己带VCD机来,更不谈什么多媒体、电脑、投影仪之类的了。
  第二节课是伦理,名字挺玄,其实就是哲学。那老师口干舌燥地讲了一节课,可惜我一句没听懂,只有无聊的份儿。
  第三节课是英语,英加的英语水平应该不错。他们班大部分同学还在本班上课时(他们班的班主任是英语老师.这使我的交流方便了不少),她已经要到楼上的多媒体教室上课了。即使这样,他们教的英语还是很浅,那老师对着投影,放着磁带一句句地讲,不过是些极简单的语法。我真不是小瞧他们的英语水平,就我那普普通通的英语口语,在他们班上朗读一下,竟博得满堂彩!
  更不可思议的是第四节数学课,他们在学着最简单的三角函数。而我只不过写了一下“k∈z”之类的附加条件,那数学老师像见了外星人似的惊讶,日本学生也都一副“真是不可思议”的神情。天哪,我们所学的天书般的数学,中国人所独具的丰富的数学才能,竟白白体现在这几道破题上了!最后那老师把5个小瓢虫硬是印在了我的讲义上。听英加说,这相当于100分,而他们一般只能得到两三个小瓢虫。
  终于到了中饭时间。校方给我发了一份日式盒饭,而英加和她的同学们都是吃从家中带来的盒饭。中年只有一个小时的吃饭时间,没有午休。
  我的自信心不应当随着英语和数学两课而膨胀得那么快,物理课的到来一下子让我沉闷下去。他们才高一耶,竟然上的是下抛和斜抛运动,是他们课本上的基础知识。日本学生看来也不是门门都差。可怜那物理老师跟做简谐振动似地在黑板前来回摆动,出了一头汗,下面竟还有人“呼呼”睡得正香。他们在上课时睡觉老师是不管的,除非影响到别人。其它活动也一样,女生上课照镜子,老师也不会多说一句。他们的观念中,学与不学是学生自己的事。学生上课不懂可以问,也不需要起立,老师会停下来解答。总之一句话,课堂是学生自己的,是自由的。
  之后的一堂化学课也很简单,45分钟的时间就上了若干种阴阳离子的书写。
  最后一堂类似于我们的班会,是由英加主持的,内容是他们一年一度的校庆。他们的校庆似乎是学生唱主角,投票之类的事全部由学生来做。他们管英加叫Monitress,但却不是女班长的意思,不知道为什么。
  就这样,在下午3:00左右,他们一天的课程结束了。他们并不急于离开学校,而是各自参加了不同的社团。英加参加的是ba-ton club,需要换运动装。他们平时都穿统一的正装校服,很漂亮,每套要8 000元人民币,每人有三四套。另外还有春夏两套运动服。因为是私立学校,大部分学生家里都很有钱,学生上学的挎包一般都是Nike、Addidas的。
  
  5月20日晴
  今天主要是参观和乘车。
  首先是参观东京塔。东京塔很高,有333米,比艾菲尔铁塔还高13米。它的功用也不少,东京几乎所有的广播电视台的电波都是从这里发射的。
  我们乘电梯上到了150米的眺望台。在眺望台上,确有居高临下之感,四周星罗棋布地矗立着幢幢高楼,汽车像甲壳虫大小在其中穿梭。最令我兴奋的怕是俯 视窗了,在145米的高处,脚底下只有透明的玻璃,仿佛凌空于此,不禁打起寒颤来。
  在乘车去东京站时,鳞次栉比的高楼过后,面前竞出现了一大片郁郁葱葱的森林。森林翠绿欲滴,却不可触及,因为道路与树林间夹着一条宽宽的河流,河水清澈如镜。“这是护城河。”导游介绍说,“中间那片绿树环绕的地方就是皇宫。”天皇在日本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是日本国家和民族的象征,自然有理由拥有如此神秘而大气的皇宫。就连现今的皇太子(我们部分团员有幸得见),也拥有一个小山环绕的东宫,在密密的树林中,深不可测。
  住在这样的皇宫中究竟是什么滋味呢?作为日本皇室一族,他们拥有绝对的地位,却没有实质的权力,外出会客都得国会批准才行。更可悲的是皇室的女人,据说皇太子妃雅子本是一名出色的外交官,嫁入皇室后,就承担起传递香火的责任。无奈,至今只有一个小公主。雅子也因此患上了忧郁症,两年未能面对媒体。
