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评价A、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在5~24月龄儿童中使用的安全性.方法 于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选取中山市辖区内自愿接种A、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的5~24月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共34 411名.记录并分析儿童接种后72 h内局部和全身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34 411名研究对象包括男性18 708名(54.36%),总体年龄为(11.4±3.9)月龄.72 h内局部不良反应发生率依次为:发红[0.76%(261/34 411)]、硬结[0.57%(197/34 411)]、肿胀[0.56%(191/34 411)]、疼痛[0.42% (143/34 411)]、瘙痒[0.15%(53/34 411)]、注射部位皮疹[0.15%(50/34 411)],合计为1.61%(554/34 411;95%CI:1.48%~1.74%);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依次为:发热[0.98%(312/34 411)]、厌食[0.48%(164/34 411)]、腹泻[0.31% (108/34 411)]、乏力[0.29%(100/34 411)]、恶心呕吐[0.20% (70/34 411)]和头疼[0.08%(26/34 411)],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合计为1.64%(565/34 411;95%CI:1.51% ~ 1.78%).25例(0.07%)出现高热(>39℃),持续时间均<48 h.16例(0.05%)出现咳嗽、卡他感冒症状.无意外伤害事故和其他严重事件报告.男童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9%(334/18 708),高于女童的1.47%(231/15 7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2,P<0.05).5~12月龄儿童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8% (411/23 113),高于13~24月龄儿童的1.36%(154/11 2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8.10,P<0.05).首剂接种A、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局部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2%(536/31 129),高于第2剂或第3剂接种者的0.55%(18/32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5.81,P<0.01);首剂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3%(539/31 129),高于第2剂或第3剂接种者的0.79%(26/32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16.22,P<0.01).结论 A、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在5~ 24月龄儿童中使用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A、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在5~24月龄儿童中接种安全性评价
【摘 要】
:
目的 评价A、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在5~24月龄儿童中使用的安全性.方法 于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选取中山市辖区内自愿接种A、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的5~24月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共34 411名.记录并分析儿童接种后72 h内局部和全身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34 411名研究对象包括男性18 708名(54.36%),总体年龄为(11.4±3.9)月龄.72 h内局部不良反
【机 构】
:
528400广东省中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528400广东省中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528400广东省中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528400广东省中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528400广东省中山市疾病预防
【出 处】
: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发表日期】
:
2013年47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目的调查建筑工地流动人口健康素养水平和企业卫生服务利用率,分析企业卫生服务利用率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3年4–6月分别在陕西西安市和铜川市抽取5个建筑工地非本市户籍的流动人口652名,对其健康素养水平、职业卫生意识以及企业卫生服务利用情况进行调查,用得分或合格率描述流动人口健康素养水平和职业卫生意识,用χ2检验分析不同健康素养水平流动人口职业卫生意识和企业卫生服务利用
目的分析南京市部分场所的三手烟污染状况及其分布特点。方法于2014年3–5月,选取南京市建邺、雨花、江宁、玄武、鼓楼和浦口区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3类场所(住宅、公共场所和交通工具)为研究场所,每类场所均分为吸烟和无烟(禁烟)两种环境,每类场所于每种环境下分别选2~3个采样地点,共51个采样地点,每个采样点分别采集9~10个样品,共采集样品477份。采用表面擦拭取样法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采样点三手
目的分析2010-2012年上海市两家哨点医院肠道门诊腹泻病例副溶血弧菌感染情况,以及菌株携带毒力基因状况和分子特征。方法于2010-2012年,以上海市两家医院的肠道门诊为监测哨点,以医院的2 729例腹泻病例为研究对象,采集每例1份粪便样本。采用硫代硫酸盐柠檬酸盐胆盐蔗糖(TCBS)琼脂培养基及生化反应分离和鉴定副溶血弧菌,采用多重PCR检测分离菌株的毒力基因携带情况,采用PFGE对菌株进行聚
目的 探讨中国10~ 17岁中小学生耐力素质的影响因素.方法 利用201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数据,选取资料完整的10 ~ 17岁中小学生为研究对象,共68 458名,将耐力跑测试时间≤同年龄、同性别第25位百分数(P25)时间值确定为耐力素质好,耐力跑测试时间≥同年龄、同性别P75时间值确定为耐力素质差.比较不同耐力素质者,耐力跑时间的差异,同时,采用x2检验、logistic回归及多水平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