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祖国60年(二)

来源 :红领巾(3-6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0090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有了原子弹
  
  历史回顾
  原子弹是一种杀伤力极强的核武器。1945年,美国成功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紧接着,苏联、英国、法国也先后拥有了原子弹。
  新中国成立不久,就多次受到核武器威胁。为求得一个稳定、和平的发展环境,中国在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基础工业有了一定的发展后,就着手研制原子弹。
  1958年,我国建成了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原子弹研制工作进展顺利。可是,1959年,苏联单方面撕毁了中苏合作发展核武器的协定,并于1960年8月撤走全部专家,带走了重要图纸、资料,停止供应设备、材料,给正在进行中的中国核弹研制工作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和困难。在这紧要关头,中共中央毅然决定:自己动手,从头做起,准备用8年时间,把原子弹研制出来。
  于是,1960年春天,中国第一批特别工程部队进入新疆罗布泊地区,开始了中国第一个核试验基地的工程建设。与此同时,许多从海外学成归国的优秀科学家、大学刚毕业的年轻学子,纷纷来到海拔3 800米的青海金银滩,每天对着孤山冷月下的戈壁荒滩,在物质条件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开始了艰苦卓绝的研究工作。
  1964年夏天,我国终于全面突破了原子弹技术难关,取得了原子弹研究方面的巨大成就。这其中的艰辛,无以言表。
   的人们。
  1950年,年仅26岁的邓稼先获得了美国印第安那州普渡大学的物理学博士学位,被人们称为“娃娃博士”。获取学位后的第9天,他怀着一颗报国的赤诚之心,毅然回国。
  1958年,他被调去研究原子弹,从此,他隐姓埋名,从中国的大地上“消失”了。在苏联撤走专家后,邓稼先率领着28位平均年龄只有23岁的新毕业的大学生,开始了向神秘的原子王国的艰难跋涉。在工作中,他总是不顾个人安危。1979年,在一次试验时,因降落伞破裂,原子弹从高空坠落地上。为了避免毁灭性的后果,他竟冒着生命危险一个人抢上前去,抱起摔裂的原子弹,由此受到致命的核辐射伤害。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因癌症去世。他临终前念念不忘我国的尖端武器研究:“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
  
  点滴在人心:
  ★为避免美方阻挠回国,郭永怀烧掉了在美国十多年的研究成果。他说:“嘿,烧掉了好,烧掉了好,反正东西都在我脑子里头呢,什么时候我要用还可以再写出来。”
  ★作为一个中国人,有责任回到祖国,建设我们美丽的山河。
  ——郭永怀《我为什么回到祖国》,1957年发表于《光明日报》
  ★当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蘑菇云升起的时候,有人在现场看到郭永怀泪流满面,缓缓坐在了地上。
  ★1968年12月5日,由于发现一个重要数据,郭水怀急于从青海赶回北京,结果因飞机失事去世。临难的最后一瞬间,他与警卫员抱在一起,用身体夹住了装有宝贵科研资料的公文包。同年,他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他走了两年后,他参与设计的“东方红-1号”卫星升上天空。核弹、导弹、人造卫星,合称为“两弹一星”。郭永怀是唯一一位在中国“两弹一星”研制工作中都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
  1961年,王淦昌已经是世界知名的物理学家,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这一年,他接到一项特殊的任务——原子弹的研究工作,这意味着他要放弃所有的名誉和地位,隐姓埋名,改做他所不熟悉的应用性工作。他的回答是:“愿以身许国。”
  这时的他已年过半百,工作场所是一个碉堡、十几顶帐篷。他不顾年事已高,患有高血压,在风沙弥漫中争分夺秒,尽可能多地积累实测数据,没有一天不是泥人、沙人。在这之后的氢弹研制、其他的核试验以及核电站的开发利用中,他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直到90高龄,他还亲赴香港讲学,主题是“人类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的、洁净的新能源”。他是一位真正活到老、学到老、求新到老的科学家。
  1998年12月10日,他静静地离开了一生眷恋的科研工作。
  不能忘记的名字还包括:彭恒武、钱三强、程开甲、周光召、于敏、吴自良、陈能宽……
  王淦昌先生说过:“这是成千上万科技人员、工人、干部共同努力的结果,我只是其中的一员。”向所有为共和国核弹事业做出贡献的人致敬,你们都是不能忘记的人!
  
  听爷爷讲那过去的故事
  
  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实验小学五(5)班 刘诗琦
  我的爷爷是一个农村孩子,经过努力,考上了成都第一机械工业学校。那时,爷爷每次要走一百多里路到内江,再坐近十个小时火车到成都,然后走路到学校。真是太艰苦了!
  
