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视角下的高中语文教学

来源 :中学语文·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winandwol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学是艺术,是文学作品创造者借助语言文字去描述客观世界,表达作者内心思想的艺术。作为艺术的表达方式之一,文学的最大作用在于用文字去打动读者。因此,曾经风靡一时的“热爱文学”的口号,就是一代青年尝试通过文字去满足内心需要的一种体现。今天的高中语文教学需要关注的是,对受大量现代信息刺激的学生而言,语文教师应当通过什么样的教学,才能让学生回归文字所演绎的纯文学世界,从而感受文字所展示的文学的力量。
  一、现实呼唤高中语文教学向文学视域回归
  如开头所说,文学作为曾经的社会热词,反映了求知若渴的一代对美好世界的向往。而反观今天的高中学生的生存现状(此处仅指精神成长的现实),可以发现,学生的精神世界有量无质。说其有量,是因为大量的信息充斥着学生的精神世界;说其无质,是指其中真正能够促进学生精神发育的内容并不多。伪文学,所谓的“心灵鸡汤”,通过不同的社交媒体与客户端,充斥着学生的生活,形成了学生阅读的“快餐文化”。显然,对处于精神成长关键期的高中学生而言,改变主要应当通过语文学习来完成,需要语文教学的视域向文学回归。
  语文教学向文学视域回归,首先需要教师建立文学视角。文学不仅是文之学,更是人之学。因此,有人说,文学就是人学。苏教版高中语文(下同)教材在呈现不同的文学作品时,其实也点出了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的主题。譬如,必修一的“向青春举杯”分为“吟诵青春”“体悟人生”“设计未来”三个主题。在实际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吟诵青春”的主题,阅读《沁园春·长沙》《相信未来》《让我们一起奔腾吧》等课文,应当紧扣“青春”这一主题,从文学创作、文学体验、文学理解等角度去理解它:为什么说青春是人类生命激情的赞歌?“向青春举杯”有着什么样的内涵?在此问题的基础上还可以追问:如果让你去描述青春,你会如何描述?你为什么会如此描述?事实证明,学生在阅读了教材文本之后,能够用生成的文学视角去审视自身的青春体验,能够在自己的青春生活中提取出成长元素,并以文字描述。这便形成了一种基于体验的文学创作。更重要的是,如此建立起来的文学视角,可以为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进一步地审读奠定坚实的基础。
  语文教学向文学视域回归,其次还需要教师建立审美视角。文学之美,美在力量,要么是歌颂的力量,要么是批判的力量。如果于文学审读当中没有体会到力量之美,那这样的回归是没有意义的。在“我有一个梦想”(必修四)教学中,《季氏将伐颛臾》与《寡人之于国也》与“经世济民”有什么样的联系?在这样的宏观视角下,可以引导学生做一些细致的思考:夫子与冉有、季路对话的语言逻辑是什么样的?对事情的发展有什么样的预见性?作为语录体文章,其文学的力量体现在哪里?(此处教师可加以点拨:文学即人学!)
