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4月18日,因大选纷争,南太平洋岛国所罗门群岛引发骚乱。首都霍尼亚拉的华人聚居区“唐人街”遭受严重冲击。刚、时之内,90%的房屋、店铺被打劫、焚毁,约500名华人华侨痛失家园,孤立无援。
20日,中国领导人指示外交部密切关注事态发展,确保中国在所罗门群岛侨民的安全。22日,撤侨行动紧急展开,24日,300多名华侨分批乘中国包机离开所罗门群岛,撤侨行动完成。
对数百名华人华侨而言,这是一场猝不及防的劫难;对实施撤侨的中国使领馆而言,这是一个突如其来的任务。48小时跨越大洋的包机撤侨大抢运,在中国外交史上亦属空前。
灾岛逃生
18日,天气晴好。像往常一样,年届花甲的华侨黎先生和老伴胡妈妈一早来到位于霍尼亚拉“唐人街”的杂货店,开始一天的经营。不时有当地人进店,买些日杂、食品,有些相熟的从门前路过,探头进来笑着打声招呼。
20年前,黎先生携妻女远渡重洋,从广州来到所罗门群岛。当时这里的华人华侨还不多,两口子省吃俭用,兢兢业业,积淀些财产,在街市上开了家杂货店。这些年起早贪黑,生意还好。女儿逐渐长大,黎先生花钱将她送到新西兰就读,眼下女儿结束学业,在新西兰落下脚。
过去20多年的生活并不容易。所罗门群岛经济落后,部族矛盾此起彼伏,时局总是动荡。特别2000年的动乱,黎先生的生意全部被毁,幸亏中国政府派海船过来,岛上的华人华侨才得以获救。尽管后又回到岛上,黎先生和胡妈妈总是心里不安定,日日祈求平安无事。最近大选,党派之间闹得厉害,不过街面倒很平静,两位老人认为,看情况似乎不会有乱子。
下午3点,一辆警车突然开到店铺前停下。
“快关门,都赶紧回家去!”一名警察大声喊叫。
“我们赶紧关门,回到附近的家里。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不久,只听到门外大群的人叫嚷着向庸人街跑过来,接着,就有人拼命砸门……”24日,安全撤离到惠灵顿的黎先生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记者。
惊恐万分的黎先生和胡妈妈躲到房屋的一角抱住头,任由几个冲进屋的当地人抢夺屋里的财物。短短几分钟,所有值钱的东西被掠走,门窗和橱柜都被砸烂,地上散落着碎物。
“我们以为他们拿走东西就算了,那料想抢完之后这些人居然放起了火。”
“唐人街”居住着500多名华人华侨,房屋和店铺许多是木结构的,相互连接,大火很快延烧成一片。由于当地的屋舍都使用燃气罐生火,火燃起来后很快引起爆炸。这时候,胡妈妈正躲在房间的厕所里。
“我的脚下轰地震起来,人差点摔倒,”胡妈妈说。
火烧大了,房子里躲不成了。黎先生扶着老伴跑出来,藏进一个小巷道里,两人趴在地上,只听见四周全是打打杀杀的喊声,还有不断逼近的热气,不知道该往哪里逃生。
这时候,从不远处的一个小楼里传出呼叫声。火已经包围了小楼,一名男子从窗口伸出头大喊救命。眼看火越烧越旺,这名男子只得爬出窗子,试图跳到两米开外的另外一座房顶上,但突然失足,直挺挺地跌落在地,躺在距黎先生不远的地上动弹不得。
黎先生大声呼喊,随后跑来两个人,大伙一起将这名摔伤的男子扶到一边,察看伤情。
这时候,从邻家的院子里又传来救命的呼叫。一伙当地人举着刀棍,正围着两个孩子不断地狂喊,两个孩子惊吓不已,完全瘫在地上。黎先生和胡妈妈从远处看着,两位老人没有任何办法,只能在那里不住地打颤、哭喊
