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探析

来源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erk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师要尝试基于“E ”模式优化心理健康教育。利用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的感官系统,促使他们积极沟通交流,为学生推送个性化心理微课,引导其自主搜索相关资源,搭建平台联动社会、家庭资源,这些方法都基于互联网展开,有助于更好地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关键词] “E ”模式;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出发点是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特点,教师要利用心理教育的手段和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使他们全面提高,身心全面发展。高速发展的信息科技使得互联网的触角越伸越远,教师要根据“E ”模式构筑一个开放创新的教育生态环境,打破教室的学习空间限制和时间限制,促使教育资源网络化,让学生利用更多的碎片化时间补充知识,为素质教育提供新的方向。教师能合理利用“E ”模式,则能收到如虎添翼的效果,能更好地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一、便捷互动,调动感官系统
  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依赖于课堂教学、教师讲述、心理咨询等模式,在传播广度和教学效果方面都不太理想,而且形式不够生动活泼,不能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在“E ”模式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特点,将文字、图片、视频、动画等融合在一起,这样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感官系统,而且还能促使他们更快速地接受,优化互动效果。
  针对不少小学生沉溺网络游戏的问题,教师没有直接阻止他们上网,而是设计了多媒体课件,引导他们调动感官系统,并组织他们展开互动交流。教师首先在多媒体课件中展示了电影《头号玩家》的片段,让学生看到沉溺在网络中会渐渐地丧失自我,体会到后果的严重。此后在课件中设立了多个选项,引导学生自主选择,思考一下主人公要如何做才能脱离网络的控制。选项一为继续在网络中闯关,学生选择此选项看到的结果是主人公继续沉沦,现实生活中的肉体迅速衰亡;选项二为从此再也不上网,其结果为主人公忍受不了网瘾,再次沉溺网络;选项三为规划好每天的时间,适当上网,学生发现这才是正确的选择。这样便利用了网络小游戏促使学生产生了便捷互动的交流感,同时也让他们看到了自己的选择可能带来的结果是什么,使他们得到启迪,逐渐学会合理规划上網时间。
  互联网为学生提供了更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还可以结合网络技术设计一些和心理健康有关的小游戏、小测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更加主动地探究心理问题,教学效果就会更好。
  二、隐蔽沟通,促使敞开心扉
  小学生也会遇到来自学习、家庭、社会各方面的压力,如果不懂得如何调节心理,释放压力,他们也会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在传统的心理咨询中,学生面对教师未免会紧张,往往不能将自己真实的想法说出来。针对此问题,教师可以基于“E ”模式引导学生利用微信、电子邮件等互动平台进行沟通交流,甚至还可以展开匿名沟通,这样学生才能敞开心扉,更自由地表达想法。
  一名学生被自己的同桌欺负,他想向班主任报告这件事情,但是其本身性格比较软弱,不敢主动表达,几次来到办公室,都面红耳赤,显得十分紧张。班主任认为这可能是因为他担心被其他老师或同学看到,让他们误以为自己是喜欢打“小报告”的人,以后会更加看不起自己,所以不敢直接表达。针对此问题,教师和其约定在晚上用微信或者QQ展开交流。在网络上,该学生少了拘谨,显得十分活泼,清楚地将自己遇到的问题表述出来。教师也以朋友的姿态为其出谋划策,提出了若干建议,帮助其解决实际问题。这样便利用了网络的隐蔽性,让学生有安全感,更主动地展开交流。
  网络具有虚拟性和隐蔽性,教师要很好地利用此特点,引导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心理问题。这样学生更有安全感,在交流时减少了顾虑,能大胆地表达。同时,这也有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遇到的问题,能更好地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三、推送微课,注重个性施策
  由于班主任要解决不同学生的问题,所以难免会遇到无法平均用力、关注全体学生的问题,而且由于不同的学生是不同的个体,遇到的心理问题也各有不同,所以教师也很难采用“一刀切”的处理方法。针对此问题,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的开放性、即时性的特点,基于“E ”平台设计各种不同类型的多媒体微课课件,学生在遇到各种典型问题时,则可以自主阅读微课课件,找到解决方案,而教师则可以专门解决那些具有特殊性的问题。
