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反馈技能是教师传递教学信息后,从学生那里取得对有关信息反应的行为方式。实训教学中反馈是师生之间相互沟通、相互作用、信息往返交流的过程。
关键词:反馈技能;中职;实训教学
笔者以为,中职实训教学情境中的反馈信息,是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控制者,及时了解到学生在教学场所,如教室、实训场地的外部活动、心理活动,并以此为契机提问学生,检查学生的作业、实训操作的一个必要环节。通过反馈,教师可以了解实训课上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分析实训教学中教学活动或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及时在课堂上做出调整。
一、反馈技能在实训教学中的意义和条件
笔者认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控制者,而实训教学过程是控制者所能调控的机制。要使该机制正常、有序地按照教学大纲到达所设计的教学目标,就要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反馈信息,以便有效地对教学目标进行控制。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反馈要具备以下条件:第一,教学过程中的反馈信息必须准确、真实、可靠。错误的信息会导致错误的判断,导致教学过程运行的失控。第二,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控制者,要能观察到教学过程中教学环节或教学活动的运行状态,并与理想状态进行比较,从差异中解决问题。第三,教学过程中的各教学环节必须具有可控制、可操作性。第四,为了顺利得到教学过程中的反馈信息,教师一定要排除教学过程中的干扰因素,识别反馈信息的真实现象与假象。
二、实训教学中常用的反馈方法
1.教学场所观察法。教师要用自己的眼睛观察教学场所,仔细分析学生外在的动作和内在的心理活动,从而得到教学反馈。
(1)教师可以用几十秒到几分钟不等的时间,观察教室或实训场地。可以从教室或实训场地的左侧向右侧观察,再反过头来从右侧向左侧观察;接着从教室或者实训场地的前边到后边观察;然后从后边向前边观察,涵盖整个教室或实训场地,重点观察学生的外部动作和心理活动,同时对当前及下一步的教学活动进行调整。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发现教室、实训场地、实训设备出现不正常情况,比如出现运行故障妨碍教学,或者学生本人做出不符合课堂教学的外部动作(如做小动作)、不正常的心理活动(如走神),这时教师要将目光集中到妨碍课堂教学的不正常因素上,抓紧分析,提出解决方案并予解决。
2.教学场所提问法。为保证教学质量,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适当地提问学生,这样能激发学生思考,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要正确选择学生进行提问。①开始新课前要复习旧课,要提问学习程度一般的学生,这部分学生代表了一个班对旧课的掌握程度。②检查每节课所学的新知识,要提问优等生,他们对新知识的掌握快而牢固,对班里其他学生而言,优等生的正确回答能让他们形成对新知识的正确理解。③检验本次课的效果如何,尽量让学习程度欠佳的学生回答,这部分学生如果回答正确,整个班级的学生对新知识也就掌握了。另外,多提问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问学生时,对学生的回答要及时给出学习评价。这不仅完善了教学环节,能让教师了解班级学习情况,也让学生知道自己对知识掌握了多少。①学生回答得正确与否,教师都要仔细记录。学生回答正确了,要给予肯定;有自己独特见解的,要给予表扬;回答错误,不要过多批评,点到即可。②学生回答问题不全面,可以再提问其他学生,在回答完毕后进行总结。③提问主要是为了督促、检查、巩固学生的学习,是否评分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但是注意提问时不要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分数上。否则,教师可能得不到真实的反馈信息。
3.随堂考试法。进行随堂考查,可以让学生到黑板上做题、进行学习小结等。随堂考查用十几分钟即可。考查时要注意以下问题:考查要有计划性和目的性;考查个别学生时,要注意组织全班学生参与;考查后,应及时明确答案,对学生起到复习巩固的作用。
4.实训操作法。让学生操作实训设备,检查他们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教师可以在每次实训课讲完工艺知识后,将学生分成几个组,挑选组内一名学生操作实训设备。在操作过程中,教师讲解学生的操作过程,指出他的操作错误,点明操作中的注意事项等,这个组其他学生在一边仔细观察。之后,其他学生再去操作。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直观地看到操作方法,并能及时发现操作中存在的问题;缺点是一个学生操作,其他人观察,时间不宽裕。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胡迎春.职业教育教学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李烨(1985— ),山东聊城人,在职工程硕士,一级实习指导教师,研究方向:数控技术研究。