  东京站到了,我们将在这里乘坐举世闻名的新干线。按说这么重要的地方,设施应该很完善,但却没有垃圾箱,我们的一个同学手上拿着一个塑料瓶跑遍了整个车站也没找到一个垃圾箱。翻译说:“在东京,垃圾箱几乎绝迹了,大家都把垃圾带回家分类处理。”日本人的公德水平和对环境资源的重视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我们乘坐的“希望29号”在东京是始发站,没有想象中的急切。况且我们一早就到了,早早地在候车的黄线后面等着。面前的就是“希望29号”吧,据说这可是新干线上奔驰得最快的一辆列车,最快时速可达每小时300多公里。车身通体雪白,流线型,很光滑,亮得可以照出人影来。
  上车后不久,列车就开了,耳边呼呼风响,耳膜大概对这么快的车速也不适应了吧。我们在车上吃着盒饭,看两旁疾驰而过的风景。翻译说如果天气好的话,1:40左右能在车上看到富士山。新干线上的时间全都是精确到分的,有时甚至到秒。停站时间很短,老师一再警告我们,下车时要快,要不列车门一关就把你带到下一站了。
  车外,天蓝蓝的,云白白的,很好的天气,我心想,看富士山应该是没问题了。可恶的“好天气”,在1:40的富士山那个方向,满眼只有漫天的白云,富士山,连同我在这次日本之行中看樱花的梦想,通通落空了。
  新干线的列车停站时间的确不长,我们在名古屋下车时,最后的同学刚站稳,列车就呼呼地开走了。我们在车站等了半个多小时,换了去伊势的近铁(一种电车)。
  说实话,在新干线上,并未欣赏多少窗外的风景,因为车速太快,若一直不停地看,会感到头晕,而上了近铁,像国内的火车一样的速度行进,才得以细细品味窗外的风景。
  一路走来,近铁所经过的地方大多是农村,没有高楼大厦,没有汽车奔驰不止,只有一座接一座典型的日本房屋密密麻麻地排布。房屋的材质给人的感觉很轻,应该与日本房屋的抗震要求有关。房屋和房屋之间要么只有很少的空地,要么就是农田,绿油油的。
  日本这儿没有荒地。他们的土地精贵着呢,寸土寸金,从不马虎。不是住宅用地,就是农业用地,再不就干脆浇上水泥,成为停车场。土地不是整齐方块排列,而是见缝插针似地拥着挤着,利用率相当高。
  我第一次看到了日本的烟囱,正冒着烟的烟囱。但它排出的像是水蒸气,要不怎么白得没有一点杂色呢?一丝雪白的烟悠悠地往上升,一会儿就淡了,消失在蓝天白云间,没有留下它到过的痕迹。
  
  5月22日多云
  今天我们去三重县。巴士在公路上开着,两边是美不胜收的农田景色。三重县号称日本的天府之地,建制相当于我国的一个省,省会津市与我们江苏镇江是友好城市,平添一丝亲切。
  我们在教育厅吃了盒饭,便乘车前往各自的访问学校。我去了津西高中。我们先在校长室拿了资料,校长赠送我们每人一件印有校名的T恤。校方作了简要的介绍,我们也作了自我介绍。之后是学校校长们带领我们参观校园,我们参观了音乐课、书法课、篆刻课,还有剑道。
  4:00时,我见到了今晚民宿的学生。她叫贵子,有很大的眼睛,今年上高三,我却看不出她身上有升学的压力。她英语不太好,勉强能交流。我后来发现这已经是不错了,我们有的同学竟撞到只会说“Hello”和“Byebve”的哥们,真不知他该怎么办。
  放学后我们到巴士站乘公车去火车站。贵子告诉我,平日她都是先骑自行车到火车站再乘火车回家。我对日本学生乘火车回家早已见怪不怪了,因为他们的铁路交通实在是太发达了。乘坐火车回家并不是最远的,在东京曾听我们团的一位同学说过,他民宿的那位学生每天上学放学都是半个钟头的私家车,加上两个小时的新干线,还要再坐半个小时的公交,估计得穿过半个日本了。也难怪,他去的学校是本庄高中,学生全部保送日本私立第一的早稻田大学,这么天天耗上几个钟头奔波倒也值得。
  这儿毕竟是农村,巴士里和火车上也吵了些,多是结伴回家的同学,叽叽喳喳地聊个没完,我仿佛又找回了熟悉的感觉。
  吃了晚饭,准备交换礼物时发现出了大事。我摸到包里的东西,心都凉了。我和别人把包拿调了。我急得眼泪都快出来了,贵子急忙安慰我。她拿出一张表,是他们学校印发的。上面所有的民宿家庭电话号码都有。我在上面指了个同学的名字。
  最后贵子一家陪我开车去换包。他们生怕我难过,一个劲地安慰我。我则担心那民宿家庭他们从没去过,怎么去找。只见她爸爸在车载GPS上点了两下,一条指示路线就出来了。一路上GPS不停地提醒转弯、减速,还可以放音乐、玩游戏。开了近半个小时,我终于见到我那可爱的包包和那位可恶的同学了。我一急,追着他就打。后来他告诉我,他住的那家日本人问他,中国女孩子是不是都像我这样野蛮。真是晕大了!
