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教育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gqq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人文素养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不仅是为完成语文教学任务,更是为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分析了小学语文教育中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小学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措施。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育 人文素养 存在问题 培养措施
  人文素养不仅包括人的品格及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还包括正确处理人与人关系和人与社会关系的能力。在小学阶段,语文教育重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品格,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人生都有极其重大的影响。要在小学语文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必须时刻使其受到优秀和先进文化的熏陶,使得学生时刻保持良好的品质。
  一、小学语文教育中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有待改进。
  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有待改进是小学语文教育中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之一。小学语文教育在理论上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有着积极作用,但是实际上由于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存在一定不足,使得这一积极作用的发挥有限。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有待改进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传统教育方式根深蒂固,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对现今小学语文教育目标和任务的认知存在一定偏差,使得教师对教材的认识不够充分。此外,教师在教学方法上未有突破,使得小学语文教育与传统教育一样局限于文字教学和训练。二是教师在对教材进行讲解时,忽视语文教材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使得语文教学枯燥乏味,给学生对了解和熟记课文方面造成影响,严重削弱小学语文教育效果,更不用说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教师人文素养有待提高。
  教师人文素养有待提高是小学语文教育中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之二。当前,很大一部分小学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水平有待提高,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准确把握文章情感,导致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难以用真情实感讲解课文,与学生之间无法产生共鸣;有的教师缺乏关爱学生的心,异常重视自身的尊严和权利,使得教学课堂气氛低沉,学生难以全神贯注于课堂,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不能有效进行。
  二、小学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措施
  (一)重视对教材中人文元素的分析。
  小学语文本身是一门具有较强趣味性的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对课本知识进行深度挖掘,拓展与课本相关的人文知识,积极引导学生将学习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更好地了解和学习课本知识。如教师在教授朱自清先生的《春》这一课文时,应启发学生回忆大自然在春天发生的各种变化,并在课堂上分享。有的学生会想到百花齐放、鸟语花香的一片景象,有的学生会想到河畔柳树萌芽、柳枝随风飘荡的景象,还有的学生会想到农田里,辛劳的农民们怀着对收获的希望在劳作的景象。总的来说,学生只有将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才能对课本知识有更深刻的认识、理解和记忆。
  (二)利用教材,加强对学生的人文指导。
  语文学科作为学生重要的交际工具,起着思想教育的作用,能够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帮助学生拥有良好的个性,健全学生的人格,以及提升人文素质。语文课本包罗万象,蕴含丰富的知识,生活中的人、事、物都有所涉及,不仅反映了人生百态,而且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对学生的人文指导,鼓励学生多读书、多读好书、积累知识,并尊重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进行《万里长城》的授课时,可对学生进行一些提问,如“为什么我们在学习这篇文章后爱国之情会油然而生”,让学生进行一定时间的自主思考后教师进行讲解。万里长城是我国广大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在生产力落后的古代,在崇山峻岭中劳动人民靠着自身的智慧和力气筑成如今“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万里长城,值得每一个人尊重。而作为华夏子孙的一员,更应该为此感到骄傲,应该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
  (三)提升教师人文素养,发挥示范作用。
  教师是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引路人,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首先就应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使其更好地发挥示范作用。一要学校重视高人文素养教师的选择。教师的人文素养与其自身的学历存在一定联系,因此学校在选拔人才的时候应重视教师的学历。但是不能一味地只看学历,应给予应聘教师一段时间的试用期,对其在试用期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最后择优选取。二要教师不断学习,提升人文素养。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人文素养的提升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师应“活到老、学到老”,利用工作的闲余时间进行知识的补充和丰富;“读好书、好读书”,不断进行充电学习,通过时间和书本积累和沉淀自身的人文素养,实现自身人文素养的提高。
  (四)教师采取合理的教学途径。
  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取合理的教学途径,让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教师可通过举办讲故事比赛、演讲竞赛、朗诵比赛等学习交流活动,营造良好的人文素养提升的气氛,鼓励学生主动表达和展示自身的风采,培养学生自我表达能力的同时,也加强语文的实践教学,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
  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是非常重要的。小学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主要应从重视分析教材中人文元素、加强对学生人文指导、提升教师人文素养和采取合理教学途径出发。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短期看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长期看能够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使得我国以强大的精神力量实现国家的进步和发展,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进而提升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李洪梅.小学语文教育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5,02:120-121.
  [2]刘小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几点思考[A].新教育时代(2015年11月总第4辑)[C].2015:1.
  [3]徐金凤.例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11:64-66.
其他文献
摘 要: 研究小学语文智慧课堂构建的目的在于找到纠正传统应试教育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途径。本文通过分析小学语文构建智慧课堂的必要性,阐释了其可行性,并就小学语文智慧课堂构建提出了若干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智慧课堂 构建方式  智慧课堂是教学改革以来针对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的又一创新和创造,旨在通过增加更多探究式、自主式学习成分对小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以实现对学生健全人格、品质的辅助
摘 要: 在小学语文教学实施中,教师要运用语文教材的鲜明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掌握的语文知识进行潜能的挖掘,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他们在实践中的综合能力与素质,有利于促使他们实现主体化的发展,直接有效地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 小学语文 素质教育 教育方法  在小学课程体系中语文是最基础的一门学科,在教材设置上、课程标准化的要求之上,全面贯穿了素质教育整个落实时期,故在素质教育实
高效课堂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益、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的课堂。但在现行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相当一部分教师仍退不出课堂的主宰地位,虽不在台前包办,却躲在幕后压制、代替;学生在课堂上察言观色、小心翼翼、欲言又止、畏首畏尾,时不时看教师的脸色行事。因此,如何构建高效课堂已成为目前基础教育的重点问题。  1.运用信息技术 
摘 要: 小学语文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有着重要的帮助作用,因为语文教材中会包含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其中人物形象比较生动,所以作品的感染力较强。特别是其中意蕴深邃,能够促使学生开展有效的联想和想象。当然,学生的想象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强对于学生想象能力的开发和培养,通过有计划有意识的训练,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想象力 培养方
摘 要: 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和逐步落实,让教育工作者认识到,课堂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对本节课所学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并逐渐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留白艺术即将古典艺术创造手法与日常教学相结合,在教学中留给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时间,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小学语文教师可以从研读教材、课堂提问、课后练习等方面入手,运用留白艺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和思考的兴趣,培养学
摘 要: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互联网日益走入人们的生活。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各种微事物的出现顺应社会的发展趋势。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传统的教学方式越来越不能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因此,创新教学模式成为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中之重。微课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应用不失为一种积极的探索。  关键词: 微课 小学语文 教学应用  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改善传统的小学语文的教学模式,使之适应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