关键词:反馈技能;中职;实训教学
笔者以为,中职实训教学情境中的反馈信息,是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控制者,及时了解到学生在教学场所,如教室、实训场地的外部活动、心理活动,并以此为契机提问学生,检查学生的作业、实训操作的一个必要环节。通过反馈,教师可以了解实训课上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分析实训教学中教学活动或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及时在课堂上做出调整。
一、反馈技能在实训教学中的意义和条件
笔者认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控制者,而实训教学过程是控制者所能调控的机制。要使该机制正常、有序地按照教学大纲到达所设计的教学目标,就要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反馈信息,以便有效地对教学目标进行控制。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反馈要具备以下条件:第一,教学过程中的反馈信息必须准确、真实、可靠。错误的信息会导致错误的判断,导致教学过程运行的失控。第二,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控制者,要能观察到教学过程中教学环节或教学活动的运行状态,并与理想状态进行比较,从差异中解决问题。第三,教学过程中的各教学环节必须具有可控制、可操作性。第四,为了顺利得到教学过程中的反馈信息,教师一定要排除教学过程中的干扰因素,识别反馈信息的真实现象与假象。
二、实训教学中常用的反馈方法
1.教学场所观察法。教师要用自己的眼睛观察教学场所,仔细分析学生外在的动作和内在的心理活动,从而得到教学反馈。
(1)教师可以用几十秒到几分钟不等的时间,观察教室或实训场地。可以从教室或实训场地的左侧向右侧观察,再反过头来从右侧向左侧观察;接着从教室或者实训场地的前边到后边观察;然后从后边向前边观察,涵盖整个教室或实训场地,重点观察学生的外部动作和心理活动,同时对当前及下一步的教学活动进行调整。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发现教室、实训场地、实训设备出现不正常情况,比如出现运行故障妨碍教学,或者学生本人做出不符合课堂教学的外部动作(如做小动作)、不正常的心理活动(如走神),这时教师要将目光集中到妨碍课堂教学的不正常因素上,抓紧分析,提出解决方案并予解决。
2.教学场所提问法。为保证教学质量,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适当地提问学生,这样能激发学生思考,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要正确选择学生进行提问。①开始新课前要复习旧课,要提问学习程度一般的学生,这部分学生代表了一个班对旧课的掌握程度。②检查每节课所学的新知识,要提问优等生,他们对新知识的掌握快而牢固,对班里其他学生而言,优等生的正确回答能让他们形成对新知识的正确理解。③检验本次课的效果如何,尽量让学习程度欠佳的学生回答,这部分学生如果回答正确,整个班级的学生对新知识也就掌握了。另外,多提问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问学生时,对学生的回答要及时给出学习评价。这不仅完善了教学环节,能让教师了解班级学习情况,也让学生知道自己对知识掌握了多少。①学生回答得正确与否,教师都要仔细记录。学生回答正确了,要给予肯定;有自己独特见解的,要给予表扬;回答错误,不要过多批评,点到即可。②学生回答问题不全面,可以再提问其他学生,在回答完毕后进行总结。③提问主要是为了督促、检查、巩固学生的学习,是否评分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但是注意提问时不要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分数上。否则,教师可能得不到真实的反馈信息。
3.随堂考试法。进行随堂考查,可以让学生到黑板上做题、进行学习小结等。随堂考查用十几分钟即可。考查时要注意以下问题:考查要有计划性和目的性;考查个别学生时,要注意组织全班学生参与;考查后,应及时明确答案,对学生起到复习巩固的作用。
4.实训操作法。让学生操作实训设备,检查他们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教师可以在每次实训课讲完工艺知识后,将学生分成几个组,挑选组内一名学生操作实训设备。在操作过程中,教师讲解学生的操作过程,指出他的操作错误,点明操作中的注意事项等,这个组其他学生在一边仔细观察。之后,其他学生再去操作。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直观地看到操作方法,并能及时发现操作中存在的问题;缺点是一个学生操作,其他人观察,时间不宽裕。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胡迎春.职业教育教学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李烨(1985— ),山东聊城人,在职工程硕士,一级实习指导教师,研究方向:数控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