  大概10点多钟,我们顺利返回。贵子父亲给了我一张名片,原来他是在科学研究所工作,难怪那么有钱。经历了这件事,也可看出日本的贫富差距很小,城乡差别更小,住在农村没有一点不方便。外出私家车,远点儿就是铁路,虽然没有大城市那么繁华,住在这样的乡村,一样的舒适安逸。
  如果说中国的城市凑合着还能算不错,那中国农村的发展空间就实在是太大了。
  
  行走在日本
  丁 宁
  
  5月16日夜间,我们整个团200人浩浩荡荡抵达东京成田机场。所有人都绷紧了神经,力求体现出中国青少年的高素质。毋庸置疑,这是有一点客观压力的。
  成田机场大厅并不宏伟气派,但环境宜人,地面整洁,看不出灰尘的踪迹,也没有出现过清洁 工,这让我们这些中国的来访者感觉似乎缺少了什么。服务人员脸上都挂着亲切的微笑,安静地做着自己的事,动作敏捷干练。除了我们,机场的来客并不多,整个机场十分安静。虽然我们之前对日本的优良环境早已有所耳闻,但真的身临其境的时候,还是在内心大大地赞叹了一回。整洁、高效、妄静,这是我对日本简单的第一印象。
  所有人都因来到日本而显得精神抖擞,抑或说是亢奋。充斥眼帘的不再是烂熟于心的汉字,而是熟悉却又陌生的日文,我们不得不仔仔细细地看日文下面的一小排英文,这也使得我们回到国内后还习惯性地先看英文后看中文。
  我们的住宿处是东京王子宾馆,据说是一栋可以看见东京铁塔的五星级宾馆。在从机场到宾馆的大巴上,我们每人拿到了一本日程表。上面记载着每天的访日行程:参观、合影、拜访、午餐会、研讨会……密密麻麻的日程让人不禁有些疑惑:这么紧的日程和内容,都能按计划完成么?后来的事实是,在严谨、高效、守时的氛围中,我们都情不自禁融入了其中,每一次行程都准点完成。
  对于这次访日活动的重头戏——民宿,我们在事先做足了准备,学习日本的风俗习惯以及简单的日常用语。毕竟是第一次如此深入地踏进日本人的普通家庭生活,而且要反映出自身的素养,更确切的说,是要反映出中国青少年的素养,这是很大的考验。
  安排在18日、22日的民宿的的确确让我们感受颇深。日本的学生、日本的家庭并没有太大的陌生感。相似的面孔,同样好客的性格,会心的微笑,如果不是语言交流的小小差异,我就会以为是在某一个好友家里,而忘记了是在日本民宿。
  最难忘记的是我们进入日本高中,走进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也从中反省自己。日本高中里的学习强调自主,没有外界施加的客观压力,这和日本整个社会氛围有关,强调勤奋和自主,习惯于自己完成自己的事,学习亦是如此。
  我们访日团一行,当然不会只是进行观光旅游,也有一定的政治立场。这次访问的目的就是增进中日青少年的相互了解,友好交往,缔结友谊,缓解中日两国关系的一些紧张态势,日程上也因此标满了各种会见活动。而从不同人口中听到的关于同一个问题的不同看法和侧重点,对我们来说,这也是一次学习思维方式的好机会。
  最后说一下日本的环境和人文。日本是个高科技十分普及的国家,国民崇尚节约,也很少有沙土、垃圾出现在路面上,因此没有清扫的环卫工人。几天下来,我们脚上的鞋还是那样干净。日本的马路并不宽阔,汽车看到有人过马路,就一定会减慢速度,彬彬有礼地让行人先过。不像我们的司机,即便离得很远,还要死命按喇叭,警示路人,然后踩足油门,一争快慢。
  九天的访问旅行转瞬即逝,但那些点滴的感怀却如绚烂的烟花盛开在我的内心深处,久久地,久久地挥散不去。我们一路走来,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下每一个难忘的细节与美丽的瞬间,让它们能够在未来的某一天,重新在脑海中编织成一段美妙回忆。
  
  九天访日之感
  王筱雨
  
  5月18日和22日,我们进行了两次学校参观。这两天对我来说是意义非凡的两天,冲击了我的很多观念。
