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浙江省“块状经济”的行业共同物流的构建

来源 :商场现代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wso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在分析块状经济产业区物流流程和物流企业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实行行业共同物流来降低企业物流成本、提升当地经济实力,并构建了行业共同物流的运作模式及支撑环境,提出实行行业共同物流需政府的支持和专业人才的引进,同时需构建行之有效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
  [关键词] 块状经济 共同物流 行业共同物流
  
  一、引言
  世界经济持续多年的“高增长、低通胀”的格局已发生根本改变,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人工成本的增加,浙江省企业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受到挤压。在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影响下,浙江省很多产业集群低成本优势丧失,但义乌的纺织、玩具、饰品等行业则幸运得多,市场辐射力依然较强。深究其因可知,物流的大力发展是其经济发展的根本。根据浙江省“块状经济”的特点,实行行业共同物流(即对同一行业内企业的物流进行有效整合)正是降低浙江省各企业生产成本的较好的突破口。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物流被喻为第三利润源,追求物流成本的降低是国内外学者们不懈的追求。国外,1995年就有学者提出了共同运输,并对其运作机理和共同运输中的费用分担等问题进行了研究。2004年宰予东、陆秀梅发表了《论物流发展的共同化趋势》,提出了共同物流,随后陈娟、寇明斌、刘甫强等学者从不同角度研究了共同物流,提出依靠共同物流可望更有效地解决近年来发生的缺乏卡车、缺乏司机、过小积载(或放空车)、卡车需求大增等运输业中直接具体的问题,以及汽车尾气污染问题等。黄福华等还深入研究了湖南省农产品共同物流、东北亚共同物流、城市共同物流体系,以及中部地区零售企业的共同物流问题。文献主要研究了共同配送问题,其中文献主要侧重共同配送模式分析。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共同物流进行了研究,对共同配送的研究居多,这为本文的研究奠定了较好的基础。而关于行业共同物流的相关文献几乎没有,这主要与产业布局不够集中有关,布局分散则不能发挥行业共同物流的优势,但浙江省经济具有“块状经济”特征,产业高度聚集,正好为行业共同物流的发展提供了土壤。因此,本文拟从浙江省“块状经济”的特点出发,在分析块状经济产业区物流现状的基础上,构建行业共同物流。
  三、块状经济产业区物流现状
  1.块状经济产业区物流流程现状。块状经济是指在一定地域集聚形成具有比较优势、带动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色产业及其组织形式,一般是由众多个体生产者、经营者或若干企业集聚在一定区域内,生产或销售某类产品(商品),或提供某类专业服务,具有竞争创新、互补合作的自组织整合机制和能力,即是由许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集聚形成的专业化产业区。按照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调查的统计划分,10家以上企业生产同类或相关产品、年产值上亿元的区块称为块状经济。目前,浙江省的块状经济主要以某制造商为中心,原材料供应商和第三方物流企业向块状产业区聚集,如图1所示,原材料供应商、第三方物流企业和制造企业同在一个块状经济产业区内。当制造商需要原材料时,只需与产业区内原材料供应商购买,然后选择一家或多家第三方物流公司将原料运至制造商处储存并投入生产。产品生产出来后,由制造商进行储存、包装,然后通过第三方物流公司运送至处于不同区域的客户,在整个物流活动中,只有客户处在块状经济产业区之外,且客户遍布全国各地甚至海外。
  2.块状经济产业区物流企业现状。(1)服务水平低,企业缺乏协同竞争的理念。由于这些物流企业的服务对象为一些中小型企业和个体,所接的业务也多数为运输或仓储,少部分为企业内部的物流系统设计。这些企业的服务水平都比较低,且企业之间缺乏协同竞争理念,经常通过价格战来抢货源,物流服务质量无法保证。(2)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程度不高。目前,我国物流企业的物流信息化总体还处于起步阶段,绝大多数物流企业尚不具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处理物流信息的能力。在拥有信息系统的物流企业中,其业务功能也很不完善,远未达到利用信息系统整合企业内外各种信息资源和有效信息的使用能力。(3)管理水平低,物流人才缺乏。中小型物流企业在管理方面呈粗放状态。基础管理工作没有落实,加大了公司的运营成本。且没有认识到物流人才的重要性,仍将物流简单的等同于运输和仓储,几乎没有为企业提供整体优化方案的能力。
