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自然段,积累相关语句。
2.通过了解小艇的特点与船夫的驾驶技术,感受威尼斯独特的风情。
3.领会作者抓住特点把人物的活动同景物、风景结合起来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小艇的特点。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把人物的活动同景物、风景结合起来描写的。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们平日出门,一般坐什么方便快捷?(汽车)汽车就是我们这里的主要交通工具。而在世界上有个城市,人们出门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是小艇(板书)。注意这个“艇”字,跟哪个字字形相近?(挺、廷)它们的读音都是[tǐng],但偏旁不同。“舟”字旁表示“艇”与什么有关?(船),舟字作偏旁,中间一横变成提,不出头。一边表示读音,一边表示意思,这样的字叫形声字,这是中国造字法的一种,将来会学习到。知道这是哪个城市吗?(板:威尼斯)添加:的
二、检查预习
1、课文都读过了吧,你们能把大屏幕上的这些词语都读正确吗?同桌两俩先一起读读,读错的请举手,说说哪个错了?齐读。
2、课前你们都查到威尼斯的哪些资料?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吗?老师也查阅了一些资料,与大家分享:(课件:解说文字:威尼斯有401座姿态各异的桥梁,横跨在117条水道上,连接着118个小岛,因此有“水城、百岛城、桥城”之称,威尼斯的水道是城市的马路,市内没汽车,也没有自行车,小艇是唯一的交通工具。)
3、我们刚才交流的内容,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只用了一句话做了简单清晰的介绍,哪一句?指名读(1段)。
4、威尼斯的大街就是——河道;威尼斯的汽车就是——小艇。
5、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看看课文围绕小艇讲了什么?板书:样子(外观 船舱)、技术好、作用大
三、精读课文,了解小艇的外观特点:
1.课文哪些段落写的是小艇的样子?(2、3自然段)
2、快速读课文,看这段话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3、谁来交流?(补充:小艇有多长?二三十英尺也就是6-9,米,我们教室长8米多点,宽6米多。)
4、马克·吐温先生通过细致的观察,抓住小艇的特点,巧用了三个比喻,把小艇的样子写得栩栩如生,这么奇特的小艇,这么优美的文字,来看着图画(课件)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段话,可以不看提示。
四、细品文本,感悟船夫技艺:
1.过渡:来到威尼斯,作者被造型奇特的小艇所吸引,吸引作者的还有什么呢?
2、默读第4自然段,想想:(小组合作完成)。(1)这段围绕着哪句话来写的?用波浪线划出来。(2)文中哪个词语最能准确地解释船夫驾驶技术好?圈出来。(3)船夫的驾驶技术好在哪里?用直线画出相关的句子。(4)最后一句的意思,如果用一个四字词来形容,是————。思考:这一句与本段中心句有关系吗?可否删去,为什么?
3、哪个小组来交流?“操纵自如”的反义词是什么?作者用一对意思相反的词语表达同一个意思,多么巧妙呀。你能给“操纵自如”找一个近义词吗?(随心所欲、运用自如、得心应手)找同义词,是解释词语的一个好方法。你能联系上下文来说说“操纵自如”的意思吗?
4、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船夫的驾驶技术:(课件)(1)在行船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的情况下,他——(2)在拥挤的情况下,他能——(3)在极窄的地方,他能——(补充: 据我所知,威尼斯最窄的河道只有1.4米,两岸人家打开窗户可以相互握手问好,在这种情况下船夫不仅没有减速,还在玩特技,所以作者由衷地称赞道: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5、目不暇接、应接不暇。如果说前面几句是正面的直接地对船夫的驾驶技术进行描写,那么,这一句就是以自己的感受侧面的间接地来写,衬托船夫的驾驶技术的。二者结合起来,更具说服力!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是否也可以借鉴呢?
