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朋友圈打个盹

来源 :做人与处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kak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手机静音好多天了,接电话全靠缘分。
  朋友圈是个什么玩意儿?当下,没有朋友圈,就好比烤好了一个蛋糕胚,但是面上没有令人惊艳的裱花一样,蛋糕会显得毫无美感,生活似乎变得毫无意义。至少,我的朋友小卢是这样认为的。
  小卢是百分百的微博、微信控。古人言:“可以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这句话要是放在小卢身上就变成了“可以食无肉,不可居无网”,如果生活中没有自拍,没有朋友圈,那她的日子便是一潭死水。
  其二,朋友多了,刷朋友圈无疑是“步步扰心”。朋友圈其实也是一个微缩的大林子,当然说什么话的鸟儿都有,有性子直的,有嘴巴狠的,有说话冲的,评论一多,有些留言难免会不合心,咱都是接地气的平头百姓,哪有那么容易就做到不在意的出尘洒脱?“心理阴影面积”也就诡异地越来越容易诞生了。当初,为了所谓的人气,小卢一股脑添加了一大堆粉丝,有亲朋好友,有领导同事,有孩子老师。而如今,要发条“说说”,却不得不左右掂量,思虑筛选:谁可以看,谁又不能给看?真是纠结,完全没了当初随手拍随心发的快意潇洒。发了不见回复,心神不宁;有了回复,得挖空心思再回复,不求高大上文艺暖心,也得要小清新中带点萌。有时候,为一条评论,小卢可以很开心,也可以很烦心,甚至还会和某人莫名其妙就“撕”了。比如她发了个图片,是一个裹了创可贴的手指,说自己切菜不小心伤了手,有人语调怪怪地说她“矫情”,结果她和那个朋友差点就掐起架来。真是“成也回复、败也回复”。
  最后,朋友圈就如时下荧屏爆款的真人秀一样,里面的主角,都会有意无意多少带点浮泛的矫饰,若有若无地相互攀比点什么。字斟句酌地发点东西,左涂右改地修个图片,然后等着“收割”评论。时间长了,小卢感觉这样实在有点累又有点作,活在别人的评论里,其实是一件很傻很天真的事儿。没人不在意评论,但是一旦太在意,就会变得有点刻意,一刻意,很多事情就会变得不如意了。由此,在评论中索要满足感、存在感甚至优越感,最终会变成一件很鸡肋的事情。无可置疑,评论和留言的确能给我们带来愉悦和安慰,但,我们真正的幸福其实与别人无关,只源自充实而安然的内心。
  现在,小卢隔段时间就会将朋友圈晾一晾,让它在生活中打个盹,心血来潮了再去瞄一瞄发一发,说不准还能收获点“小别胜新婚”的惊喜感。她发觉,卸下“圈里人”的包袱,抽离朋友圈的日子,其实是非常的有滋有味,颇有意趣,很多被遗落的小美好都回来了。现在的她,出游时少了自拍,多是踏踏实实地品味着水清云净的景致;聚餐时,她不再频频拍菜照肉的,而是全神贯注地对着美食大快朵颐。看她心境清静无扰,日子自在自若,大家再也不用担心她在朋友圈会出点什么幺蛾子了。
  (编辑/张金余)
其他文献
一位画家和儿子到澳大利亚旅游,跟随华人朋友去雪梨周边海域捕捞鱼虾。每撒下一网总有收获,可是每次网拉上来后,朋友总要挑拣一番,将其中的大部分虾蟹扔回大海。  画家儿子不解:“好不容易打上来,为啥扔回去?”华人朋友说:“在澳大利亚,每个出海捕捞鱼虾的公民都知道,只有符合国家规定尺寸的鱼虾才可以捕捞。”画家儿子问:“远在公海,谁也管不着你啊?”华人朋友淡淡一笑:“待久了你就会知道,在澳大利亚,不是什么都
这是一个没有理想的时代,人们皆匆忙前行,但都是为了物欲。  庸常生活之中,理想不过是一个又一个的泡沫,偶尔冒出水面,片刻之后,化为乌有。假若谁进入婚姻或者职场之后,依然存有一份不切实际的青春期的理想,那么,他多半会遭到嘲笑。务实的人生,是大多数人所走的对物质的寻求之旅,如果慢上半拍,你也大抵会被这个竞争惨烈的社会丢下。  世俗生活与理想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关系,这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没有理想的生活,是
