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PCR技术检测肺炎克雷伯菌中质粒介导的AmpC酶基因

来源 :临床检验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das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建立多重PCR技术检测肺炎克雷伯菌(K.pneu)中质粒型ampC基因.方法收集临床分离的表型可疑为产AmpC酶的24株K. pneu,用ampC基因的5群6个亚型的引物进行多重聚合酶链反应(mul-PCR),用三维酶抑制试验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AmpC酶,结合mul-PCR、三维酶抑制试验和表型试验进行基因和表型分析.同时选择4株菌(3株ampC基因阳性,1株阴性)进行转质粒试验,以证实质粒型基因的存在.结果在mul-PCR试验中,有22株扩增出C-4族中长度405 bp的片段,1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高危新生儿视网膜出血的特征及其与颅内出血的关系。方法对183例高危新生儿的视网膜出血情况进行分析,观察其出血形态及部位,记录其颅脑情况,追踪随访出血吸收情况。
我院利用Bact/Alert-120血培养仪从11例患者的血液及骨髓中分离出马尔尼菲青霉菌,结果报告如下.1基本资料 患者11例,均为2002年1月~2002年12月到我院就诊的病人.其中7例分别为
目的 评价开放性小切口直接入路甲状腺切除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2003年6月,采用小切口直接入路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的210例(A组)甲状腺结节的临床资料,并与1995年1月~1998年12月,采用传统手术方法治疗的218例(B组)甲状腺结节治疗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A组与B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失血量(估算)和住院时间比较分别为:(3.7±0.4) cm和(5.2±0.5)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发生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预防与控制对策,为控制呼吸科医院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9年7月-2011年7月收治的741例重度支气管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