  例如在班级中有不少留守儿童,他们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在家庭中缺乏能互动沟通的人,所以在学校生活中也常常比较内向,不知道该如何更好地和同伴进行沟通。对于这些学生,教师无法面面俱到地一一指导,于是便推荐他们学习相关的微课“我们如何交朋友”,在微课课件中,学生认识到自己要有一定的主动性,同时还要寻找和同伴之间的共同话题,这样才能提高交友的有效性。同时,教师也发现了个别特殊的问题,有的学生虽然也是留守儿童,但是性格并不内向,反而显得比较暴躁,容易和同伴发生争吵。针对此问题,教师采用个别推荐的方式,给其推送课件“如何安抚自己的情绪”,这样就能更高效地进行信息沟通交流。
  利用微课课件能更充分地利用教学资源,有效解决了师资不足的问题,在学生遇到问题后教师也能及时科学地提出解决方案,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出谋划策。这样的操作更便捷,互动效果更好。
  四、链接拓展,扩充专题资源
  互联网具有多样性,学生可以利用网络寻找到各种不同的信息,教师要基于“E ”构筑资源交流平台,给学生发送一些链接,引导他们自主拓展相关资源,展开心理专题讨论。同时学生也可以自主搜索资料,并和同伴进行互动讨论,更自由地选择学习内容。
  如班级中有学生自认为患有“抑郁症”,向教师咨询要如何解决问题,教师并没有直接提出解决方案,而是给其推送了链接,链接内容是网络上的抑郁症自检问卷,学生可以通过自主答题的方式了解自己是否真的有抑郁症。在完成了答卷后,该学生发现原来自己只是有轻微的焦虑情绪而已,算不上真正的抑郁症。在其松一口气的时候,教师又抛出了另一个问题,引导学生围绕“如何摆脱抑郁的困扰”这个主题自主搜索资源。学生围绕抑郁的程度和具体表现、改善抑郁的方法等各种不同的角度入手搜索资料,其他感兴趣的同学也主动参与到该主题探究中,这样他们了解的知识更多,对自己心理问题的认识也更为深刻,增强了学生的自信,也达到了促使其自学自助的教学目的。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一切心理教育都要归结于自我教育。”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学会自主上网搜索,让他们认识到该如何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这样学生在教师不在场的情况下,也可以自主搜索资料,尝试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
  五、搭建平台,联动多维力量
  互联网具有联动性、创造性的特点,教师要利用这一点积极联动校内外各种资源,联动家庭、社会的多维力量,搭建网络互动沟通平台,让学生能随时随地上网咨询,找到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促使其更健康地成长。
  某学生的家长是某校心理学专业的毕业生,他教育孩子的方式也很科学,能很好地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教师便利用了家长资源,邀请其在网络平台上开辟“王爸爸心理咨询室”板块,学生遇到了心理问题,则可以上网留言,该学生家长则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回答。此外,其他的学生或家长如果有好的解决方法,也可以在网络平台上留言,这样就收到了互动沟通的效果,能让提问者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找到解决自己问题的好方法。不仅如此,教师还联系了社区有调解经验的工作人员,在网络上开辟解决亲子矛盾的咨询专区,帮助家长和孩子更好地沟通。如此构筑网络平台,教师就高效地利用了各种家长资源和社会资源,很好地借助多元力量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心理咨询的效率提高了,效果也更好了。
  教师可以了解一下哪些家长有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能力,并引导其担任“校外辅导员”,试着在网络平台上和其他学生进行沟通,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教师还可以联系心理学者、专家或医院相关科室的医生,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教师要在新形势下挖掘新视角,更好地关注学生的心理素质发展,促使他们在知、情、意、行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教师要积极研究在“互联网 ”时代如何利用互联网的优势调整学校心理健康的模式,弥补心理健康教学方法陈旧、教师观念保守等不足,积极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促使他们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许芳.乘“互联网 ”之风,扬家校合作之“帆”[J].学苑教育,2020(19).
  [2]王晓娇.“互联网 ”环境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7(20).
