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校贫困生帮扶体系促进贫困大学生就业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jus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2013年被称为最难就业年,高校就业工作称为重点和难点,贫困生是高校中的弱势群体,由于基础教育不足、不良的就业心态和资源信息的缺乏,使贫困生就业难上加难。高校通过构建贫困生帮扶体系可以促进贫困大学生就业,该体系包括:开展实用技能的培训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开发新勤工助学方式、构建社会资源平台、设立求职基金。
  关键词: 高校就业 贫困生 帮扶体系
  毕业后能找到一份好工作是贫困家庭脱离贫困的重要途径。调查统计显示,目前普通高校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占在校生总数的15%~30%,其中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占在校生总数的8%~15%。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2013年更是被称为最难就业年。贫困生作为一个弱势群体,在就业工作中应该受到更多关注。由此可见,建立一套完善的贫困生就业帮扶体系迫在眉睫[1]。
  一、贫困大学生就业竞争力较弱的原因分析
  (一)基础教育不足对贫困生就业竞争力的影响。
  贫困大学生由于其特殊的家庭背景,相比家庭条件优越的学生,基础教育明显不足。由于经济条件所限,贫困生在第二课堂和对外界的认识的方面滞后,在大学校园的文化活动和人际交往中,由于才艺、普通话、见闻等方面的能力缺乏,使其失去在众人面前展示自己的锻炼机会,相比之下,贫困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较差,如今,企业要求毕业生在全面发展的背景下,贫困生就业时往往处于劣势;多数贫困大学生来自偏远乡村,中小学的教学质量与城镇相比差距较大,特别在英语和计算机技能方面,来自偏远乡村的学生几乎是零基础,现在企业对毕业生的计算机和英语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大学教育方式趋于信息化,让来自偏远乡村的贫困生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上也显得吃力。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由于基础教育的不足,贫困大学生往往输在起跑线上。
  (二)不良的心理和心态对贫困生就业竞争力的影响。
  来自贫困家庭的大学生,由于自身生活环境及特殊成长经历直接影响其心理健康。进入学校后,同学间的互相攀比,让贫富差距表露无遗,而大学生活中,学习成绩和综合表现又不如别人,贫困大学生很容易因此产生自卑心理,在就业时,常常有不如别人的想法,表现得不够自信。另外,很多贫困大学生来自山村,考上大学走出山沟,实现了几代人的梦想,甚至是全村的骄傲,面对邻里乡亲的厚望,他们希望自己出人头地,找到体面的工作衣锦还乡,在选择就业岗位时,因为过高的择业期望值而错失许多好工作。不良的心理和心态使得贫困大学生在就业中更容易丧失工作机会[2]。
  (三)资源和信息的缺乏对贫困生就业竞争力的影响。
  在我国特有的文化背景下,多数贫困大学生由于家庭背景简单,社会关系资源处于弱势地位,往往缺少来自家庭和社会关系方面“人脉”的支撑,制约了他们通过自身社会资源获取更多的就业信息和就业机会;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往往需要一定的经济投入,如求职简历的制作与打印费用、往返参加各类招聘会或到用人单位现场实习面试的交通住宿费用,等等,对于贫困大学生而言,由于经济困难的原因,以及求职面试本身存在不成功风险,他们无法支付这些相对昂贵的求职费用,只能等待学校组织的各种就业双选会,导致贫困大学生往往因此而丧失许多就业面试应聘机遇[3]。
  二、构建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促进贫困大学生就业
  (一)开展实用技能培训班,提升贫困生的综合素质。
  如今,助学工作的内涵在不断丰富,除了单纯的经济扶持,更加注重对贫困生的励志教育和素质拓展。开展一些特色的教育培训课程,激励和帮助贫困生树立信心,开阔视野,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比如针对贫困生社交礼仪、英语口语、计算机技术、口头表达能力等方面的技能明显落后于其他同学,而开设相关的免费培训课。如形体课、英语口语课、常用办公软件培训课、演讲与口才等[4]。
  (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摆正贫困大学生就业心态。
