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证明不等式中感受函数的魅力

来源 :中学数学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m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等式的证明历来是高中数学的难点,不等式的证明方法也是多种多样,有时根据所给不等式的特征,巧妙地构造适当的函数,然后再利用一元二次函数的判别式、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有界性等来证明不等式,会显得很方便.本文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来谈谈利用构造函数证明不等式,从而感受函数的魅力所在.
其他文献
在实施《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在教学理论、教学方法和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是由于一些教师对《标准》中教育理念的认识还存在偏差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数学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提出:要将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和社会有关人员评价结合起来.在呈现评价结果时
笔者发现,任意圆锥曲线都具有下面一个性质:定理设P为圆锥曲线C上一定点,过点P任作倾斜角互补的两直线以,船,与曲线C分别交于A,B两点,则直线AB的倾斜角只与点P的位置有关而与直线PA,P
立体几何入门有两难.一是建立空间概念难,面对立体几何问题,画不出空间图形,或面对图形,找不到其中的线面位置关系.二是立体几何语言表达无章法,陈述不清、顺序颠倒、内容遗漏、条件
2005年俄国莫斯科有这样一个竞赛试题:如图1,5×5的正方形内有25个方格,至少要涂黑几个方格,才能使正方形内的任何一个3×3的正方形里面正好都出现4个黑格?
华罗庚先生有诗曰:“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两家分离万事休.”在新课程教学中,有道题激发我们师生去共同探究,对此感触颇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