  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实验小学五(5)班 莫璐嘉
  爷爷奶奶说,他们小时候住的房子就像破庙,有很多破洞,房顶是稻草铺成的,一下雨就漏水。哪像现在,到处都是高楼大厦,还有各种各样的别墅。邶时的物资也很匮乏,像手机、电脑、MP4这样新奇的东西,别说见过,就是想都没想过。
  
  山东省乳山市下初镇中心小学五(3)班 刘 宇
  爷爷有兄弟七个,有一次家里实在没什么可吃的了,饿得兄弟几个肚子咕咕叫,睡都睡不着。爷爷偷偷把家里的几篓地瓜干搬出来蒸熟,和兄弟们吃了个饱。大家甭提有多高兴了。第二天,曾祖母知 道了,气得把爷爷一顿狠揍,说那些地瓜干是要留着跟山上挖来的野菜一起和着当饭吃,够吃好几顿的。爷爷这才知道犯了错。
  爷爷说,那时候,小孩子们最盼望的就是过年,因为过年可以吃到香喷喷的猪头肉,爷爷他们馋得大口大口抢着吃,就怕自己吃少了,一直吃到吃不动为止,结果一个个直拉肚子。
  听了爷爷讲的故事,我哈哈大笑,可笑过之后我不免有些感慨:看看我们现在的生活,吃的是鸡鸭鱼肉,还有零花钱买想吃的东西,根本不用为吃发愁,但不少孩子还挑食、偏食,东西越好还越营养不良,真是“享福享大了”。我们应该珍惜粮食,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啊!
  
  山东省乳山市下初镇中心小学五(2)班 王 璐
  邻居王爷爷捡起一块瓦片,说:“在我们小的时候,瓦片就是我们的作业本,老师布置的作业都是在瓦片上完成的。”啊?瓦片粗糙又沉重,怎么能够当作业本用?王爷爷又捡起一颗灰色的小石子,说:“别小看这个小石子,它就是我们上学时用的笔!”王爷爷拿着那小小的石子,轻轻地在瓦片上一划,上面就留下了白色的痕迹。原来,这不起眼的小石子真的可以当笔用!
  “小时候,我们每天都要揣着这样的瓦片和小石子去上学,上课用它们做练习。”王爷爷蛮有感情地抚摸着那块瓦片和小小的石子,“我们那时候,非常渴望有现在这样的本子,可以在上面画画、做作业。每当看到你们浪费自己的作业本的时候,我都感到很痛心。看,那白白的本子,没写几个字就被你们丢弃了,多可惜呀!”小小的一个作业本,对儿时的王爷爷竟然是那么珍贵。
  随着祖国的飞速发展,我们的生活已经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但是,我们还是应该记得曾经的那个用瓦片做作业的年代。
  
  谁不说俺家乡好
  
  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实验小学五(5)班 包爱琳
  我的家乡有山有水,风景很好,就是以前太穷了——住的都是茅草房,做饭用的是山上捡来的柴,家境最好的人家以马为交通工具,贫穷的人家出门基本靠走。现在可不一样了,家乡的房子像小洋楼,很多人家都买了汽车。我爱我的家乡。
  山东省乳山市下初镇中心小学五年级 刘晨雨、王璐、刘卓玮
  
  你问我答话中国
  
  我们爱我们的祖国,对祖国了解得越多,我们对她的爱也会越多。来吧,你问,我答,共话中国。
  
  问:为什么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答:早在远古时期,由于黄河流域气候温和,水文条件优越,有利于农作物生长,中国境内的原始先民就生活、奋斗和繁衍在这里。中国文明初始阶段的夏、商、周三代以及后来的西汉、东汉、隋、唐、北宋等几个强大的统一王朝,其核心地区也都在黄河中下游一带;反映中华民族智慧的古代经典文化著作,标志古代文明的科学技术、发明创造、城市建设、文学艺术等,多产生在这里。所以说,黄河孕育了中华文明,黄河哺育了中华儿女,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问:“文房四宝”是我国特有的文书工具,据说古人还给它们封了官职,是真的吗?
  答:是真的。笔用于书写,因笔杆以竹管制成,使用时要饱蘸墨水,故被封为中书君、管城侯、墨曹都统、墨水郡王、毛椎刺史;墨多以松烟制成,品质上乘的还要添加香料,故被封为松滋侯、黑松使者、玄香太守、亳州楮郡平章事;纸性柔韧,可随意裁剪,且以洁白者为佳,故被封为好畦(侍)侯、文馆书史、白州刺史、统领万字军略道中郎将;砚川于储墨,质地坚硬,故被封为即墨侯、离石侯、铁而尚书、即墨军事长。
  
