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明湖北省结膜吸吮线虫(Tc)的中间宿主及目前流行情况.方法通过访问了解患者和用生理盐水冲洗法检查犬感染Tc情况,同时还着重调查并检查了冈田氏绕眼果蝇和家蝇,用Tc初产蚴对这两种蝇以喂饲法进行实验感染. 结果调查得知1975年冬季开展了群众性灭犬工作,使传染源得到控制,至目前无新病例出现.犬感染率由1975年的95%,降至现在的33.3%.检查家蝇200只和冈田氏绕眼果蝇135只,均未发现自然
【机 构】
:
230032,合肥,安徽医科大学寄生虫学教研室,五河县人民医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明湖北省结膜吸吮线虫(Tc)的中间宿主及目前流行情况.方法通过访问了解患者和用生理盐水冲洗法检查犬感染Tc情况,同时还着重调查并检查了冈田氏绕眼果蝇和家蝇,用Tc初产蚴对这两种蝇以喂饲法进行实验感染. 结果调查得知1975年冬季开展了群众性灭犬工作,使传染源得到控制,至目前无新病例出现.犬感染率由1975年的95%,降至现在的33.3%.检查家蝇200只和冈田氏绕眼果蝇135只,均未发现自然感染.人工感染两种蝇之后20天,检查家蝇112只全部阴性,果蝇84只中7只阳性,实验感染率为10.7%.检得感染期蚴计26条,取其中21条接种兔右眼后第37天虫体发育成熟并产出初产蚴,且从右眼获得Tc成虫3条(雌性2条,雄性1条).结论实验证明湖北省Tc的中间宿主是冈田氏绕眼果蝇;纵向调查证明控制养犬可防止人群感染Tc.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带蒂骨膜包裹同种异体脱蛋白骨(DPB)、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复合体移植后与受体的愈合能力及成软骨能力. 方法将3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甲、乙、丙三组,每组10只,20个膝关节.甲组以带蒂骨膜包裹DPB复合VEGF植入受体;乙组以带蒂骨膜包裹DPB植入作实验对照;丙组单纯DPB植入作空白对照.术后2,4,6,8周通过大体形态X线、光镜和电镜检查评判移植物与受床愈合及软骨生长情况
目的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病程中出现肝功能异常的情况及可能的影响因素. 方法普通型SARS组91例,重型23例,普通肺炎组61例,入院后检测肝功能情况. 结果普通型SARS组肝功能异常发生率68.1%,显著高于普通肺炎组的24.6%(χ2=27.7,P<0.01),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的轻、中度升高为主.重型患者肝功能异常发生率高达95.7%,年龄明显增大. 结
目的研制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国家定量标准品. 方法收集各地乙型肝炎患者和健康献血员血样,用不同厂家HBV DNA试剂、表面抗原试剂盒、核心抗体试剂盒等检测.以世界卫生组织标准品标定国家HBV DNA定量标准品,通过加速实验检测该标准品的稳定性并推断其有效期. 结果经7次独立标定,得到线性灵敏度标准品的拷贝数,其中L0~L5拷贝数对数值的变异系数均小于15%,表明结果可信.以研制的国家定量标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S-转移酶T1(GSTT1)基因多态性与老年人散发性大肠腺癌易感性及其临床特征.方法应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GSTT1基因多态性. 结果GSTT1空白基因型频率在老年散发性大肠腺癌患者(66.7%)、老年远端散发性大肠腺癌患者(75.5%)与老年对照组(51.8%)之间的差异均有显著性(前者x2=4.27,P<0.05;后者x2=7.93,P<0.01);老年中度分化性大肠腺
目的通过前S2合成肽对肝细胞癌(HCC)组织中浸润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状况的分析,探讨前S2合成肽是否能改变乙型肝炎病毒(HBV)导致的HCC组织中浸润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的百分数和CD4+/CD8+比值,达到特异性治疗HCC. 方法用Merrifield固相化学合成法合成HBV中前S2抗原性最强的P120~146多肽段.测序后,用0.01mol/L磷酸盐缓冲液溶解除菌后作为抗原.选择12例术后病理诊
目的以等辐射分析法研究全身麻醉诱导时异丙酚、氯胺酮之间的相互作用.方法75例择期上腹部手术病人随机分成三组:异丙酚(P)组、氯胺酮(K)组、异丙酚复合氯胺酮(C)组,每组25例再各分成5个亚组(P1~P5,K1~K5,C1~C5).麻醉诱导前各亚组给予不同剂量的异丙酚及氯胺酮.监测给药前、给药后1、2、3、5 min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脑
目的研究肿瘤细胞提取物体外冲击致敏的树突状细胞(DC)回输对颅内荷瘤小鼠的免疫治疗效应.方法将72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4组,分别进行磷酸盐缓冲液(PBS)、未经致敏的DC、G422肿瘤细胞提取物、DC疫苗皮下接种,每组各取6只小鼠脾细胞进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体外诱导及活性检测.其余48只颅内接种G422胶质母细胞瘤.另取48只昆明种小鼠颅内荷瘤后,随机分4组,分别进行PBS、未经致敏的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