傍晚时分,狂徒的叫喊稀少了,大火继续燃烧,“唐人街”已经成了一片废墟。附近的教堂有人过来搭救,黎先生和胡妈妈在他们的帮助下,渡过“唐人街”后边的一条河,藏进了教堂。入夜,四围终于安静下来。两位老人匆忙出逃,这才发现只穿着短衣短裤,脚上还是拖鞋。此时他们饥寒交迫,黑夜之中根本无法入眠。他们不知道,那些平日里挺和善、本分的当地人,怎么会干出这样丧心病狂的事,他们不敢回家,估计苦心经营的店铺已经全毁掉了。
胡妈妈患有心脏病,痛苦之中一次次昏厥过去。黎先生守在一边,不断流泪,手足无措。此时的所罗门群岛上,500多名华人华侨老小,同黎先生夫妇一样,无依无靠天地不应,苦挨着漫漫长夜。
天亮,传来消息,巴布亚新几内亚中国大使馆来电话了,说很担心大家,要派人来。
两天后,在中国驻巴布亚新几内亚大使馆的要求下,几百名华人华侨被安置到所罗门群岛警察总署的营地。遭受冲击的老老少少惊魂未定,缺衣少食,不少老人和孩子病倒了。一些受伤的华人得不到救治,痛苦地蜷缩在地上。
21日,中国大使馆派人来了。使馆官员送来了饮水、干粮和药品,了解大家的情况。
随后几天,在中国政府的安排下,所罗门群岛撤侨行动紧张有序地展开。
中国政府提供的紧急救援深深感动了华人华侨,大家自发地做了一个条幅挂在营地,上面写着:欢迎中国政府来救援我们。
“危难时刻,还是祖国惦记我们、关心我们。”胡妈妈说。
尽管已经在惠灵顿女儿处栖身,过去几天噩梦般的逃亡经历仍然让两位老人心有余悸。
越洋大救援
中国驻巴布亚新几内亚大使馆的十几名外交人员,生活工作在被评价为世界上最不适宜居住的首都莫尔斯比港。这里治安落后、常年炎热,条件十分艰苦,但在22日至24日这里却成了数百名华人华侨救命的中转站。短短几天时间里,十几位中国外交官经受着一场艰苦而紧张的转运华侨的大考验。
薛君英,女,中国驻新西兰大使馆研究室负责人。22日,周六,她突然接到电话,到使馆开紧急会议。大家坐定,大使张援远说:“所罗门群岛要撤侨,需要我们派人,去巴布亚新几内亚。” 会开得很短。很快决定小薛和同事张伟立即准备当天启程,第二天赶抵巴布亚新几内亚。
到达莫尔斯比港机场。小薛和张伟就接到任务,从所罗门群岛过来的第一架撤侨包机很快就要降落,要赶紧做好接机准备。小薛和张伟将行李放到一边开始工作。
飞机上下来的,是一群困顿、绝望的人们,衣衫不整,显然是仓促动身的。有些孩子和老人病着,需要扶助,还有些伤员,伤口裸露着。
“巴布亚新几内亚的酒店很少,使馆尽量安排他们住下。几天的惊慌和劳累,这些华人华侨们实在很可怜。”薛君英说。
十多名使馆人员分成几组,分别负责人员登记、人关、证件办理、食宿安排等工作,不少华侨仓促出逃,没有任何证件,使馆要帮助他们补办证件,还有人员身体不适需要救治。
小薛说,23日一天,所有工作人员几乎没有喘息的时间,奔波在机场、酒店、使馆之间,直到午夜才把这批逃生者安顿好。
“那天晚上大家都没有睡觉,忙着 整理这些华人华侨的文件手续,准备第二天的工作,”小薛说。
24日的工作更加繁忙。“下午3点,从所罗门群岛飞过来的飞机载来了第三批撤出的华人华侨。5点,从广州来的包机抵达莫尔斯比港,中间的衔接非常紧,工作量太大,跟打仗一样。”
这一天,薛君英和同事们再次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耐心询问每一位华人华侨的情况,查看他们的证件,为这些精疲力尽的人办理手续,还要不断安慰他们,希望用自己的热心和体贴,安抚他们的情绪,让他们感到有依靠。