  3.生产企业物流管理现状。(1)生产企业缺乏现代物流是“第三利润源”的理念。目前还有很多生产企业没有将物流看成为优化生产过程、强化市场经营的关键,而将物流活动置于附属地位,大多数企业将仓储、运输、装卸搬运、采购、包装、配送等物流活动分散在不同部门,没有纳入一个部门对物流活动进行系统规划和统一运作与管理。从图1也可以看出,块状经济产业区中的生产企业还依然将储存、包装等非核心业务在企业内部进行。(2)生产企业物流成本居高不下。首先,生产企业由于储存和包装的专业化程度低导致较高的物流成本。由于块状经济产业区内的企业都是中小型企业,企业资金有限,没有足够的资金建设现代化的仓库,引进现代化的包装、仓储设备,更没有能力引进先进的物流人才对企业物流状况进行指导和改进。其次,由于分销范围广、运输量小,缺少与第三方物流服务商谈判的话语权,导致较高的产品运输成本。另外,各生产企业都与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点对点接触,增加企业交易成本。由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网络不够健全,导致企业需要和多家第三方物流服务商接触,增加了成本且不能为各地分销商提供统一服务,影响企业形象。
  四、行业共同物流的构建
  由于块状经济产业区中的中小企业的物流需求具有很强的共性,如原材料的采购、产品的包装、分销网络等都有一定的相似性,特别是分销网络,虽然企业规模都较小,但各企业的产品基本都销往全国并大量出口。原材料采购方面,由于块状经济区已形成了一定了产业聚集,大量的原材料供应商向该地区聚集,因此,在原材料采购方面实行行业共同物流的效益可能不大。但在包装及销售物流方面,由于各企业产品销售范围都很广,实行行业共同物流能极大的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并有助于物流服务商的发展,其具体的运作模式如图2。
  企业生产出产品后,即将产品运送到行业共同物流管理会进行产品的储存,由行业共同物流管理会统一该行业产品的存储,企业需要将产品运至分销商时,只需将需求信息告知行业共同物流管理会,管理会将所有企业的运输需求汇总,然后选择有能力的几家第三方物流服务供应商,将产品运送至分销商处,分销商再将货物到达相关信息反馈给生产企业,据此,生产企业对行业共同物流管理会的工作进行评价和考核。行业共同物流管理会聘请专业的物流仓储人才、IT人才,以及管理人才,对该行业产品进行现代化的仓储与管理,对第三方物流服务供应商进行选择与评价。从图2可以看出,实行行业共同物流后,各环节之间连接线大大减少,降低了管理的复杂性,即生产企业可以将精力集中在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业务的扩张上。行业共同物流管理会通过聘请专业的人才、引进先进的设备等大大降低了块状经济产业区内该行业物流成本。同时,行业共同物流避免了多家第三方物流服务供应商向同一区域的各分销商供货,避免了第三方物流服务供应商间的恶性竞争,以及网络的重复布局,促进了第三方物流提供商的专业化和规模化。
  由图2可知,行业共同物流管理会属于第三方物流的范畴,在某种程度上,它也是第四方物流的一种雏形,因此行业共同物流的发展有利于当地物流产业的升级,并与生产企业形成良性互动。
  显然,行业共同物流的有效实施需要多方的支持,如图3所示。由此可知,要想有效的实施行业共同物流,需以下条件:(1)政府的支持与引导。有效实施行业共同物流,需政府的大力支持,首先,行业共同物流协会的成立需要政府的支持,且行业共同物流的实施需要一定场地,因此,行业共同物流需要政府提供财政、土地以及政策等方面的支持。第二,由于块状经济区多数企业,包括物流企业,规模较小,企业管理者素质不高,不能认识到行业共同物流的益处,需要政府进行适当的引导。(2)引进专业人才。行业共同物流的实行需要物流人才、IT人才以及高级管理人才的支持,需要专业物流人才和高级管理人员对整个行业的物流进行整合,没有人才的支持,再好的运作模式也不能发挥作用。(3)构建行之有效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行业共同物流要行之有效,关键要构建合适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使各方的愿望受到尊重,各方的利益得以兑现,从而达到一种均衡状态。所谓均衡,从法律经济学的观点看,是指每一方都同时达到最大目标、而趋于持久存在的相互作用方式。这里的“均衡”并非等同于“平均分配”,直观上讲是指利各方在利益上的平衡体现,实质上是各方对行业共同物流实施的控制力的权衡。正是这种强有力的对峙与抗衡,提供了必要的制约和均衡来确保行业共同物流的可持续发展。
  五、结论
  从行业发展角度,实行行业共同物流,通过有效手段,使中小企业在物流方面合作,第一,降低行业成本,提升该行业全国及世界竞争力;第二,有利于物流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并与其他行业相互促进,全面提升全国综合实力;第三,有利于全国物流产业及其他产业的结构升级。本文从“块状经济”的特点出发,在分析块状经济产业区物流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实行行业共同物流来降低企业物流成本、提升当地经济实力,并构建了行业共同物流运作模式及支撑环境,提出实行行业共同物流需政府的支持和引导、引进专业人才,同时需构建行之有效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
  
