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来源 :中国经贸·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xc7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河南高校在科研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成为不争的事实。文章在分析河南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现状的基础上,认为制约河南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因素主要有高校对科技成果转化的认识存在偏差、科技中介机构的发展不完善、企业的态度不积极以及投融资体系的发展不健全等,进而提出了加快河南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河南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现实生产力
  分析河南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找出制约河南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因素,提出加快河南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成为当务之急。
  一、河南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
  河南高校科研规模不断扩大,综合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根据教育部科学技术司《2011年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显示,2011年,全省高校共承担科技课题8210项,获得科研经费约12.63亿元,共鉴定科研成果966项,出版科技专著125部,发表学术论文28274篇,申请专利1162项,获得专利授权513项。全省高校共获科技成果奖165项,其中国家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国务院各部委科技进步奖22项。
  承担国家和省重大科研项目的能力也明显增强。2011年度全省高校承担并经验收的国家级项目44项,其中973计划项目9项,国家863计划项目10项,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1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2012年仅社科研究项目中标国家项目就有127项,其中高校获得116项,占91.3%。比去年的72项增加44项,增长率为61.1%;获资助经费1760万元,比去年增加670万元,增幅达61.4%。立项数和资助总额再创历史新高,继续保持了稳步增长的良好态势。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立项数超过100项的有11个省份,教育部在京直属高校、上海、湖北、江苏、湖南、浙江、广东、山东、河南、江西、四川。河南由去年的第10名跃至今年第9名。
  二、制约河南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因素
  1.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认识存在偏差
  高校对科研奖励的政策也是更多的注重科研的级别和数量。比如把论文发表的数量和发表刊物的级别、专著出版的数量和字数、优秀科技成果的获奖级别等作为奖励的标准,很少把论文、专著以及优秀科技成果的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情况作为奖励的标准,这就导致高校科研人员在撰写论文更加关注基础性研究,更加关注论文发表的数量和发表刊物的级别,思想上就不注重论文的应用价值;撰写学术专著时也只关注专著的字数和出书的数量等,基本不考虑自己的科技成果能否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问题;在科研选题时也更加注重能否中标而不重视科技成果的转化问题。
  2.中介的发展有待完善
  高校是科技成果的重要发源地、科技成果的供给方,但目前大多高校本身并不具备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能力,这就需要科研中介机构为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提供桥梁的作用,为科技成果做宣传、找需求,使高校科技成果找到可以孕育它的土壤,使其生根发芽成长结果。而目前科技中介机构的发展还很不完善,比如缺乏高素质的专业的科技从业人员,不能熟知科技成果、及时了解市场、通晓科技成果转化的相关法律问题等等,最终导致了高校与企业沟通不畅,两者之间的信息不能有效的流通就使得高校科技成果的供给需求对接不畅,制约了科技成果的及时转化。
  3.企业的积极性不高
  企业作为科技成果的需求者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大的受益方,然而现实中,很多的时候企业对科技成果的采纳是缺乏积极性的。河南的企业也不例外。究其原因,一方面,企业采纳科技成果的动力不足。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使得河南企业在吸收科技成果的时候关注更多的是生产要素外延的扩展,不很重视内涵的突破。另一方面,河南企业内在运行机制和体制的问题使得企业更注重短期利益。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长期性使得企业对科技成果不是回避就是想低价或免费获得,这就使得很多的科技成果游离于市场之外难以转化。
  4.风险投资匮乏
  科技成果的转化本身就具有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的特性,因而对科技成果的投资也是一项高收益高风险的风险投资,这就需要有配套的风险投资体系。例如发达国家有十分完备的天使投资、创业基金、担保基金、风险资本市场等金融服务,这些在中国还处于起步阶段,河南更是缺乏。这种情况与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要求不相适应。针对河南来讲,《2011年高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显示,2011年河南高校获得专利申请1162项,专利授权513项,但专利出售数仅有20项,出售数与专利授权数的差距除了专利本身的实用性以外,更多的应该还是缺乏足够的风险投资。
  三、加快河南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
  1.完善高校人事考核政策
  政策支持高校科研人员进行科学研究,目的是为了使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获得经济效益,为经济发展服务。然而从河南省高校人事考核政策上来看却体现不出这一点,这就使得高校科技人员并不是为了科技成果的转化而努力搞科研。这种认识的偏差急需要我们完善高校人事考核政策,提高科研人员进行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建议高校在职称评定以及晋升考核时应当把科技成果的转化考虑在内,作为一个评定指标,给予适当加分,并根据转化后的经济效益给科研人员相应的奖励。也曾有学者建议科技成果转化给经济带来重大效益者可以破格晋升。
  2.发展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中介机构
