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繁为简

来源 :全国新书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cho_19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对乔布斯的敬仰很深,对乔布斯的辱骂看做是工作经验的提携。乔布斯在作者眼里,是完美主义的代表作,乔布斯的回归,使苹果起死回生,名声大噪,而且苹果重新回到卓越的轨道上。疯狂的乔布斯,简洁的苹果理念,处处流露出管理的艺术与企业价值的关系。
  开会的时候,你不需要板板整整的坐在那里,听领导训话,挺领导比比划划的指导,不需要什么冗长的开场白和策划介绍,只需要,简单的再简单,言简意赅的表达立场,佐证说话的重点,哦了,你的工作完成了。与乔布斯对话,就这么爽快、简单。
  作者提到精英小团队,对精英小团队意味着,工作责任的明确化、清晰化。没有太多人掺杂进取,不需要太多人的讨论和参考。只需要作出你认为可行的决定,就是精英小团队应该干的事情。乔布斯的工作态度,简洁明朗,不会让细节纰漏,留给对方,成为笑柄。乔布斯的严谨,成为一种极为严肃的工作作风。建立起一种,特殊的风格。他会在对方,自信满满的情况下,给对方一记重磅炸弹。劈头盖脸的训斥一顿,一语中的说出缺点,没有还击的余地,只能顺从于乔布斯的直言不讳。乔布斯不是专权主义的暴君,是用简单的模块,来组建起身边团队的协作力。使得这样的团队协作更加牢固和美观,对手看不到一点漏洞,可以乘虚而入。
  作者从事广告行业,对苹果营销而言。只是推广环节的一部分。大财团、大企业不会太在意营销问题,甚至就是走过场。毕竟,产品需要推广到市场,得到市场消费者的认可。但某些企业显然觉得。失败乃兵家常事,有能力、有实力、有财力,即使营销失败,也无所谓。反正不会破产。乔布斯不这么认为,他觉得这是在浪费生命,浪费企业的创新资源,是搬石头砸自己的脚。既然决定去做,就一定做好它。细节决定成败。乔布斯深谙此道。
  乔总或许在二半夜给你打来电话,或许在某个时段,提出自己颇有建树的想法和意见。他会巧妙的打破常规,一丝不苟的对待每一处细节。虽然产品营销,不是苹果产品的重点。但乔布斯依然慎重的对待,营销团队的每一次表演。
  疯狂的乔总,是两种极端注意下,打造的先锋人物。工作之外,乔布斯并不是一个拘谨和苛刻的人,在工作中,他是一个严苛的人,对下属,对产品的要求都是如此。即使最终因为自己的决定,而犯错,酿成不可挽回的败局。乔布斯也会直言面对,无所谓什么上下属级关系,只要你说的在理,只要你有说服乔总的论据,那好,尽管放马过来。无论好坏,对错,乔布斯照单全收。绝不姑息弊病的存在。
  苹果团队,已经将简洁,奉为企业文化和符号。乔布斯对iphone、imac、ipad灌输的i设计方案,得到市场强烈的反响和回应。i是简单直白的描述。没有复杂的描述和简介,没有什么猜测和分析的理念问题,直观是最好的答案,苹果就是如此洒脱和简洁。
  如果说乔布斯是疯狂的决策人,那么苹果旗下的产品,就是一件件疯狂的迷你玩具,无论是大人、孩子、或是老人,都会因为产品的精良而赞叹,爱不释手的把玩在手里,都希望自己能占有一两件苹果产品。不仅仅是数码产品,而是一件工艺品,时尚的通信工具。
  说了这么多溢美之词,应该说说乔布斯的完美缺点。最近刚看到关于完美的另一个解读。完美不是全部,不完美的完美,才是最好的完美。看起来有点绕,不用急,一句话,完美是不存在。乔布斯太追求完美了,导致苹果产品只对高端客户群进行分析和推广。书中有一章这样描述,苹果网站的界面,看上去没有花哨的地方,非常简洁的网络框架。产品的可选择性,没有像戴尔官网那样,罗列很多很多产品,供你选择。苹果就是如此高傲和自信满满,不容粗枝烂叶的铺垫,容不下半点犹豫的空间。
  乔帮主走的太早,因为癌症而过早的离开我们。乔帮主的产品却大热起来。如果乔帮主活着,看看中国市场,苹果笑的会前仰后合。中国正在成为苹果的主战场,苹果产品正在往亚洲市场转移。中国消费者的购买力,是美国人民望尘莫及的。乔帮主并不知道,中国购买者多是为了半口苹果的时尚,而去购买的。根本不会考虑什么设计理念,为什么苹果的棱角,如此清晰,如此的极端、简约、美丽。苹果体验馆的推广,在中国可谓遍地开花,人山人海的果粉,涌入到苹果体验馆,在哪里,中国人看到了苹果的高端之处,高端美感。
  个人觉得,苹果产品,在高端电子产业里,已经做得很前卫和极致了,过于分明的棱角,处处露出寒光照铁衣的霸气感,这样的产品,视觉上杀伤力超强,但同时,也容易伤害自己。毕竟,每一次新产品的发布,都是一次全新挑战。苹果从细节出发,从极端中提取所需的养分。乔布斯已经给苹果注入了一种,强制的、带有偏执主义的完美定义。在完美面前,苹果是成功的,与此同时,苹果也是失败的,抑制和约束了一种普遍效应的填充。产品的供需,不是有设计来决定的,是又消费者自己的决定的。在走高端路线的同时,苹果的放弃,或许可以越发精湛,越发精益求精。不过看看现在微软、Nokia、惠普,或许可以理解。没有绝对的完美,没有绝对的胜利者。
  我个人很喜欢苹果产品,喜欢简洁的设计理念,喜欢苹果化繁为简的企业文化。但苦于手中money有限,算计着过日子。苹果产品,望尘莫及,不是我这个普通工薪族该考虑的时尚产品。希望苹果走的更远些,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科技最前沿的创新,带给消费者更美观和前卫的高端产品。
其他文献