去荷兰,朋友伊森邀请我一起共进晚餐,为我接风洗尘。在一家餐厅里,我和伊森一边吃着牛排、喝着荷式金酒,一边相谈甚欢,很晚才散去。第二天,我收到一条短信,是伊森发来的,上面是共进晚餐的账单,下面是一个账户。伊森要我按AA制把我应付的那一半费用转账给他。啊?我惊愕地张大了嘴巴,哪里有这样的待客之道?我喋喋不休地“讨伐”伊森“不够朋友”。一旁的荷兰女服务员听了,笑着对我说:“荷兰人就是这样的,请客等同于各
舅舅有20多年的驾龄,是一名资深司机。但在澳大利亚开车,老司机却遇到了新问题。  舅舅在堪培拉主干道诺斯本大街上开车,一路绿灯,随车流前行。在通过快到市中心的一个十字路口时,由于拥堵,几条车道上的车辆在过了对面的停车线后全都停了下来。舅舅见绿灯依然,就不假思索照样前行,结果车停在了路口中央,左右打量,见两旁车道上的车都没上来,再通过后视镜一看,所有的车都在后面停车线以内。他恍然大悟:为了不堵塞路口
金庸笔下,无论江湖豪客还是正派大侠,几乎没有不爱交朋友的。换而言之,他笔下的主人公一定要融入一个又一个圈子,在圈子中不断碰撞,博采众长,完成原始的资历积累。就连韦小宝之流,也要同时与天地会、康熙、神龙教互加圈子,体制内外都朋友众多,所以最后能够黑白通吃、左右逢源。而金庸本人也广交朋友,融入不同的圈子。  金庸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朋友圈,是中学时代的同学圈。金庸说:“我最要好的朋友,都是中学时代结交的
一直觉得,巅峰这词安在我身上有些牵强。虽说自己从小学习成绩优秀,算是听话的那一拨人,也拿过三好学生奖状,但我觉得那不过是人生的常态,离巅峰还很遥远。况且人生是一场漫长的旅行,不走到生命的终点,是没有资格说这个词的。  还记得我刚上大学的时候,在一本杂志上看到解海龙的摄影作品《大眼睛》。照片中的小女孩那渴望知识的眼神,深深地震撼着我。人生第一次,我知道还有那么多的人过着清苦的生活,渴望知识能给命运画
一  说起来,她与清华的缘分是百转千回。  她天资聪颖,花了五年时间,读完了高中六年的课程,提前毕业。她一心想读清华,恰巧在她高中毕业这一年,清华开始招收女生。孰料命运和她开了个小玩笑,此时清华并没有给南方招收女生的名额。迫不得已,她转而去了苏州东吴大学。可是第二年,清华就到上海招女生了,曾和她同班的女同学就考上了两个,她痛悔不已,要是中学时不跳一级,一定可以考上,因为她比那两个女同学成绩都要好。
高中时写过一个材料作文,材料是一篇寓言故事。  很久以前,那时候还没有鞋,大伙都光着脚丫子走路。一天,国王一时兴起,要去下面的乡镇企业视察,拉着群臣兴高采烈地一通撒丫子走啊,不料却被路上的碎石扎破了脚。国王很生气,下令将全国的道路都铺上牛皮,心想要致富先修路,这可是利国利民的大工程啊,以后大家就能敞开了跑了。可大臣们私底下一盘算,把全国的牛宰十遍也不够铺路的。正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一位聪明的仆人
批评不在声高。  一位企业巨子与一位酒店巨子是好友。有一次,企业巨子接受酒店巨子的盛情邀请,到他管辖之下的一家五星级酒店餐厅去吃晚饭。席上,气氛甚是融洽。吃主菜时,企业巨子忽然脸色一沉,放下刀叉。主人忙问:“是不是菜的味道不好?”企业巨子连忙摇头否认,说:“不是,我肚子有点不舒服,要上洗手间。”他从洗手间出来,重新入席后,脸色好多了,依然谈笑风生。  席散后,企业巨子拉着一个年轻的行政人员陪他去吃
今年19岁的陈美珍,出生在江西一个普通家庭。2015年,她顺利考取了杭州的一所大学。她天生丽质,大眼睛,高鼻子,同学都称她是校花。  第一学期,陈美珍把主要精力都花在学习上,成绩不错。春节回家过年,亲戚朋友都夸她越长越漂亮了,她的虚荣心膨胀,开始注重打扮了。开学后,她从网上购买了新衣服、化妆品,而家里支持她的只是学费和生活费。爱美的她,手头变得拮据起来,于是,她开始做兼职赚生活费。    一天,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