“不少人看到我们都流出眼泪,不断地说终于有救了。听到他们这样说,我们也很感动。”小薛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记者。
24日傍晚,撤侨行动接近尾声。看着飞机离开跑道冲上蓝天,薛君英和其他同事一样,心情渐渐安定下来。这时候,从离开新西兰,她和张伟已经将近三天没有怎么合眼了。
从22日到24日,中国政府在48小时内派包机分四批从所罗门群岛撤出受困侨民300多名。25日凌晨,包括21名香港同胞在内的310名旅居所罗门群岛的中国侨胞乘坐中国政府派出的包机平安抵达广州白云国际机场。
胡锦涛主席曾表示,尽管中国有13亿人口,但我们珍惜每一位同胞的生命。温家宝总理则将“维护中国公民在海外的生命安全和合法权益”写入了2005年度的政府工作报告。
骚乱魅影
人口52万的所罗门群岛在太平洋算不上小国。如此命名,源自一个天大的误会——1568年,发现岛屿的西班牙探险家蒙塔拿看见岛民手持闪闪发光的金属棒,不知道那只是阳光折射,以为都是纯金打造。于是“推论”传说中的所罗门王宝藏就在那儿。时至今日所罗门群岛不但没有宝藏,340美元的人均GDP更令它成为全球最穷的国家之一,和富裕的邻国新西兰、瑙鲁属于两个世界。
这次骚乱,除了18日在议会、政府前的抗议示威,打砸抢烧的暴行都直接针对“唐人街”的华人华侨。不少逃出来的华人华侨都说,这次抢劫根本就是有组织的。
4月5日,所罗门群岛举行议会选举,由453个候选人角逐50个国会议席,随后由国会推选新一届总理。就是这次选举,引发了大规模的骚乱。
所罗门群岛长期存在种族冲突,2000年曾发生动乱,澳大利亚等国派出维和力量,基本稳定了局势。然而随后几年,这个岛国始终政局动荡,高官因腐败问题受到指控,民众对政府极为不满。
所罗门华人多是自愿到当地冒险创业的商人,约有1000人,大多经营餐馆一类小生意。有分析认为,华人对所罗门经济并没有垄断性影响,但当地原住民对外来影响的戒惧,终于借这次政治事件以“经济排华”的方式发泄。
除了对华人社会,所罗门人对美国同样相当不满,认为当地经济低迷美国也有责任。事源1984年,独立不久的所罗门群岛拘留了一艘闯入所罗门专属经济区捕鱼的美国渔船“戴安娜号”,大扫美国业界颜面,于是美国民间组织“美国吞拿鱼协会”联合全体鱼商向政府施压,逼令政府决定禁止从所罗门群岛进口任何鱼类。
对于捕鱼业几乎占经济收入40%的所罗门,惟一的出路就是和美国谈判解决争议,自此美国渔船越境捕鱼成了常事,所罗门群岛对国际社会的不信任也日益加深。
看见国民经济迟迟没有起色,所罗门人开始诉诸暴力,组成大量民兵,互相抢夺资源,背后原因之一正是不信任自由贸易的国际秩序。
同时,911前,所罗门群岛曾向澳大利亚求助,要求派兵维持秩序。911后,有了反恐的框架,澳大利亚在2003年召集一批太平洋国家,发起命名为“援友行动”(Operation HelpemFren)的军事行动,派出2000多名士兵到所罗门群岛“反恐”。这次2006年骚乱,澳大利亚又立刻牵头派兵平乱。
更有意思的是,澳大利亚派兵所罗门“反恐”后,在当地承揽了大量重建工程合约,大量澳产香蕉和矿泉水也进入了所罗门市场。
