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师爱”变了味

来源 :江西教育·管理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wang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某学生趁着老师板书的时候,和旁边同学说话,并做起了小动作。老师看到后,二话不说就拿起教鞭,对着自己的手臂狠狠地抽了一下,然后问该学生:“你还想让老师受到惩罚吗?”另据《新京报》报道,为了感化学生,海口市某中学校长曾经三次跪在讲台上为学生上课。在全校学生早操集会上,他面对上千名师生,双手合拢,跪在地上,对着同学呼喊着:“求你们了,不要再玩闹了,好好学习吧!”
  试问:这些奇特的教育方式到底能达到什么样的效果?我们很难相信,在这种无视甚至践踏教师尊严的教育方式下,孩子们的心灵能得到真正的感化?古语有云:“生不学,师之惰。”学生不爱学习,老师确实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然而,把学生的一切过错都没有原则地推在教师身上,甚至让教师以此来“自虐”一番,这样做对教师公平吗?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利吗?我们提倡教师对学生要有“师爱”,要懂得怎样呵护孩子们幼小的心灵,要知道如何引导孩子们培养积极健康的行为习惯。但是,我们的“师爱”绝对不是变相的溺爱,更不是软弱无能的纵容和包庇。
  报章披露的这些近乎搞笑的教育管理方式,折射出来的是老师面对学生犯错误时的束手无策,更是教育管理者黔驴技穷后的无奈和悲哀。教师不仅要懂得“教书”,更要懂得“育人”。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如果总是不分青红皂白地大包大揽他人的过失,并且自轻自贱,随意践踏和扭曲为人师者的尊严,那么,学生在这种怪异的“师爱”氛围下,又怎能培育出健康正常的人格体系呢?
  面对此情此景,人们不禁要问:作为教育者,你们的“师爱”能这样表达吗?同时,我们也深深意识到:教育工作者面对错综变化的教育现象,一定要多学习,多思考,多钻研。只有这样,才能远离困惑与无奈,才能学会用正确的师爱方式和技巧去引导感化学生,而不是频频制造一些让人啼笑皆非的“教育怪招”。这些“教育怪招”并不是真正的师爱,只能说是一种变了味的“师爱”。◆(作者单位:南昌大学附属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电视婚恋类节目是当下最流行的电视综艺节目之一。中国逐步发展成熟起来的娱乐精神促进了电视婚恋类节目的发展与转型;而高度发达的现代工业文明和商品经济催生了电视婚恋类节目的工业化发展模式,使其浸染了商品属性和消费性特征,呈现出同质化、格调低俗的媚俗特征。  关键词:电视婚恋类节目 娱乐性 消费性 媚俗性  中图分类号:J90 文献标识码:A  自古以来,婚姻与爱情是神圣崇高而又严肃纯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