  第一个去的是东京的涩谷高中。涩谷高中是一个建校只有10年的高中,这个学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三大能力,即培养独立调查思考的能力,关心他人和与人沟通的能力,对信息的判断、应用能力。去的那一天,正好下雨,学校的老师打着伞在外面欢迎我们。到了上面的会议室,接待我们的民宿家庭的学生已经站成两排来迎接我们了。虽然我不知道他们怎么看待我这个来自异国他乡的陌生人,但是不管老师还是学生,他们始终微笑着看着我。从他们眼中,我隐约看到了一丝丝真诚与热情。
  生物老师穿着一件医生样的白色制服来到教室,我在异国他乡的第一节课开始了。虽然他说什么我都不太明白,但是我还是努力地听。课上了一半,我突然感觉到上课时好像少了点什么,直到下课,我才明白少的是铃声。在日本上下课从来不用打铃,一节课50分钟,老师每次都能够很好地遵守时间,从来不会出现早上课、晚下课的现象。
  第二节上的是日本古文课,可能是因为古文偏难吧,上课大家都不怎么积极。为了一个问题,老师整整启发了15分钟,后来才有人说出答案。在日本的课堂上,老师是绝对不会说出答案的,他们只会不停地启发,即使一节课只解决一个问题,只要学生能够回答出来,他们认为也是值得的。
  三四节上的是体育课,这对我来说是感受最深的一课。他们一般是在体育馆里两个班一起上课,男生一个团队,女生一个团队。那天的体育课正好是篮球考试,我在中国也上过篮球体育课,就是拍拍球,灌灌篮什么的,就算是两个队一起比赛,也不是多么激烈。上场后,我对自己满怀信心,可是一切却不是我想的那么简单,她们每个人像是一头发了疯的小牛一样,扑向那个篮球,有时为了争一个球,四五个人压在一起。我当时都被吓怕了,站在场上不敢动。短短的五分钟比赛结束,其他队上场了,那些刚才在场上像敌人一样的同学,已开始围在一起有说有笑了。
  我已经完全呆住了。在她们这些还没有涉足过社会的孩子身上,我已经看到了一种团体意识,每个人从来不会因为私人的情感去影响到团队,不管
  谁都不会,即使受了伤都会去拼命地抓住任何一个机会,为自己的团队争得荣誉。
  中午吃饭的时侯,由于我吃不惯日本料理,吃了一点就不吃了,我就想扔掉,来到垃圾箱前,我愣住了,因为我面前有四个垃圾箱,其中两个垃圾箱的名字让我觉得有些震撼,上面写着:鸟儿的食物。原来他们把每天吃剩的食物聚集到一起,拿去喂鸟,这样既不浪费粮食,又可以为鸟儿提供食物。还有一个垃圾箱是专门用来收集废电池的。看着这四个垃圾箱,心中感觉很杂乱。
  晚上,我跟诗音一起坐地铁回她家。我在她家住宿。地铁上人很多,因为第一次坐,有些兴奋,悄悄环视周围,突然一张小牌子闯进我的视线,上面写着“乘坐地铁,请不要打开手机电源”。我非常不明白,地铁里很安静,也不敢大声地说话,一下车,我便迫不及待地问诗音。诗音的回答是:“因为在地铁里,有些心脏病的患者他们身上所带的仪器,会被手机信号干扰。”这个回答让我联想到了日本商店中摆放的募捐箱,汽车从来不鸣笛等很多事情。在日本还有一件事情,就是无论在哪个公共厕所里面都能见到卫生纸。开始的时候我觉得日本人真的很奢侈。后来才知道,其实并不是这样。你知道这么多的卫生纸是怎么来的吗?都是回收旧报纸再利用而得来的, 是对资源的一种循环利用。
  九天当中,很多事情给了我很深的感受,也让我改变了很多。这次日本之行也增强了我的自信心,让我对一年后的留学生活更加期待。
  
  日本,一面悬在太平洋上的镜子
  刘牧云
  
  日本,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个郁闷而沉重、痛苦而深刻、亲近而陌生的符号。走出繁忙的校园,带着兴奋与莫名的复杂心情,我随“2006年中国高中生访日团”于5月16日至24日,对日本进行了为期9天的访问。
  当飞机降落在成田国际机场时,我想有一个动作是必需的。走出机舱的第一步,我抬起右腿,狠狠地一跺脚……
  这个由许多险峻山脉组成的岛国,道路交通也呈现出自己的特点,这里鲜有宽坦公路,以阡陌的乡间小路为多。
