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艾滋病病毒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及规律分析

来源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bin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对艾滋病患者应用抗艾滋病病毒药物后所出现的不良反应的特点及规律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选择2015年10月~2019年6月间我院收录的45例艾滋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病例并对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及规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45例患者中分别出现皮疹6例,发生率为13.33%,骨髓抑制8例,发生率为17.78%,肝功能损害14例,发生率为31.11%,消化系统症状12例,发生率为26.67%,血脂(胆固醇,甘油三酯)升高5例,发生率为11.11%.结论 在治疗艾滋病患者时,其产生的不良反应一般在患者接受早期的治疗阶段中出现,此时医生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抗艾滋病病毒药物对其进行治疗,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提高.
其他文献
目的 评估乳胶免疫层析法联合检测阴道炎三种病原的诊断效果并对其临床应用进行评价.方法 收集2019年1~12月在妇科门诊接受阴道分泌物检查的288例标本,分别用乳胶免疫层析法、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 慢性高眼压大鼠模型的建立 一、研究目的: 采用巩膜表面静脉注射高渗盐水法建立大鼠慢性高眼压模型,分析RGCs凋亡趋势
以Sr6 Ca4(PO4)6 F2为基质、Eu2+/Mn2+为掺杂离子、H3 BO3为助剂,利用固相法制备了系列发光材料.由X射线衍射图可知,材料的相是单一的.利用Mn2+离子的浓度猝灭效应以及Eu2+-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