  态度决定一切,而贫困大学生在就业时,容易出现由于自卑而不敢接受挑战,或者想要出人头地而期望值过高的问题。针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学校应该重视其自我定位教育、自立自强教育、感恩教育。引导贫困生树立正确的贫困观,懂得自我接纳。端正心态,正确看待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能因为自己某方面不如别人,就因此否定自己的价值,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学习和就业时遇到的困难。就业时,可以通过适当的性格分析工具,让贫困大学生更清晰地认识自己的职业方向。通过专业的测试和评估,让贫困大学生有更清晰的自我定位,学校在进行就业指导工作时,应该更加关注贫困大学生,使贫困大学生摆正就业心态。
  (三)拓宽勤工助学途径,重视勤工助学对综合素质提高的影响。
  目前,大学生勤工助学活动多停留在诸如卫生清洁、图书馆管理员、运动场馆值班、饭堂打饭、物品搬运、资料整理等低层次的劳务型、事务型、服务型工作上。这类勤工助学活动虽然能增强学生劳动观念和务实精神,但它很难与学生的专业学习、能力培养和实践需要相结合,对学生专业知识应用和技能的提高没有起到很好的作用。在开发勤工助学岗位的同时,应该针对学生的专业特点,建立大学生勤工助学基地,通过在企业的勤工助学活动,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理论转化为相应的操作技能,更加了解企业的运转方式和企业人的生存方式[5];可以与企业合作,设立一些对综合素质要求较高的工作岗位,如企业产品生产、产品市场调查、产品宣传和推广等活动;设立贫困生低成本创业基金,给贫困生提供创业指导和创业基础,一些成本较低的创业项目,如校园废品收购、免费派送附广告的复习资料以赚取广告费等。好的勤工助学项目不仅能改善贫困生的生活条件,更是提高其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
  (三)挖掘社会资源,拓展贫困生人际关系网。
  贫困生由于多来自背景较简单的家庭,缺乏家庭的人脉关系。学校可以搭建平台,扩展贫困生人际关系网。如构建校企论坛,让企业人事部门与同学们面对面或者网络联系;邀请相关企业的杰出员工或者成功校友,作为同学们的导师,帮助同学们解决大学成长阶段的困惑;举办主题座谈会,让有相同兴趣和目标的同学相互交流,互通有无。贫困生在大学四年间,可以通过参加校内外的各类活动拓宽自己的人际关系网,只要学校搭建好平台,贫困生积极参与,一定能在就业时弥补家庭贫困带来的弱势。
  (四)设立贫困生求职基金,助贫困大学生扬帆起航。
  贫困生经济困难是最直接的弱势,学校可以引用社会资源构建贫困生求职基金,对于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给予补贴,让他们在求职时免去后顾之忧,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找工作中。
  参考文献:
  [1]周茹.建立高校贫困生帮扶体系的思考[J].高等教育,2013,1:153-155.
  [2]王自华,施媛,刘丽等.浅谈高校对贫困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J].科教导刊,2011,3:213-214.
  [3]李希平,相雷,吴志毅.加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大学生涯发展教育研究——以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为视角[J].教师观点,2013,11:125-127.
  [4]麦林.基于资助平台的贫困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培育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1(5):144-145.
  [5]金国峰,张慧春,宋磊.基于贫困生就业能力提升的勤工助学企业化建设[J].当代教育论坛,2011,8:76-77.
其他文献
摘 要: 信息员队伍建设是高校保卫工作的重要一环,实行信息员信息反馈机制有得助于高校保卫处的信息收集,方便学校管理人员及时准时地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校的安全稳定状况,有利于共同维护校园稳定,提高学生参与高校管理和建设平安和谐校园的积极性。  关键词: 高校保卫 信息员 队伍建设  信息员队伍建设是指高校保卫部门经过学生的信息反馈,了解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思想情形和对高校保卫工作的建议。保卫单
摘 要: 函授教育作为以自学为主、面授为辅的教育形式,通过职前、职后和在岗培训冀中工程技师学院函授站培养了大批实用型人才,但是目前函授高等教育现状不容乐观,需要认真分析原因,制定制度和措施,积极思考新形势下函授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教学手段、教学形式的不断更新,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在现代化教育过程中的应用,使学院函授高等教育沿着正确的轨道健康发展。  关键词: 冀中工程技师学院 函授站 高等
探讨利用人工三维建模加倾斜摄影建模相结合的三维模型制作方法,并对于研究成果进行了精度检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案建模,不仅保证了建模精度,而且建筑物显示效果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