  绿地,青田,和风……我坐在民宿房东兼子驾驶的尼桑上,眺望远方。这时,前方山路镜上显示一辆小车正朝我们驶来。减速、回盘,兼子女士熟练地将车开到了另一条道上。短短几十秒钟的等待,我们目送小车驶过。也许在他们看来,一切那么平静自然,然而于我却颇有感触:道可以窄,但人的心恰恰不能窄。
  叶原商业街是与银座齐名的购物中心。街上琳琅满目的数码产品让人目不暇接,我很快便选中了其中一款8 000日元的MP3。但不知为什么,一旁的促销员一脸着急,他用日语解释着什么,还一个劲儿地说“NO”。由于语言不通,我一脸茫然。这时,他更急了,转身去找来了一名会说英文的店员向我解释:“It onlyused in Japan.”我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件产品仅限日本使用。
  从店里出来两百来米,突然后面有人拉了我一下。哦,原来是那名促销员,气喘吁吁地拿着我遗忘在柜台上的雨伞。“Thankyou very much.”我充满感激地说道。这名普通平凡的促销员,让我真实地感受到这个国度里的一种真挚和责任心。
  日本的大街小巷十分干净。到了日本的第三天,我终于在地上拾到了一只套雨伞的塑料袋,心中竞有些激动,好像有什么重大发现似的。但找遍了周围,没见一个垃圾筒,我只好将它勉强塞进丢烟头的公共小筒里。就在这时,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没有垃圾筒,是因为从一开始就没想过制造垃圾,更别说乱丢了。
  在大阪的一天夜里,一个人散步在这座城市的河边。已经是十点过了,街上已经很少有车了,在一个没有车来车往的十字路口,我驻足了许久。街对面,三个日本青年和一名老人,四个人正站成一排等待每分钟变一次的交通信号灯。而这样“死板”的场景在大阪、东京……到处“死板”地存在着,恪守着不变的“规则”。
  5月22日,我的第二次日本民宿。房东横田先生是滋贺县彦根翔阳高校社会学老师,横田夫人是位非常热情好客的家庭主妇。他们几乎不会英语和汉语。为了方便沟通交流,横田夫妇在我们去之前做了许多准备工作,他们从网上下载了大量的资料:汉语日常用语、中国文化、中国教育等等。就连乌龙茶和成都的春熙路都成了他们熟悉掌握的聊天话题。
  牛肉、鱼、虾、土豆、蘑菇……日式很普通的烧烤“科目”,因为横田夫人精心为中国成都来的我们“辣椒”料理一番后,倍感可口和难忘。次日早饭后,横田先生开车送我们去学校,天空下着小雨,横田夫人站在门口挥泪向我们作别。
  结束了9天访问,回来开始了新的学习,何种心情去还是何种心情归,这一切似乎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有一面镜子,照着你,照着我;照着历史,照着未来……
其他文献
到了12月,又是全国各地的艺考生忙碌的季节了!“艺考”,对许多高中生来说,这是一个已经演变为与高考一样重要的名词,无论是出于梦想还是为了未来,抑或只是去感受一点“艺术气息”,在12月和次年3月这个被称为“艺考季”的时间段里,他们风里来雨里去,晃荡在开往各地的火车上,穿梭于很多城市的考点和报名处之间。  随着艺考人数的不断增加,这条原本被很多高中生认为是“通往大学捷径”的道路,正日益变得崎岖难行。据
说到翅膀,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通常都是鸟翼。但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认,世界上出现得更早、发展得更多样化的,其实是我们昆虫的翅膀。  鸟类的祖先在距今1~2亿年前逐渐开始探索天空,而我们昆虫的祖先早在距今4亿年前的泥盆纪就张开了翅膀。那时,体长半米以上的巨脉蜻蜒等大型昆虫就已经在地球上横;中直  撞。这些古老的有翅昆虫如今已经灭绝,而它们留下的后代,是蜻蜒和蜉蝣这两个外表有些相似的类群。  我们的翅膀究竟
