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宝西坡遗址的肉食消费模式——骨骼部位发现率、表面痕迹及破碎度

来源 :华夏考古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xinrud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河南灵宝西坡遗址出土动物的骨骼部位发现率、表面痕迹、破碎度及空间分布进行了详细分析,旨在通过建构遗址的肉食消费模式,认识仰韶文化中期中心聚落的经济社会状况。结果表明,绝大多数的猪和鹿很可能是在居住址被屠宰和消费的,后埋藏过程对骨骼表面的影响很小,人们对骨髓和脂肪的需求是造成骨骼破碎的主要原因。西坡没有把猪用作祭祀动物,而是作为宴饮活动中的消费对象。宴饮可能用来创造和强化社会群体的认同感,并为某些个人或群体获取威望提供竞争机会。
其他文献
<正> 情理关系始终是中国伦理思想史上争论不休的问题之一。就其基本思想倾向而言,历来就是重理轻情。尽管有人倡导情理合一的情感方式,注重在审美追求中重视情的作用,在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