  在政府的推动下,美国于1989年成立了的AUTM(Association of University Technology Managers),该机构的会员大多是高校和教学技术转移方面的负责人和职员,以及产业、政府和法律界的管理人员,该机构的主要作用是举办培训、搭建信息平台、举办年会等,事实表明该机构的设立促进了专利数量的飞涨,极大地推动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广州市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就是在政府的推动下发展起来的为科技成果的转化、为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牵线搭桥和提供相关中介服务。河南也可以借鉴成功经验发展中介机构,同时由政府牵头,发动企业和高校整合各自的信息资源,共同投资建立功能齐全的网络平台和科技成果数据库,为科技成果的传递与交流提供畅通无阻的网络环境和丰富完备的信息资源支持,还可以降低高校、企业和科技中介机构获取信息资源的成本,促进供求的对接,同时加强高校科技中介机构从业人员的培养,着力培养一批跨学科、高素质复合型科技中介服务人才,造就一支具有专业素质的科技中介服务队伍,使之能够更好的为河南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服务。   3.建立多渠道的投融资体系
  在美国,超过90%的高新技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得到过风险投资的帮助,而我国风险投资则仅为23%,河南更是少之又少。因此,政府应当给予适当的优惠政策,鼓励风险投资的生存与发展,为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提供潜在的资金来源。
  4.加强产学研政的协作
  日本在20世纪70年代制定了《联合研究制度》、《研究交流促进法》等,美国1986年制定的《联邦技术转移法案》授权联邦科研机构与州政府及企业的科研机构开展合作研究等。这样的联合协作加快了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河南也要鼓励高校与企业的联合研究与开发,这样一方面避免了高校科技成果供给与市场需求的脱节,另一方面也缩短了科技成果转化的中间环节,降低科技成果转化的成本,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经济效益。同时加强高校、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协作,使校企合作在政府政策允许之内,也使校企合作得到政府的政策支持。上海交通大学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就是在政府政策的的大力支持下组建的,已经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已成为国家创新体系和中国特色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产学研合作的示范基地、高校师生创业的实践基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基地。
  5.制定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的法律法规
  1980年美国通过的拜杜法案加速了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法案规定高校科技成果的所有权归高校,但是大学必须申请专利并且要不遗余力的使科技成果商业化,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益,为经济发展服务。同时,大学要与科技成果发明人分享许可收入等。这样的规定实际上是一种激励,在这种激励下,20世纪80年代美国许多大学建立技术许可办公室(TechnologyLicenseOffice,简称T L O),成员由法律、商业和技术专门人才组成,主要致力于专利营销、提供中介服务等,由此大大加速了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鉴于我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极低、转化难的现状,也应加强立法,以法律的形式赋予高校有相当可观的科技成果转化的潜在收益,强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利益动力,加速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南京大学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的成立以及对科技成果转化的推动为我们树立了一个鲜活的榜样。
  四、结论
  河南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我们要有针对性的提出可行的对策建议,首先政府应当为高校科技成果的顺利转化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其次,高校应当转变传统的科技成果转化的绩效评价机制,建立一套以经济评价为主体的公正、合理、科学的评价机制;再次企业在完善自身各项管理运行机制的同时加强与高校的联合;同时中介机构应当能够在校企脱节的时候为科技成果转化担当好桥梁的作用。最终构建一个由政府、高校、企业、中介机构组成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促进河南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
  参考文献:
  [1]李振国 陈金兰 魏世梅:河南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原因及对策[J].河南科技2010-05.
  [2]李 平:粤港政府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作用比较[J].科学研究,2006-12.
  [3]李玉清:美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经验及启示[ J ] .中国高校科技,2012-01.
其他文献
正阳县的农产品不存在卖难问题,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经纪人的存在。近年来,正阳县涌现出一大批农村经纪人。正阳是花生、生猪和西瓜大县,经纪人相对集中程度高,在全国贩销客商中
摘要:企业的会计核算是企业的重要管理工作之一,企业会计核算水平严重影响着企业的正常运行和发展。根据本人的一些相关经验,谈谈对企业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的一些看法,与大家共同进行交流。  关键词:企业会计核算;问题;策略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速度的加快,企业所面临的经济形势越来越复杂。企业只有做好内部管理工作才能更好的适应全新的经济形势。企业会计核算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
资金池的建立是集团集约化管理的体现,该种资金管理模式能够保证集团企业资金的集中管理。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集团公司的资金流通不仅仅反映了其自身的经营状况,还关乎着企业整
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大困难不在城市,而在农村."三农"问题是各界讨论和研究的焦点,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解决"三农"问题,首先要对其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消除城乡不平等现象,走向城乡平等,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政府应对城乡不平等问题引起高度重视,树立城乡平等理念,对重城轻乡的政策予以调整;深化户籍制度改革,
摘要:我国的政府预算实行复式预算制度,具体包括政府公共预算、社会保障预算以及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于2007年起试行,北京市作为较早实行预算的地方之一,在运行程序中存在着如预算组织中对各单位地位和职能的认识、预算编制中的编制主体确定、预算执行中的预算范围和收益收缴比例以及预算监督的明确分工和职责定位等方面的不足,对这些不足进行分析提出北京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在预算组织、预算编制、收益收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