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初中数学课问题教学法的运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11654451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采用问题教学法,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下以讲为主,以讲居先的格局。在课堂教学中将教师从台前推到了幕后,把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变成主动的探索者和研究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了学生自学能力和积极探索精神的培养和锻炼,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水平。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课堂提问 问题教学法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是促进思考和学习的有效手段之一。问题教学法就是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线索,并把这一线索始终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是由教师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他们通过推理来获得知识的教学方法。即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问题—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再提出问题,进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主动地探求问题的答案的教学过程。这一教学模式的改变及其应用,对教师的教法选择及对课堂的驾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从真正意义上理解和掌握了问题教学法,才能从根本上去应用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变问题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一、提出问题,以疑导读,自学思疑,横向议疑。
  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为了追求所谓的创新,往往在新授课的导入环节花费过长的时间,导致学生巩固和应用部分时间不够而不能达到教学目标。根本原因是教师忽视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才是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的根本。没有清楚地认识到教师的责任不是教师讲,学生听,而是为学生创造条件,让学生“发展自己的弹跳力,自己跳过横杆”。
  问题教学法把教师主导的课堂导入转变为向学生提出问题,以疑导读。教师从教学大纲出发,在对教学内容总体认识和把握的基础上,围绕教学重点提出所要解决的问题,创设学生想要学习的心理机制,激发学习动机。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主动地探求和思考问题,发挥学习主动性去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例如,在《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中,我设计的自学指导问题为:
  1.双曲线的定义是什么?和椭圆相比,定义中的关键词与关键条件是什么?
  2.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形式是什么?方程中a、b的含义和大小关系是什么?
  3.如何根据双曲线的标准方程确定焦点位置,从而求出焦点坐标和焦距?
  4.如何利用“定义法”和“待定系数法”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教师巡视课堂,及时解答学生自学过程中遇到的疑点,并引导学生尝试自主解答所设的问题,敞开思路,积极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索精神。
  简单明了但针对性强的四个问题既有助于学生了解本节课的知识内容,又有助于引领学生去进行目的性、针对性的阅读,从而更易于理解和掌握知识内容。在学生通过自学对所设问题有一定理解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内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互相启发、补充,共同提高。
  二、问题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原有知识结构教学中的运用。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原有知识结构是非常重要的,没有以前的知识结构,在教学中学生会感到“数与代数”学习的困难,数学体系的设置也是原有知识结构重要的原因。下面我就自己在教学中的认识谈谈看法。
  (一)注重数学方法的渗透,特别是建模的思想。循序渐进,让学生逐步对数学知识加深理解。
  以方程为例,学生已经学了一点方程及字母表示数等相关知识,初中数学教师必须有一个直观了解,这是学习方程的基础。小学与中学学习方程确实有明显的差别,由于以前不要求负数的运算,因此在解方程的过程中是不会出现有关负数的运算的。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首先要了解学生以前知识掌握情况,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正确处理好学生原有知识结构与初中数学教学的关系。初中阶段以前只是用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初步体会到方程能够帮助我们解决一些较难的问题。到了中学,我们要学习一些数学模型,比如说一元一次方程模型、一元二次方程模型等。初中数学教师要善于让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然后建立一个模型,并解答这个模型,最后应用这个模型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的数学建模的一般过程,让学生体会到一元一次方程的模型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一元二次方程的模型在解决一些极大值、极小值问题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等等。
  初中阶段很多的数学模型都得益于以前部分知识的学习,这种建模思想是一个慢慢学习的过程,要让学生能够逐渐形成这种意识。
  (二)注重知识的迁移,概念的认识和深入,有延伸的思想。
  我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设计布局进行教授,重视由具体的直观现象向事物的普遍属性迁移,注重学生原有知识结构的深化和迁移。
  例如,在学习实数中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时,有理数的加法比正数的加法从意义上扩大了范围,也就是出现了负数。在小学处理异号数相加的应用是通过减法运算去解决的,那么结合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我让学生运用转化思想,学生很容易就接受了加法变减法。在引入概念时,我同时对各个数、形内容进行分析,使学生在认识加法意义的基础上归纳出有理数加法法则。
  大纲中提到符号能够帮助我们来刻画一般性的东西,能够帮助我们进行一般性的运算和推理。这个在以前只能是初步的体验,到了中学,有了方程、不等式、函数等模型,有了方程的一些运算,有了式的运算,便能充分体会到符号能够进行一般性的运算和推理,因此,教学中要在学生的原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抓住一些关键词:一个是模型;一个是符号的意识;一个是运算。符号的运算,迁移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任何数学知识的学习都离不开原有的知识结构,学习数学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渐深入的过程。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问题教学法的运用,不断改进教法,注重原有知识结构的学习,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参考文献:
  [1]中学数学教学参考.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03.
其他文献
话语理解过程是语用学的核心课题,在我国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关联理论认为语言交际是明示--推理交际,对话语理解起作用的是一系列假设构成的认知语境.在语言实践中,人们为
后进生问题是影响高中数学成绩大面积提高的问题。如何转化后进生,是每个老师都要关注的课题。如何转变后进生对学习产生的逆反情绪,是提高整体教学水平的一大难题,也是新课程改革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后进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的、有社会的、有智力方面的,也有后天的,但大部分后进生都是后天形成的。如何改变后进生的学习态度,是每个老师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影响高中数学后进生思维的原因  根据布鲁纳的认识
摘 要: “有效教学”一直是教育家和一线教育工作者关注的话题。所谓“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达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发展方面获得成功的教学行为,包括教的有效性和学的有效性两方面。如果老师教得很辛苦,但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收获不大,这样的教学不能称之为有效教学;同样的,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学习效果不佳,这样的教学也不能称之为有效教学。本文分析影响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因素及有效教学策略。  关键词: 高中数
针对目前高等学校声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三个层面上提出应该注意并解决的问题.首先要处理好理论指导与实践体验、忠于原作与个性创造相结合的关系;其次是培养学生把握作品
目的 探讨特重度烧伤患者的发病特点及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64例住院的特重度烧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单因素分析应用Pearson X~2检验,多因素应用Binary Logistic回归
疯狂买人rn思科的招聘广告上写着:我们永远在雇人.思科认为,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里,最关键的是在于人才的取得和保留.思科的招人方式遵循高素质、宁缺勿滥的原则.在思科的
“教学案一体化”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地融为一体,促进了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学案一体化在有效教学上对于学生“学什么,如何学,学到什么程度”都能进行有效的控制。在教学案一体化设计上,需要老师既重视教的过程,又重视学的过程,将可以解决的基础知识交由学生自主解决,而将课堂的重点放在提升学生能力上。  下面我主要针对这几年我校在使用教学案一体化的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
前年,正当我们为乡镇机构改革减员后每人要管理十几个村账务而发愁忙不过来时,镇里投资为我们农经站购置了一台电脑,实行村级财务电算化管理。自那时起,我们农经站两名会计通
摘 要:中专英语教学中的情感因素逐渐被教育者发现,并开始了相关的研究工作。教师在教学中关注学生情感,给予学生诚挚的关怀,对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具有重要作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英语学习是相互影响的。培养积极的情感態度是塑造学生的健康心理和提高学习成绩有效途径。本文结合中专英语教学实际,针对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展开了讨论,并提出了一些促进学生积极态度培养的建议。  关键词:英语教学 ; 学生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