6、船夫的驾驶技术这么好,你想不想夸夸他?(1)如果船夫就站在我们面前,我们应该怎么夸他?(2)如果把自己想像成船夫,又该怎样夸呢?(3)谁先来自夸一番?(4)同桌两真诚地互相夸一夸(5)老师做船夫,大家来夸夸我,有困难的可以看书。
五、课堂检测
这节课我们随马克·吐温先生一起领略了威尼斯小艇的奇特和船夫高超的驾驶技术,课文中的每个字,每词、每句话都牢记于心了吗?我们来检测一下。
六、作业
1、完成片段练习:仿照课文中任何一种写法,写写家乡的某处景或某个物,要写出特点。
2、阅读课后“阅读链接”中的《威尼斯之夜》,比较与本文在内容上有什么异同;阅读“快乐园”中的《寻常威尼斯》,了解它的另一面。
七、板书设计
威尼斯的小艇
样子 独特
船夫的驾驶技术 特别好
作用大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自然段,积累相关语句。
2.通过了解小艇的特点与船夫的驾驶技术,感受威尼斯独特的风情。
3.领会作者抓住特点把人物的活动同景物、风景结合起来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小艇的特点。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把人物的活动同景物、风景结合起来描写的。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们平日出门,一般坐什么方便快捷?(汽车)汽车就是我们这里的主要交通工具。而在世界上有个城市,人们出门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是小艇(板书)。注意这个“艇”字,跟哪个字字形相近?(挺、廷)它们的读音都是[tǐng],但偏旁不同。“舟”字旁表示“艇”与什么有关?(船),舟字作偏旁,中间一横变成提,不出头。一边表示读音,一边表示意思,这样的字叫形声字,这是中国造字法的一种,将来会学习到。知道这是哪个城市吗?(板:威尼斯)添加:的
二、检查预习
1、课文都读过了吧,你们能把大屏幕上的这些词语都读正确吗?同桌两俩先一起读读,读错的请举手,说说哪个错了?齐读。
2、课前你们都查到威尼斯的哪些资料?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吗?老师也查阅了一些资料,与大家分享:(课件:解说文字:威尼斯有401座姿态各异的桥梁,横跨在117条水道上,连接着118个小岛,因此有“水城、百岛城、桥城”之称,威尼斯的水道是城市的马路,市内没汽车,也没有自行车,小艇是唯一的交通工具。)
3、我们刚才交流的内容,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只用了一句话做了简单清晰的介绍,哪一句?指名读(1段)。
4、威尼斯的大街就是——河道;威尼斯的汽车就是——小艇。
5、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看看课文围绕小艇讲了什么?板书:样子(外观 船舱)、技术好、作用大
三、精读课文,了解小艇的外观特点:
1.课文哪些段落写的是小艇的样子?(2、3自然段)
2、快速读课文,看这段话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3、谁来交流?(补充:小艇有多长?二三十英尺也就是6-9,米,我们教室长8米多点,宽6米多。)
4、马克·吐温先生通过细致的观察,抓住小艇的特点,巧用了三个比喻,把小艇的样子写得栩栩如生,这么奇特的小艇,这么优美的文字,来看着图画(课件)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段话,可以不看提示。
四、细品文本,感悟船夫技艺:
1.过渡:来到威尼斯,作者被造型奇特的小艇所吸引,吸引作者的还有什么呢?
2、默读第4自然段,想想:(小组合作完成)。(1)这段围绕着哪句话来写的?用波浪线划出来。(2)文中哪个词语最能准确地解释船夫驾驶技术好?圈出来。(3)船夫的驾驶技术好在哪里?用直线画出相关的句子。(4)最后一句的意思,如果用一个四字词来形容,是————。思考:这一句与本段中心句有关系吗?可否删去,为什么?
3、哪个小组来交流?“操纵自如”的反义词是什么?作者用一对意思相反的词语表达同一个意思,多么巧妙呀。你能给“操纵自如”找一个近义词吗?(随心所欲、运用自如、得心应手)找同义词,是解释词语的一个好方法。你能联系上下文来说说“操纵自如”的意思吗?
4、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船夫的驾驶技术:(课件)(1)在行船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的情况下,他——(2)在拥挤的情况下,他能——(3)在极窄的地方,他能——(补充: 据我所知,威尼斯最窄的河道只有1.4米,两岸人家打开窗户可以相互握手问好,在这种情况下船夫不仅没有减速,还在玩特技,所以作者由衷地称赞道: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5、目不暇接、应接不暇。如果说前面几句是正面的直接地对船夫的驾驶技术进行描写,那么,这一句就是以自己的感受侧面的间接地来写,衬托船夫的驾驶技术的。二者结合起来,更具说服力!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是否也可以借鉴呢?
6、船夫的驾驶技术这么好,你想不想夸夸他?(1)如果船夫就站在我们面前,我们应该怎么夸他?(2)如果把自己想像成船夫,又该怎样夸呢?(3)谁先来自夸一番?(4)同桌两真诚地互相夸一夸(5)老师做船夫,大家来夸夸我,有困难的可以看书。
五、课堂检测
这节课我们随马克·吐温先生一起领略了威尼斯小艇的奇特和船夫高超的驾驶技术,课文中的每个字,每词、每句话都牢记于心了吗?我们来检测一下。
六、作业
1、完成片段练习:仿照课文中任何一种写法,写写家乡的某处景或某个物,要写出特点。
2、阅读课后“阅读链接”中的《威尼斯之夜》,比较与本文在内容上有什么异同;阅读“快乐园”中的《寻常威尼斯》,了解它的另一面。
七、板书设计
威尼斯的小艇
样子 独特
船夫的驾驶技术 特别好
作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