  (责任编辑:吕研)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从积极贯彻扶贫方针,缓解贫困家庭压力;全方位体现社会和学校扶贫支持,提升青少年家长的素质;家长要以身作则,强化家庭教育成效;促进贫困生理解力,形成自立自强的品质等方面,对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视野下贫困生家庭教育问题进行深入说明并探讨。   [关键词] 贫困代际传递;家庭教育  根据民政单位统计的信息数据,学龄阶段贫困生占的比例较大,教育成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关键途径。贫困生的教育备受
[摘 要] 五千年悠久灿烂的文化,孕育了丰富的国学经典,这些国学经典既承载着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成为当下语文教学所应该着力关注的内容。教师要将学生放在课堂教学的主体性地位,积极树立生本意识,紧扣学生的学情、起点和思维规律,强化国学经典教学。   [关键词] 生本意识;国学经典;认知规律;学情起点  语文学习绝不是简单地局限于语言文字运用的层面,而需要在引领学生思维发展、审美铸造过程中强化文化意
【关键词】课程融合;五育并举;满足个性;丰富体验;项目驱动;面向世界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54-0124-05  【作者简介】史品南,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江苏常州,213003)校长。  一组镜头的追问:学生在什么时候笑容最灿烂?班级里戴眼镜的学生有多少?周末学校操场有学生在打球吗?寒暑假等节假日学生在做什么?……  我们一直有着这
[摘 要]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维感知、多维想象,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评价、表现与创造,从而让音乐教学转移到对音乐作品的感受、体验上来。通过音乐审美鉴赏,美化学生的生活、陶冶学生的情操、塑造学生的完美人格、润泽学生的灵魂和生命。   [关键词] 初中音乐;审美鉴赏;完美人格  审美鉴赏教学,改变了过度注重音乐知识、技能、技巧等的教学倾向,将教学重点转移到对音乐作品的感受、体验上来。毕竟
[摘 要] 在开展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时,教师根据课程内容提出议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点的学习,让学生在讨论中不断强化知识点,加强知识点复习回顾,优化高中政治课教学效果。   [关键词] 核心素养理念;高中政治;议题式教学  高中思想政治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在进行课程学习以及回顾时,要学会采纳新兴的课程教学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鉴于此,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知识“灌输式”
7月6日,中消协发布消费提醒,面对“琳琅满目”的培训机构,广大消费者要理性看待、慎重选择。安排学生暑期生活,校外培训不是必选项。要主动了解国家或当地教育部门出台的有关政策,结合学生学习成绩、兴趣爱好等具体情况,从呵护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等方面协调安排学生的暑期生活,让学生度过一个更加健康、更有意义、更具价值、更为充实的暑期。(7月7日澎湃新闻)  暑假是“假”期,暑假期
[摘 要] 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这部分学生的父母出于生计而选择外出务工,将孩子交托给隔代的亲人进行养育。留守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缺少父母的陪伴和交流,心理发展可能会遇到一系列问题和阻碍。初中是儿童心理发展变化的关键时期,教师要密切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状况,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 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德育工作  德育工作一直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点,它并不是单纯地指品德教育,而
高中地理课程是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相衔接的一门基础学科课程,其内容反映地理学的本质,体现地理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其中,学科思想是学科专家根据本学科特点和性质提出的对学
[摘 要] 近些年来,有些教师在地理教学中,注重对地理知识内容的灌输,忽略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人地协调观”作为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的理念被提出,能很好地帮助学生建构起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关系,辩证地看待地理问题。实际教学过程中,采用主题探究、对比学习、自绘地图、分析矛盾、参与实践等五种教学策略,展开对“人地协调观”的培养,可以对学生地理价值观念的养成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  
[摘 要] 在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教师要利用绘本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特点,拓展绘本资源,展开心理健康教育。在读绘本的过程中能让学生学会排解负面情绪,在表演互动的过程中能让学生和作品中的人物产生共鸣,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学生能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在创作绘本的过程中学生能体验合作交流的乐趣。这样就能巧妙地利用绘本资源,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关键词] 绘本资源;初中心理健康教育  绘本最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