不知不觉间,QQ诞生至今已有十几年,QQ也从最开始的即时通信工具变成了现代人张扬个性、宣泄情感的一种方式。大虾们用不俗的恶搞,幽默风趣的谈吐让自己的网名、签名变得超凡脱俗,叫人忍俊不禁。今天我们也来一次恶搞,给大虾们颁奖。    QQ网名    最自恋奖  获奖作品:拿美元当手纸  最佳创意奖  获奖作品:卖女孩的小火柴  最具震撼效果奖  获奖作品:操汤勺砍人  最佳逻辑推理奖  获奖作品:单钓
诚信是金。  青春年少的高中生,是21世纪的主人,如果缺乏诚信教育,后果则不堪设想。本期话题缘于江苏一名高中生揭假。  张晶晶,一个生在江苏的18岁女孩,是盐城阜宁县东沟中学高二年级学生,也是《课堂内外》高中版的热心读者。她向本刊记者讲述了一件亲身经历的往事——一个老师导演的分数作假事件。    假的分伤了心    她回忆,那是一个学期的期末,放学后,老师让全班同学留下开小会。老师先讲了一会儿卫生
编前语:这是一位高中版的老朋友为我们发来的特稿。闰琰,男,1989年6月出生,爱好写作、烹饪、特长、摄像、摄影。2007年夏天毕业于河南省许昌市东城高级中学,当年12月入伍成为一名海军,2008年先后在广东、安徽等地接受新兵训练与专业学习培训,2009年结束学习后分配至三亚舰艇部队,现为该部一名现役士兵。  从高中校园到步入军旅生涯,闰琰一直都是《课堂内外》高中版的忠实读者。戎马生涯。是许多高中生
游走在东西方的夹缝间    新加坡是个多种族国家,华人、马来人和印度人各有自己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政府非常强调对不同价值观的宽容,引导国人要有包容的心态,使新加坡青少年大多活泼开朗、宽容友善,看事物也多是积极的眼光新加坡经济繁荣,社会安定,为“90后”青少年提供了良好的成长环境一方面他们的生活少了许多发展中国家孩子的忧虑与愁苦;另一方面也因“安乐”,狮城少年大都胸无城府,缺乏厚重的文化底蕴,再加
比古是谁    要比古接受专访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并不是人红架子大,而是他确实没有空,约好的时间一拖再拖。最后终于在2007年12月24日的圣诞COSPLAY狂欢party现场,见到了这位在西南乃至全国动漫圈都响当当的人物。  比古的母校是四川美术学院。刚刚登陆重庆黄桷坪正街108号这片神奇的土地,当其他同学还忙活着加入各种社团,期望在各种活动中崭露头角时,比古已经悄悄在酝酿自己更狂妄的计划了——成
小野理沙:来自日本的舞者    伊就坐在我的对面,想到这是我俩最后独处的机会,我找了一些平时不大会说的话对她讲:“Actually,forgirls who wear braces0n their teeth,we callthem ‘nletal too[hsister’(钢牙妹)。”虽然理沙不太能领会“铜牙妹”的娱乐精神,但也知道我是在拿她的牙齿说笑。她也毫不客气地对我说: “Yah,fo
2010年1月海地首都太子港发生7.3级地震,仅隔半个月智利又发生了引起海啸的8.8级强震,此后又有多个国家的地震消息此起彼伏。而在国内,汶川地震的阴影也尚未完全消退,出现了几次地震谣传事件,许多人走上街头去“等地震”。对于地震的恐慌似乎在持续放大着,网友们调侃道:“地球已经被调成振动模式!”  据此,有人认为近年地震活动呈明显增强态势,全球可能已进入地震活动活跃期,并把地震活跃与2009年美国灾
这是一座所有建筑师都向往的城市,高迪倾其毕生精力去描绘它,留给世人像童话般美妙的房子;这是令全世界球迷都沸腾的城市,在诺坎普挥汗奔跑的小伙子们,骄傲地捧起六冠王的奖杯,成为世界顶级球队;这是—座充满艺术气息的城市,达利的两撇胡子、米罗的女人和小鸟、毕加索的白鸽撑起了西班牙艺术史的辉煌……就像罗马并非一天建造,我对巴塞罗那的爱,也从留学生涯的第—天起,慢慢生根、发芽,开出无比绚丽的花朵。    独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