  二、文学视角下的语文教学促进学生语言发展
  促进学生的语言发展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当这一任务放在文学的视角中时,会有更为明确的意义。
  如上文所说,文学本身就是借助于语言来描述作者的内心世界,此处,语言既起到了工具性作用,也发挥着人文性作用。基于工具性去体悟人文性,与语文学习的轨迹是一致的。需要看到的是,当前高中学生的语言发展仍有较大的空间。相当一部分学生语言基础薄弱,再加上对网络语言近乎执着的“偏爱”,使得学生在作文当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并不令人乐观。笔者以为,文学视角下的语言发展有其严肃性、严谨性,上文提及的语言的力量也恰恰来自于语言的逻辑,在文学视角下要促进学生的语言发展,首要的就是要把握语言作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逻辑起点。
  在柯灵的《乡土情结》一文中,首先就以王维的“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一诗作引。如果在文学视野下观照,就有必要思考此诗对于本文的价值。从逻辑关系上说,作为描写故乡的诗,自然与乡土情结是有联系的,问题是,那么多描写故乡的诗,何以作者只选此一篇呢?又如文章开头所说的“得意时想到它,失意时想到它。逢年逢节,触景生情……”在未明确提及乡土概念的情形下,通过这样的描述,既表明这是一种文学表达手段,也说明表达对象之间的逻辑关系在起作用——基于人类情感(人文视角)的逻辑关系,让人的感知与乡土紧紧联系在了一起。常规的寓情于景、寓情于物的描述背后,其实也正是这种逻辑关系的体现。
  同样,在类似的文本教学中,引导学生理清语言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理清语言描述的对象之间的逻辑关系,就是在发展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也是在促进学生的语言发展。
  三、文学视角下的语文教学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语言(概念)是思维,尤其是抽象思维的工具。从思维发展的角度去审视语文教学,笔者以为是根本之举。这与上面所提到的语言发展其实是一种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从语文教学的诸多抓手来看,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最有效的平台,还是写作训练。写作,是学生运用语言表达自己思想的过程,其中的文学隐喻是不言而喻的。作为学生个体的创作,原本就是尊重学生个体发展的教育哲学的产物,是语文教师尊重文学本质的一种体现。在学生创作的过程中,他们最能依靠的就是自身的逻辑(抽象思维的体现),在逻辑的基础上组织语言表达意思,是工具性的体现;如果用语言去表达思想(高中生作文强调思想性),则是人文性的体现。这是一个阶梯式上升的过程,也是思维发展的重要体现。
  需要强调的是,促进思维发展作为探究文学视角下语文教学本质之举,并不意味着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不重要,相反,这两者之间实际上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即使是高中学生,语文学习也离不开现象支撑,其后才涉及语言本质。借助于语言发展这一载体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原本就是高中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途径。
  [作者通联:江苏如皋第二中学]
其他文献
制造瓦片的领军企业马利埃泰尼公司前不久推出了一种能吸收空气中污染物的瓦片。通过在瓦片表面镀一层具
期刊
壶之道,初为合用,上为艺术,终为人生。中国风,博采众长,自成一派,令人叹止。
瑞典社会民主党长达60多年执政的体制基础,是由完整而系统的社会福利体系和长期实行高税收政策这两套互相补充、互相依赖、互相约束的制度安排而成的.正是高福利与高税收之间
感性和理性在通俗的定义看来似是水火不相容的两个概念,我却尤其欣赏能够感性做人,理性做事的人。近来翻出《感性做人理性做事》又看一遍,倒多生出些许感悟。
在中国悠久的陶瓷艺术发展历史中.伴随着陶瓷器的制作,先人创造了大量优秀的装饰技法和装饰形式。有些装饰本身就具有实用的目的和意义,许多陶瓷装饰和陶瓷的成型工艺紧密联系在
潮彩,顾名思义,就是潮州彩瓷的简称。如果用这样简单的解释是不恰当的。因为它不能真实地反映出“潮彩”的真正文化内涵。实际上“潮彩”这个名称是经过老一辈技艺人员承前启后
交往能力是执政能力的重要内涵,<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所讲的"五种执政能力"存在着内在的交往关系.领导干部作为直接的执政者,应该深入研究当代交往发生
结构主义与解构主义是两种相互联系又相互对立的思维方法,广泛用于语言学、人类学与社会学之中,对阅读教学也有深刻的影响。在阅读教学中“过度”运用结构主义或解构主义都会产生偏差,影响教学质量。辩证合用这两种思维方法是纠正偏差、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合理选择。  结构主义作为一种成熟的理论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以法国学者列维·斯特劳斯为代表。结构主义强调事物的整体性、有序性和稳定性,认为事物是由相互
以纳米ZrO2、微米Al2O3为原料制备纳米复相陶瓷喷嘴。试验证明纳米ZrO2的加入,有利于制备细晶ZTA复相陶瓷。ZrO2含量为26%时,有利于应力诱导相变增韧。喷嘴螺旋升角及其槽道数目
企业文化作为现代企业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陶瓷企业要不断提升企业形象,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就必须重塑企业文化。本文阐述了企业文化的内涵及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