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步走,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来源 :陕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deded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来,我们明显地感到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越来越低,听、说、读、写能力也越来越差。不少学生到了初中,阅读能力还是很弱。课内文言文重要语段,一经测試,还是不如人意。古文如此,现代文阅读自然也好不到哪里去。写一篇五六百字的作文,书写乱七八糟,错别字多如牛毛,病句随处都是,内容空洞无物——简直让人不敢相信这作文竟是出自中学生之手。这种现象如何解释?我想,它或许可以作为我们现在课堂教学低效或是无效的一种解释吧。如何走出困惑,展现语文课堂的无穷魅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呢。笔者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多年,不断地大胆实践、深刻反思,认真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研究成功课例,认为:优化课堂教学,努力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是我们走出困惑提高效益的必要前提。那么对于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我谈以下几点看法。
  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上课伊始,教师应该用最精炼的语言,最短的时间,最有效的方法,把学生的情绪调整到最易于学习的状态。在教学活动开始之际,学生普遍存在着希望上好课的动力准备,心理学称之为“心向”。但这种心向既强烈又短暂,所以一个好的导入设计,能使这堂课先声夺人,引人入胜;能愉悦学生的耳目,激发学生的情思;能触动学生的心灵,使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无疑为授课的成功奠定了坚实基础。
  如在教学《口技》时,可以让学生表演鸟叫,模仿火车声、马蹄声等,此时,也许有人就会联想到洛桑的表演,说他能同时表演大鼓、小鼓、大号、小号等乐器的声音。教师就势引导说洛桑不过三五种声音同时模拟而已,林嗣环写的《口技》更绝,能几十种、几百种声音一起发出,这样一来,不能不引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设疑:开启学生求知的心扉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课堂设疑是开启学生心智,激发学生动机,推动学生到达知识彼岸的一种有效方法。疑设得好,设得精,设得巧,设到点子上,就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一些平时不善发言的学生不是不会发言,而是老师未能拨动他们的心弦,只要疑设到学生的动情点、兴奋点上,他们便不由不发、不得不发、发而后快。
  如教学《孔乙己》时可这样设疑:凡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孔乙己》的,这是为什么呢?孔乙己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艺术形象?鲁迅先生是怎样精心塑造这个形象的?孔乙己的悲剧是什么样的悲剧呢?悲剧往往令人泪下,然而读了孔乙己的悲剧眼泪往往向肚里流,心里有隐隐作痛之感,这又是为什么呢?通过这些有目的、有方向的设疑留下悬念,激化学生为释疑而探索的心态,使他们注意力高度集中,摒弃一切私心杂念,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激发:发挥阅读教学优势,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的总课时中约占四分之三的比重,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能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小学语文教师应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教正是为了不教。”教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过程,而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形成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需要老师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达到“会学”,日积月累,逐渐形成学习能力。
  活动:点燃学生潜藏的智慧
  “智慧自动作发端,活动是连接主体的桥梁。”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实际演练,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不仅可加深他们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与把握和对文章主旨的领会与感悟,而且还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去探究和发展。
  一些脍炙人口的名篇,可通过以情代声,以声传情的艺术手法处理,将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如分角色进行朗读、表演等)那会收到更感染人、震撼人的艺术效果。其次,许多文章可以和歌唱结合。如学余秋雨的《道士塔》可以唱《飞天》,激发学生对我国敦煌悠久历史文化的遐想和热爱;学柳永的《雨霖铃》可以唱李叔同的《送别》来渲染离情等。音乐与文学相通,琅琅书声与阵阵歌声都应是语文课上的一道风景,它不但能活跃气氛,而且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总之,“兴趣是一切智慧的源泉”。学生只有对语文有兴趣,才能学好语文。把学习的兴趣还给纯真的学生,这是教师教学始终所追求的目标。
  作者单位 陕西省神木县第六小学
  编辑 张晓楠
其他文献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内涵。2.学习文章巧妙的布局,学会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景物。3.锻炼提高语文鉴赏水平和写作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预习、展示、拓展、反馈环节,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对文章的内容、写法进行鉴赏,完成学习目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描述的自然美和人情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爱自然山河的情感。  教学重点:
用压力室、电导法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分析法综合分析测定了连翘[Forsythiasuspensa (Thunb.) Vahl]和冬青卫矛(Euonymus japonicus Thunb.)在不同程度脱水胁迫时细胞外部微环境的变化.结果表明:(1)在脱水胁迫条件下,叶片细胞随着脱水胁迫强度的加大,细胞内离子外渗的累计量不断加大,但细胞内离子外渗的速度在不同的区间内并无明显的改变,即细胞膜的透性在所测
以白藜芦醇得率为指标,通过对酶制剂的筛选和酶解条件的考察,分别选出酶法提取和酶法转化制备虎杖中白藜芦醇的最佳条件,并对两种酶法进行比较。结果显示:(1)酶法提取最佳酶解条
高职高专职业技能大赛是检验职业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平台,也是促使职业院校深化教学改革的有效手段。本文,通过对全国职业院校,飞机发动机拆装调试与维修大赛的研究,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