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带来两个“新元素”:中国规模和中国制度

来源 :中国经贸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wh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之时,中国和世界经济面临一系列新的重大问题。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研究课题,这是经济学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
  “新元素”会引发新的值得研究的重大问题
  中国经济进入的新常态是经济发展从低收入进入中等收入、进而向高收入迈进的一个长时期的状态。伴随这种新常态的是经济结构调整,发展目标多元化,经济增长更多地依赖创新驱动。不过,一个国家和地区进入中等收入并从中等收入走向高收入本身并不是新问题,德国、日本等国家早就做到了。在我看来,中国经济新常态带来的两个不同于以往这些例子的“新元素”是中国的规模和中国的制度。这两个“新元素”会引发新的值得研究的重大问题,并且有可能产生具有思想性和一般性的研究结果。
  第一是中国的规模导致的中国作为崛起的经济大国与世界经济的相互影响。中国进入人均中等收入与之前的一些国家进入中等收入(比如韩国)都不一样的原因是中国的总量:近14亿人口使得中国在只有接近美国人均GDP的1/4(PPP,即购买力平价)之时就已经同美国的经济总量相当(PPP),占到全球GDP总量的16%。尽管中国经济增速下降,但是由于发达国家的经济以及受其影响的全球经济都有可能出现“长期停滞”(secular stagnation)的状况,中国相对较高的增速使得中国经济增量占全球经济增量的1/3左右或以上的时间,有可能并不短。
  中国的规模会引发出一系列新的重大问题,如中国经济发展对全球商品市场和贸易的影响,中国改革和市场变化对全球货币、资本和人才市场的影响,中国经济的崛起引发全球游戏规则的改变,都是新的具有全球意义的大问题。中国的市场规模和人才规模也有可能改变技术创新和商业创新模式。在经济全球化和技术进步的背景下,中国近14亿人口的巨大规模和中等收入水平不仅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也提供了巨大的创新供给,这类情况在过去是没有过的。回顾历史,美国经济在20世纪初超越英国经济的时候全国人口只有7000多万。
  第二是中国的制度引发的转型过程中的政治经济学。中国经济制度中的最大特点或最显著的“中国特色”就反映在政治与经济的关系、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与商的关系中。在过去30多年中,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包括东亚高速增长的国家和地区)像中国这样,政府如此重视经济发展,政府有如此强烈地激励去实现经济增长。一方面,这种政商关系成就了中国经济高速发展30多年,政府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帮助之手”。另一方面,这种政商关系也造成了一些政府官员以权谋私的腐败。如果经济新常态意味着这种政商关系的终结,那么未来政商关系的变化将如何影响政府官员的激励,如何影响企业和企业家,如何影响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都是经济新常态中新的重要问题。
  比较经济学和比较政治经济学将会出现新的生机
  政商关系对经济的影响是政治经济学的一个方面。政治经济学的另一方面则是反过来的关系,即经济发展对政治和政府的影响。这是现代化理论的核心问题。而中国的制度演变,特别是经济发展与制度发展的互动,提供了验证已有理论假说和发展新理论的机会。从实证的角度来看,用比较的方法研究新常态下经济和市场的发展对政治和政府的影响会引发经济学的创新。因此,很有可能比较经济学和比较政治经济学将会由此出现新的生机。
  对于以上这两类由中国的规模和中国的制度引发的经济研究,中国经济学者有一定的优势。不过,要使得研究兼具思想性和学术性,既抓住大问题,又符合技术严谨性,同时又达到一般性,非有创新不可。
  世界经济学家对中国相关问题的兴趣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随着中国经济更加开放,经济研究也应该更加开放。我们应该以开放的心态和方式,让世界经济学家与中国经济学家一起研究那些由新常态引发的新问题,共同驱动经济学的创新。我们期待中国经济学家在这个历史的机会中,对重大问题做出既有思想性又有一般性的经济学创新。
  (作者为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
其他文献
9月20日,杜同和秘书长出席在保定白沟新城举办的2017中国白沟国际箱包博览会暨“一带一路”国际市场的合作(白沟)峰会开幕式活动.十一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商务部原
期刊
大地回春,万象更新。中国“两会”刚刚闭幕,会议通过的“十三五”规划纲要,描绘了今后五年中国发展的蓝图。今天,中外企业家、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和国际组织代表相聚一堂,以“新五年规划时期的中国”为主题进行研讨,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过去五年是中国发展很不平凡的五年。我们妥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持续影响等重大风险挑战,圆满完成“十二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取得了举
今天是中国传统节气中的“春分”,是南北半球昼夜平分的一天,中国人称之为:阳春三月,万象更新。在这美好的时节,很高兴与来自国内外的各位专家、学者、企业家,国际组织的重要官员,在北京相聚,共同探讨未来五年的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我非常愿意就“十三五”时期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介绍一些情况,与大家一起交流。  回顾过去的五年,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呈现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十二五”胜利收官,中国站在了新的更
“十三五”规划纲要和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都对实施制造强国的战略、优化产业体系进行了系统的部署,深入地实施中国制造2025是推进这项工作的关键,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制造业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制造业是构建产业新体系的主战场  工业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根基,是财富创造的来源,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规模总量和技术实力大幅度提升,制造业的增加值跃居世界第一位,形成了较
党的十八大指出,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深刻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进一步明确,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然是全面的系统的改革和改进,是各领域改革和改进的联动和集成,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形成综合效应,取得总体效果。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全面部署,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
党中央国务院对东北地区发展高度重视.2015年12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标志着东北振兴工作进入新阶段.国家发展改
近年来,国际经济持续深度调整,国内“三期叠加”阵痛不断深化,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在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下,“三驾马车”中的投资和出口增速放缓,而消费一直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尤其是消费升级持续加快,新消费不断孕育成长,对缓解经济下行压力起了积极作用,成为经济稳定运行的“压舱石”。  下一阶段,要顺势而为,充分挖掘、释放消费潜力,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推动消费升级,以新消费引领新供给,以新供
一、2015年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特点  (一)经济运行平稳向好,支点地位进一步提升  运行态势趋稳向好。湖北省采取坚决有力措施扩大有效投资、大力降低企业负担、着力稳定县域经济、不断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全省经济逐季回升,向好因素不断集聚。全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9%,增速居全国第7位。主要指标增速均保持全国第一方阵,对全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升。  经济发展提档进位。经济总量迈上新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