经典作家的重新审视及其评价研究是近年来学术界比较关注的一个研究领域,究其原因,一是经典作家研究过热,渐渐出现一些被“悬置”的现象和问题,有感于此,学界重提经典作家研究之重要性;二是研究观念、价值评判标准的变化,促成了对经典作家的重新研究和评价。邵明珍的《唐宋经典作家仕隐思想研究》一书即是大胆突破前人研究窠臼的一部力作,以“仕隐”思想为观照视角,以“文人心态”为论述途径,最终落实于对经典作家的重新审
牛肉被称为“ 肉中骄子”。《本草拾遗》记载稱,牛肉可 “消水肿,除湿气,补虚,令人强筋骨、壮健。”  现代营养学、生物学等相关研究发现,牛肉中富含众多对人体有益,且易消化吸收的营养素 —— 优质蛋白质,钾、铁、镁等矿物质元素、维生素 B6、丙胺酸等。  特别是其富含肌氨酸,含量远超其它食品,能够有效帮助肌肉增长,加强力量训练。  而且,牛肉还富含结合亚油酸,能够帮助避免运动中发生的组织损伤。同时其
温家宝引用诗文结集成《温文尔雅》  自2003年温家宝就任总理以来,在记者招待会等公开场合,经常引用诗文来为自己的讲话做注脚。近日,一本结集了温总理在公开场合引用过的诗文的图书——《温文尔雅》由中国画报出版社公开出版。全书分为“诗”和“文”两大部分,共有103篇,包括31篇诗,72篇文,以温总理在不同场合引用的一百多首传统诗文名句为题,详细解读温总理引用的语境和环境,以文学赏析的形式解读其背景出处
本书将中国当代媒介文化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对它在其发展中所出现的诸如电子书写、博客写作、文学阅读、书信短信、红色经典、百家讲坛等一系列问题作了全面的考察,这本身就是研究新问题、承担历史使命的体现,表现出著者的理论勇气和创新精神。  该著不仅面对现实,勇于提出新的论题,而且以新的视角和新的方法对其作了新的探索和论述,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有分析地借鉴西方现当代文化理论特别是大众文化理论和媒
今年上半年股市、楼市出现回暖现象,理解这两市回暖背后的本质原因,才能更好地观察经济走向。郎成平新著《谁在拯救中国经济》一书认为,这两个市场之所以回暖,是因为这几年投资经营环境恶化和产能过剩,使得制造业的资金流入这些市场。政府信贷规模的扩充导致部分信贷资金进入股市,也使得国企开始疯狂炒地皮。本文选编自该书。    股市上涨、楼市热销现象的背后是什么,是否说明中国经济已经快速回暖?应该如何看待我们所面
本书系统的梳理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关于数学模型的应用,破除了相当多的人一直认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于数学工具不重视的偏见。同时,本书还利用数学模型等工具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部分理论。  货币的起源和本质  因为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因此它也就相应地表现为两种形式——自然形式和价值形式。作为商品的自然形式,也就是商品本身使用价值的表现形式,我们可以从各种各样的商品上直接感受到。但是,商品
市场营销理论是管理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管理学理论发端在西方,其成长与成熟也在西方,这些管理思想也都是由西方的文化、经济、法律等因素派生出来的,直接应用于经济、政治、文化背景等都有明显差异的中国市场,不仅效果有限,而且还会有文化方面的抵触。  本书作者史光起,现为清华大学EM BA总裁班特聘讲师,曾就职于通用汽车(中国)、盛泰集团、普蕾玛(北京)时装有限公司、东讯出版集团等单位,任经理、副总经理
为了深入推动农家书屋工程在全国的发展,新闻出版总署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举措,编写、出版、修订《农家书屋管理员》就是其中的重要工作之一。  农家书屋管理员是农家书屋工程的重要一环。要想真正发挥农家书屋的作用,就需要广大农家书屋管理员真正承担起管理书屋、服务村民的责任。柳斌杰署长将基层的农家书屋管理员形象地称为“农家书屋的实际管理者,是农家书屋的具体维护者,是农家书屋服务农民的执行者”。  目前,大
《利比亚战地日记》  闾丘露薇著  光明日报出版社 2011.9  定价:36.00元    新闻中心在高等法院旁边的大楼内,得经过所谓的安检。之所以用“所谓”这个词,是因为我们这些外国人,可以不经过安检出出入入。  新闻中心有三个年轻的女孩,她们负责为记者们发记者证。离开的同事提醒我们,为了避免麻烦,记者证上不要写中国,因为中国人在当地不太受欢迎,原因是联合国安理会1973法案,中国和俄罗斯投了
这是一本关于犹太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之神的书。全书以犹太人从巴比伦时期的异教偶像崇拜逐渐转型到史无前例的一神概念为开端,接着叙述了基督教与伊斯兰教如何在这个革命性观念的基础上,重新塑造适合他们社会和政治环境需求的一神概念。在铺陈过三大一神教的基本理念和架构后,作者开始转向三大宗教后期的发展,从古典哲学到中世纪神秘主义,每章均兼顾三大宗教在同一时期或方向的对比介绍。  宗教是人类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