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刑法观提倡之得失:基于犯罪构成理论系统考察

来源 :萍乡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ud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已进入风险社会时期,为及时预防社会风险带来的法益侵害并回应公众安全诉求,积极刑法观得以提出.该刑法观念在严格预防社会风险的同时,对犯罪构成理论系统的形式性限制与构成要件解释论的贯彻均有负面作用.应基于谦抑性保障、多渠道规制、注重文义解释三个向度提倡折中的积极刑法观,以期在及时保护国民利益的同时,兼顾犯罪构成系统与外界的良性互动,实现犯罪构成理论的系统性、时代性与合目的性.
其他文献
秋收起义前后安源和莲花在革命斗争中形成了密切的互动关系.在秋收起义前,安源是莲花革命思想的重要来源地.秋收起义时,安源与莲花结成了互动合作的亲密“战友”.秋收起义后,莲花是安源融入土地革命中心地带的“桥头堡”.在两者的互动过程中,安源与莲花共同为中国革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
研究旨在考察中小学女教师工作家庭冲突与婚姻倦怠的关系以及心理脱离的调节作用.采用工作家庭冲突量表、婚姻倦怠量表和心理脱离量表对319名中小学女教师进行测量,结果发现:(1)婚龄在11~20年和教龄在16~20年的中小学女教师婚姻倦怠感较高;(2)初中女教师的婚姻倦怠感高于高中女教师;(3)心理脱离在工作家庭冲突对婚姻倦怠的影响中起调节作用.
教育与产业结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我国借鉴苏联模式提出的教育指导思想.在教育与产业结合的70年发展历程中,其内涵都强调职业教育与产业的融合,很少涉及精英化的高等教育.21世纪初,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社会渴求大量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职业教育已经无法很好完成新时代对应用型人才渴求的任务.党的十九大以来,国家层面上开始强调地方高校与产业结合,将逐渐普及化的高等教育引入产教融合领域.产教融合已经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职业教育的专属印记,转变为地方本科高校新的时代标签.这一转变如火如荼,但随之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