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环境公益损害救济制度是观察美国环境法实施机制的一个理论与实践视角.通过对相关立法的法律关系配置、行政救济与诉讼救济的协调性安排,可以发现美国环境法实施机制的“硬核
【机 构】
:
清华大学法学院,北京100811;美国南加州大学,美国 洛杉矶90007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境公益损害救济制度是观察美国环境法实施机制的一个理论与实践视角.通过对相关立法的法律关系配置、行政救济与诉讼救济的协调性安排,可以发现美国环境法实施机制的“硬核”:通过立法优化资源配置,为环境法实施提供体制依据;通过建立环境标准体系,为环境法实施提供科学判断基础;通过明确利益导向,提高环境法实施效率和效能.这些恰是中国环境法研究薄弱、立法考虑较少的部分,值得我们在更加深入研究不同国情、不同司法制度、不同执法条件的情况下,借鉴先进制度的“精髓”.
其他文献
依据历代对《论语?为政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一章的注疏和现代新儒家的阐释,从超越性角度对其进行
浙东四明山革命根据地坐落在浙江省宁波市西部.1941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浦东游击队南渡杭州湾到达“三北”〔即余姚、慈溪、镇海三县北部〕地区,于7月18日在慈溪相公殿伏击日
将互联网技术应用于高校党建工作是我国传统党建工作的延伸,是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创新发展的必然要求.高校网络党建工作对于提高高校党建工作效率,整合高校党建资源,增强高校
“十二五”是中国经济在世界意义上真正迅速起飞的起始年。从这一年开始,中国经济进人了新的“黄金十年”。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正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作为中国西南的一个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