有专家评论说,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所罗门原住民越来越有孤立倾向。
20日,中国领导人指示外交部密切关注事态发展,确保中国在所罗门群岛侨民的安全。22日,撤侨行动紧急展开,24日,300多名华侨分批乘中国包机离开所罗门群岛,撤侨行动完成。
对数百名华人华侨而言,这是一场猝不及防的劫难;对实施撤侨的中国使领馆而言,这是一个突如其来的任务。48小时跨越大洋的包机撤侨大抢运,在中国外交史上亦属空前。
灾岛逃生
18日,天气晴好。像往常一样,年届花甲的华侨黎先生和老伴胡妈妈一早来到位于霍尼亚拉“唐人街”的杂货店,开始一天的经营。不时有当地人进店,买些日杂、食品,有些相熟的从门前路过,探头进来笑着打声招呼。
20年前,黎先生携妻女远渡重洋,从广州来到所罗门群岛。当时这里的华人华侨还不多,两口子省吃俭用,兢兢业业,积淀些财产,在街市上开了家杂货店。这些年起早贪黑,生意还好。女儿逐渐长大,黎先生花钱将她送到新西兰就读,眼下女儿结束学业,在新西兰落下脚。
过去20多年的生活并不容易。所罗门群岛经济落后,部族矛盾此起彼伏,时局总是动荡。特别2000年的动乱,黎先生的生意全部被毁,幸亏中国政府派海船过来,岛上的华人华侨才得以获救。尽管后又回到岛上,黎先生和胡妈妈总是心里不安定,日日祈求平安无事。最近大选,党派之间闹得厉害,不过街面倒很平静,两位老人认为,看情况似乎不会有乱子。
下午3点,一辆警车突然开到店铺前停下。
“快关门,都赶紧回家去!”一名警察大声喊叫。
“我们赶紧关门,回到附近的家里。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不久,只听到门外大群的人叫嚷着向庸人街跑过来,接着,就有人拼命砸门……”24日,安全撤离到惠灵顿的黎先生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记者。
惊恐万分的黎先生和胡妈妈躲到房屋的一角抱住头,任由几个冲进屋的当地人抢夺屋里的财物。短短几分钟,所有值钱的东西被掠走,门窗和橱柜都被砸烂,地上散落着碎物。
“我们以为他们拿走东西就算了,那料想抢完之后这些人居然放起了火。”
“唐人街”居住着500多名华人华侨,房屋和店铺许多是木结构的,相互连接,大火很快延烧成一片。由于当地的屋舍都使用燃气罐生火,火燃起来后很快引起爆炸。这时候,胡妈妈正躲在房间的厕所里。
“我的脚下轰地震起来,人差点摔倒,”胡妈妈说。
火烧大了,房子里躲不成了。黎先生扶着老伴跑出来,藏进一个小巷道里,两人趴在地上,只听见四周全是打打杀杀的喊声,还有不断逼近的热气,不知道该往哪里逃生。
这时候,从不远处的一个小楼里传出呼叫声。火已经包围了小楼,一名男子从窗口伸出头大喊救命。眼看火越烧越旺,这名男子只得爬出窗子,试图跳到两米开外的另外一座房顶上,但突然失足,直挺挺地跌落在地,躺在距黎先生不远的地上动弹不得。
黎先生大声呼喊,随后跑来两个人,大伙一起将这名摔伤的男子扶到一边,察看伤情。
这时候,从邻家的院子里又传来救命的呼叫。一伙当地人举着刀棍,正围着两个孩子不断地狂喊,两个孩子惊吓不已,完全瘫在地上。黎先生和胡妈妈从远处看着,两位老人没有任何办法,只能在那里不住地打颤、哭喊