  问: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为什么“光阴”能用“寸”量呢?
  答:这与我国古代的计时仪器——日晷有关。据记载,我国早在汉代以前就已开始用日晷来计时了。日晷由晷盘和晷针组成,晷盘上刻有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个度,用来表示时辰。晷针常为铜质,立于晷面正中,垂直于晷面。目晷需在阳光下使用,晷针的目影指向晷盘的哪一位置,便可知道是哪一时刻。“一寸光阴”,就是晷针的影子在晷盘上移动一寸所耗费的时间。
  
  问:“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为什么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前后,是观赏钱塘江秋潮的最佳时节?
  答:因为在农历每月初一和十五前后,太阳、月亮和地球几乎排列在一条线上,海水受到的引力最大,所以每月初一和十五的潮汐就特别大。而农历八月十八前后,是一年中地球离太阳最近、受到引力最大的时候,此时出现的涌潮自然也就最猛烈。
  
  问:“五岳”在哪里?
  答:东岳泰山,位于山东省泰安市;西岳华山,位于陕西省华阴市;南岳衡山,位于湖南省衡阳市;北岳恒山,位于山西省浑源县;中岳嵩山,位于河南省登封市。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POC)在基础护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2019年9月,选取齐齐哈尔医学院护理学院2018级护理学专业本科二年级学生150名为研究对象。依托超星学习通平台构建基于SPOC的课前+课中+课后混合式教学模式,并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价。结果150名学生线上学习成绩为(93.13±7.76)分,期末线下考试成绩为(85.61±10.09)分。线上平台访问次
由于每天有做不完的琐碎事务,有的教师在学校普遍感受到被管理和被控制的客观存在。有的教师习惯于作为考试链条上的某个零件,每天照着用学科知识塑造材料的样子,按部就班地做着“来料加工”,对教师角色的本来面貌已经失去基本的观察和判断。有的教师虽然对学校的现实存有疑惑,却并不清楚问题在哪,对此的反馈也往往是漠然、沉默和无奈。  我认识一位年轻的班主任,国内知名大学研究生毕业。他就曾表达过这种对教师职业的无能
探讨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检测对不同免疫功能状态的肺隐球菌病患者的诊断价值。收集51例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同时分析对不同免疫功能状态诊断敏感度的差异。51例肺隐球菌病患者,其中阳性42例,阴性9例,敏感度82.4%,特异性100.0%。诊断的敏感度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无关,而与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有一定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基于循证理念的人文关怀护理对高危产妇心理压力、焦虑情绪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产科接诊的高危产妇9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抽取样本的方法分成2组,对照组(46例)按分娩临床护理路径给予护理,观察组(46例)在此基础上实施基于循证理念的人文关怀护理,对比2组干预前后知觉压力量表(CPSS)、焦虑自评量表(SAS)得分以及剖宫产率、新生儿窒
目的通过患者参与患者安全策略在创伤性骨折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淄博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创伤骨科于2019年9—12月收治的120例创伤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2019年9—10月收治的60例创伤性骨折患者为对照组,2019年11—12月收治的60例创伤性骨折患者为干预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安全管理,干预组在常规安全管理的基础上实施患者参与患者安全策略进行安全管理。采用一般资
目的探讨呼吸内镜下黏膜活检术中应用快速现场评价(ROSE)技术在儿童活动性肺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0年1月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呼吸介入科收治的活动性肺结核40例患儿临床资料。结果1.在40例患儿中,33例气管支气管结核,7例结核性胸膜炎,其中9例为诊断困难病例。2.气管支气管结核33例,包括24例(72.7%)干酪样坏死物破溃入管腔,9例(27.3%)黏膜肿胀、外压;
目的分析体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的儿科患者院内感染的临床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9月至2020年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八一儿童医院和河南省人民医院ECMO支持患儿的一般资料、感染情况及感染相关因素,并对引起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63例ECMO支持患儿中,36例(22.1%)患儿在ECMO支持期间发生了感染,共检出72株病原微生物,其中细菌67株(主要有鲍曼不动杆菌33株、
目的探讨风险评估跟踪管理联合超声早期干预围手术期婴幼儿压力性损伤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469例围手术期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243)和对照组(n=226)。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防压力性损伤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风险评估跟踪管理联合超声检查,比较两组患儿术后3 d和术后7 d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情况。结果观察组
目的探讨自制模具在脊柱骨科患者铺灸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9年1月—2020年9月选取在柳州市中医医院脊柱骨科住院并进行铺灸治疗的1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的先后顺序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铺灸,试验组采用自制模具进行铺灸。比较两组患者的姜柱开裂情况,比较6名操作人员对两组患者进行铺灸的操作时间。结果试验组患者的姜柱开裂率低于对照组,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