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向一个提裤子的人开枪

来源 :廉政瞭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ttermonk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36年,英国作家奥威尔与新婚妻子一道,志愿赴西班牙参加反法西斯战斗,曾被子弹射穿了喉咙。在《西班牙战争回顾》中,奥威尔讲述了一件事——
  一天清晨,他到前沿阵地打狙击,好不容易准星里才闯进一个目标:一个光膀子、提着裤子的敌兵,正在不远处小解……真乃天赐良机,且十拿九稳。但奥威尔犹豫了,他的手指始终凝固在扳机上,直到那个冒失鬼走远……他的理由是:“一个提着裤子的人已不能算法西斯分子,他显然是个和你一样的人,你不想开枪打死他。”
  一个人,当他提着裤子时,其杀人的职业色彩已完全褪去了。他从军事符号——一枚供射击的靶子,还原成了普普通通的血肉之躯,一具生理的人,一个正在生活中的人。
  多么幸运的家伙!他被敌人救了,还蒙在鼓里。因为他碰上了“人”,一个真正的人,而不仅仅是一个军人,一个只知服从命令的杀手。那一刻,奥威尔执行的是自己的命令——“人”的命令。
  杀手和杀手是有别的。换了另一个狙击手,敌兵的裤子肯定就永远提不上了。然而,这正是“人”与士兵的区别,希望也就在此。
  与其称之为“奥威尔式”的做法,毋宁说这是真正的“人”之行为。所有的战争,最直接的方式与后果皆为杀人。每个踏上战场的士兵都配备清醒的杀人意识,他是这样被授予的:既是射击者,又是供射击的靶子……而“英雄”与否,亦即杀人成绩的大小。在军事观察员眼里,奥威尔式的“犹豫”,无疑乃一次不轨或一起严重的渎职,按战争逻辑,它是违规的、非法的,要遭惩处。但于人性和心灵而言,那“犹豫”却如此伟大和珍贵!作为一桩精神事件,它应该被记入史册。
  这样说一点不过分。
  假如有一天人类真的不再遭遇战争和杀戮,你会发现,那值得感激的——最早制止它的力量,即源于这样一组细节和情景:比如,决不向一个提着裤子的人开枪!
  这是和平之于战争的一次挑战,也是“人”对军人的挑战。
  它在捍卫武器純洁性的同时,更维护了人道的尊严和力量。
  如果只有仇恨而没有道义,只有决绝而没有犹豫,你能说今天的受害者明天不会变成施虐者?英勇的战士不会变成残暴的凶手?
  你隐约想起了一些很少被怀疑的话:“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同志的凶狠”、“对敌人要像秋风扫落叶般严酷无情”、“军人以绝对服从命令为天职”……你感到一股冷气。
  一股政治特有的冷气。匕首的冷、工具的冷、地狱的冷。
  而不合时宜的奥威尔,却提供了一种温暖,像冬天里的童话。
其他文献
我们常常在电视剧中发现蒋介石的名号实在太多,常见的就有“委员长”、“总裁”、“委座”、“校长”等等,可见这个老蒋在其”职场“里的傲人经历。  其实,蒋介石早期追随孙中山时,得到的多为参谋长、参军一类不掌握实际权力的职务: 例如居正的参谋长,孙中山总统府参军,陈炯明的作战科主任,许崇智的参谋长,孙中山大元帅行营参谋长等职。此时,善于权谋的蒋介石还处于个人“发迹”前,就特别善于用“辞职”来要挟得到更好
几乎每个单位都有这样的人:喜欢在人背后说些捕风捉影的谣言,或者根本子虚乌有的事,挑拨离间、搬弄事非,目的也许仅仅是让别人觉得自己很重要,或者让别人对自己的敌人滋生坏印象……  有位女性朋友跟我诉苦,当她发现一位同事当面老是吹捧她,背地里却经常向领导告她的黑状时,也学会了一面在电话里把她夸得鲜花一朵,放下电话后立马向别人戳穿她的真面目,并且毫不吝啬地把她的“小人”行径夸大一番。典型的以其人之道还治其
幸福的三个层面  现在社会上,幸福是个谈得很多的话题。我们那么热衷于说幸福,恐怕是因为我们不幸福。从根本上说,幸福是一种满足感,是对社会状况满意的一种感觉,非常微妙。不同人在不同时段的感受是不同的。所以不论是官员还是学者,都很难完全洞察人们的幸福感。  以北京为例,政府可能会认为半年来北京没有什么变化,但是对于一个上班族来说,这段时间他可能会常常感到烦躁不安,因为半年来北京塞车严重,他花在路上的时
从前,人的耳朵里住过一位伟大的房客:寂静。  无论“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还是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在我眼里,古诗中最好的句子,所言之物皆为“静”。读它时,你会觉得全世界清寂,心境安谧至极,连发丝坠地都听得见。  耳朵就像个旅馆,熙熙攘攘,谁都可来住,且是不邀而至、猝不及防的那种。我一直认为,在上苍给人类的原配资源中,“寂静”乃最贵重的成分之一。  日常生活里,并非完全无声才叫寂静,深
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是一种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对维持细胞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脑是人体胆固醇含量最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