傍晚时分,狂徒的叫喊稀少了,大火继续燃烧,“唐人街”已经成了一片废墟。附近的教堂有人过来搭救,黎先生和胡妈妈在他们的帮助下,渡过“唐人街”后边的一条河,藏进了教堂。入夜,四围终于安静下来。两位老人匆忙出逃,这才发现只穿着短衣短裤,脚上还是拖鞋。此时他们饥寒交迫,黑夜之中根本无法入眠。他们不知道,那些平日里挺和善、本分的当地人,怎么会干出这样丧心病狂的事,他们不敢回家,估计苦心经营的店铺已经全毁掉了。
胡妈妈患有心脏病,痛苦之中一次次昏厥过去。黎先生守在一边,不断流泪,手足无措。此时的所罗门群岛上,500多名华人华侨老小,同黎先生夫妇一样,无依无靠天地不应,苦挨着漫漫长夜。
天亮,传来消息,巴布亚新几内亚中国大使馆来电话了,说很担心大家,要派人来。
两天后,在中国驻巴布亚新几内亚大使馆的要求下,几百名华人华侨被安置到所罗门群岛警察总署的营地。遭受冲击的老老少少惊魂未定,缺衣少食,不少老人和孩子病倒了。一些受伤的华人得不到救治,痛苦地蜷缩在地上。
21日,中国大使馆派人来了。使馆官员送来了饮水、干粮和药品,了解大家的情况。
随后几天,在中国政府的安排下,所罗门群岛撤侨行动紧张有序地展开。
中国政府提供的紧急救援深深感动了华人华侨,大家自发地做了一个条幅挂在营地,上面写着:欢迎中国政府来救援我们。
“危难时刻,还是祖国惦记我们、关心我们。”胡妈妈说。
尽管已经在惠灵顿女儿处栖身,过去几天噩梦般的逃亡经历仍然让两位老人心有余悸。
越洋大救援
中国驻巴布亚新几内亚大使馆的十几名外交人员,生活工作在被评价为世界上最不适宜居住的首都莫尔斯比港。这里治安落后、常年炎热,条件十分艰苦,但在22日至24日这里却成了数百名华人华侨救命的中转站。短短几天时间里,十几位中国外交官经受着一场艰苦而紧张的转运华侨的大考验。
薛君英,女,中国驻新西兰大使馆研究室负责人。22日,周六,她突然接到电话,到使馆开紧急会议。大家坐定,大使张援远说:“所罗门群岛要撤侨,需要我们派人,去巴布亚新几内亚。” 会开得很短。很快决定小薛和同事张伟立即准备当天启程,第二天赶抵巴布亚新几内亚。
到达莫尔斯比港机场。小薛和张伟就接到任务,从所罗门群岛过来的第一架撤侨包机很快就要降落,要赶紧做好接机准备。小薛和张伟将行李放到一边开始工作。
飞机上下来的,是一群困顿、绝望的人们,衣衫不整,显然是仓促动身的。有些孩子和老人病着,需要扶助,还有些伤员,伤口裸露着。
“巴布亚新几内亚的酒店很少,使馆尽量安排他们住下。几天的惊慌和劳累,这些华人华侨们实在很可怜。”薛君英说。
十多名使馆人员分成几组,分别负责人员登记、人关、证件办理、食宿安排等工作,不少华侨仓促出逃,没有任何证件,使馆要帮助他们补办证件,还有人员身体不适需要救治。
小薛说,23日一天,所有工作人员几乎没有喘息的时间,奔波在机场、酒店、使馆之间,直到午夜才把这批逃生者安顿好。
“那天晚上大家都没有睡觉,忙着 整理这些华人华侨的文件手续,准备第二天的工作,”小薛说。
24日的工作更加繁忙。“下午3点,从所罗门群岛飞过来的飞机载来了第三批撤出的华人华侨。5点,从广州来的包机抵达莫尔斯比港,中间的衔接非常紧,工作量太大,跟打仗一样。”
这一天,薛君英和同事们再次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耐心询问每一位华人华侨的情况,查看他们的证件,为这些精疲力尽的人办理手续,还要不断安慰他们,希望用自己的热心和体贴,安抚他们的情绪,让他们感到有依靠。