  参考文献:
  [1]浙江经济增速回落运行态势严峻.浙江省经济信息中心,2008,10
  [2]陈 娟:物流的共同化趋势——促进企业物流成本的削减[J].商场现代化,2006(34)
  [3]寇明斌 刘甫强:打造共同物流,构建节约型社会[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9)
  [4]彭志群 赵 坚:中小企业集聚地区共同物流方案群决策研究[J].物流技术,2007(11)
  [5]黄福华 周 敏:对构建东北亚共同物流体系的思考[J].中国流通经济,2007(7)
  [6]黄福华:新农村建设中发展农产品共同物流对策的探讨[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07(3)
  [7]周 敏:中部地区城乡协调发展的共同物流模式研究[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7(2)
  [8]宾 厚:我国中小物流企业实行共同配送面临的问题及建议[J].商场现代化,2007(23)
  [10]肖 纯 文劲军:发展我国零售业态下的共同配送模式——日本7-11便利店物流革新的启示[J].物流科技,2006(11)
  [11]安顺发 姚冠新:江苏省物流企业实施共同配送的研究[J].江苏商论,2006(8)
  [12]Fishburn P C,Pollark H O..Proportional allocation schemes for tour costs[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1987,31:24-30
  [13]Sichelschmidt,H.The EU Programme“Trans-European Network”——a Critical Assessment [J].Transport Policy,1999(6):169- 181
  [14]荣朝和:欧盟一体化进程中的共同运输政策[J].欧洲,2001(3):84-90
  [15]Nijkamp,Peter.From Missing Net-works to Interoperable Networks—The Need for European Cooperation in the Railway Sec-tor[J].Transport Policy.1995(3):159-167
  [16]吴中养 周 泠:块状经济理论初探[J].宁波经济,1999(6):23-24
其他文献
关于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这个不争的事实,人们正在越来越多地揭示出其特征。但如何准确地认识知识经济的定义、内涵、理论意义等等一系列学术问题,仍然是难题。人们已能清晰地感到它的存在,但它何以存在,如何存在,存在何用仍然是人们所不能透悟的。本文的愿望就是要从现实和理论互动的角度对上述问题做些有益的思考。  一、知识经济的时代意义  按照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定义:知识经济即以知识为基础的经
对消费者来说。单向收费还是双向收费,并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重要的是看资费是否降了下来
本文系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甘肃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对策研究》阶段成果之一  [摘 要] 本文基于产业集群形成动力机制的理论分析,对市场主导型产业集群和政府主导型产业集群的形成、特点、功能进行了比较,认为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类型产业之间,产业集群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轨迹,这是市场及其他协调机制和生产的社会体系之间相互影响,相互适应的结果。  [关键词] 产业集群 市场主导 政府扶持    一、产
〔摘要〕在全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以系统理论分析为基础构建了服务模式演化系统模型,探讨了图书馆服务转型升级的演化机理,希望为我国公共事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新的理论分析视角。从图书馆供给侧要素、动力、环境、服务能力、功能及模式演化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基础资源、人才、技术和空间是图书馆供给侧四要素,是构建图书馆服务模式演化机理模型的基础,也是影响并决定着图书馆服务能力和水平的内在依据,系统
从曾经的“十八罗汉”,到现在的“一根独苗”。曾经以直销标榜自己的CA,此次是在挑选销售最佳拍档,还是在试图抓牢最后一根稻草
介绍了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的回归算法,给出了基于matlab的工具箱LS-SVMlab对城市用水量预测的算法步骤。选择高斯径向基核函数作为核函数,利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