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运震史体建构的理想品格与价值

来源 :文艺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c_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代前期的史学家牛运震在史体建构的过程中,通过树《史记》为典型,以"禁体"的反向言说为策略,对群史进行了全面的纠谬,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其以"庄雅"立史体、以"老致"统史法、以"神致"蕴史情的理想格局。这不仅成功地将《史记》独特的语言模式、叙事策略及文学风格作了理论的升华与批评的运用,从而进一步强化了《史记》的经典性;同时,于史体之法、意外,另拈出情进行申说,将其看成史体内在属性,这无论是对史体建构方向的新探索,还是对后代论者在史学领域内言情并肯定情均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有机化学是化学化工、材料、制药、食品等多个专业的基础课程,在其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的内容及特点,分别以有机化学发展中的重大历史事件、有机化物的性质及有机反
基于近代新闻传播业的发展而生成的报告文学,由其称名,可知这是一种特殊的"报告的"文学。在很长时期内,新闻性、文学性和政论性等是它基本的文体特征。文随世移,报告文学在与
目的:通过对厚朴生长与其环境生态因子之间的相关性考察,研究厚朴的生长适宜性,为确定厚朴的适宜种植区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43个样点的厚朴资源进行调查,利用最大信息熵模型计
<正> 80年代,冶金工业生产持续发展,钢产量大幅度增长,铁矿石产量明显提高,职业安全与卫生工作显著进步,工伤事故稳步下降,粉尘合格率逐年上升,矽肺病发病工龄及死亡年龄均有
20世纪30年代前后,不同党派、个人围绕"农民文学"的讨论,实则是20世纪20年代中国革命中小资产阶级问题的延续。因为在国共分裂后,唯有将小资产阶级与农民分割,无产阶级政党才能重申自身的政治主体性,而非党派的知识分子也需要强化农民有别于小资产阶级(某种程度上更多指向智识阶层)的、基于民间的独特启蒙意义。然而假道苏俄、日本的理论资源难免因国际共运及其马克思主义传播中的内部矛盾而形成错位的、差异性的接受,因此对"农民文学"的理论阐释也成了赓续矛盾与解决矛盾的政治实践。比较这些带有左翼色彩的、并不成熟的"农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