“不少人看到我们都流出眼泪,不断地说终于有救了。听到他们这样说,我们也很感动。”小薛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记者。
24日傍晚,撤侨行动接近尾声。看着飞机离开跑道冲上蓝天,薛君英和其他同事一样,心情渐渐安定下来。这时候,从离开新西兰,她和张伟已经将近三天没有怎么合眼了。
从22日到24日,中国政府在48小时内派包机分四批从所罗门群岛撤出受困侨民300多名。25日凌晨,包括21名香港同胞在内的310名旅居所罗门群岛的中国侨胞乘坐中国政府派出的包机平安抵达广州白云国际机场。
胡锦涛主席曾表示,尽管中国有13亿人口,但我们珍惜每一位同胞的生命。温家宝总理则将“维护中国公民在海外的生命安全和合法权益”写入了2005年度的政府工作报告。
骚乱魅影
人口52万的所罗门群岛在太平洋算不上小国。如此命名,源自一个天大的误会——1568年,发现岛屿的西班牙探险家蒙塔拿看见岛民手持闪闪发光的金属棒,不知道那只是阳光折射,以为都是纯金打造。于是“推论”传说中的所罗门王宝藏就在那儿。时至今日所罗门群岛不但没有宝藏,340美元的人均GDP更令它成为全球最穷的国家之一,和富裕的邻国新西兰、瑙鲁属于两个世界。
这次骚乱,除了18日在议会、政府前的抗议示威,打砸抢烧的暴行都直接针对“唐人街”的华人华侨。不少逃出来的华人华侨都说,这次抢劫根本就是有组织的。
4月5日,所罗门群岛举行议会选举,由453个候选人角逐50个国会议席,随后由国会推选新一届总理。就是这次选举,引发了大规模的骚乱。
所罗门群岛长期存在种族冲突,2000年曾发生动乱,澳大利亚等国派出维和力量,基本稳定了局势。然而随后几年,这个岛国始终政局动荡,高官因腐败问题受到指控,民众对政府极为不满。
所罗门华人多是自愿到当地冒险创业的商人,约有1000人,大多经营餐馆一类小生意。有分析认为,华人对所罗门经济并没有垄断性影响,但当地原住民对外来影响的戒惧,终于借这次政治事件以“经济排华”的方式发泄。
除了对华人社会,所罗门人对美国同样相当不满,认为当地经济低迷美国也有责任。事源1984年,独立不久的所罗门群岛拘留了一艘闯入所罗门专属经济区捕鱼的美国渔船“戴安娜号”,大扫美国业界颜面,于是美国民间组织“美国吞拿鱼协会”联合全体鱼商向政府施压,逼令政府决定禁止从所罗门群岛进口任何鱼类。
对于捕鱼业几乎占经济收入40%的所罗门,惟一的出路就是和美国谈判解决争议,自此美国渔船越境捕鱼成了常事,所罗门群岛对国际社会的不信任也日益加深。
看见国民经济迟迟没有起色,所罗门人开始诉诸暴力,组成大量民兵,互相抢夺资源,背后原因之一正是不信任自由贸易的国际秩序。
同时,911前,所罗门群岛曾向澳大利亚求助,要求派兵维持秩序。911后,有了反恐的框架,澳大利亚在2003年召集一批太平洋国家,发起命名为“援友行动”(Operation HelpemFren)的军事行动,派出2000多名士兵到所罗门群岛“反恐”。这次2006年骚乱,澳大利亚又立刻牵头派兵平乱。
更有意思的是,澳大利亚派兵所罗门“反恐”后,在当地承揽了大量重建工程合约,大量澳产香蕉和矿泉水也进入了所罗门市场。
有专家评论说,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所罗门原住民越来越有孤立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