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企合作的应用型土木“双师型”教师培养研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lkman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应用型地方高校大规模扩张招生带来的土木工程专业师资力量缺乏实践能力的问题,以湖南科技学院为例,根据师资力量和校企合作现状分析了利用校企合作培养教师的可行性,提出共建技术研发中心和外派教师项目驻点两种培养模式,指出通过校企合作培养教师可以增强教师凝聚力,提高培养学生成为应用型工程师的效率,提升企业建设项目的质量,将地方经济建设和科学研究有机结合,既支持了地方经济建设,也有力地提升了教师科研水平。
  关键词:校企合作;双师型;应用型
  我国依靠应用型地方高校的大规模扩张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但是在高等教育规模扩张的同时,高等教育的资源配置、办学条件等没有实现同步增长,師资力量往往成为地方高校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道路上的瓶颈。尤其土木工程作为一个培养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能胜任房屋建筑、道路、岩土等各类土木工程的技术与管理工作,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宽广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能面向未来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工科专业,随着我国房地产行业的蓬勃发展与国家持续增加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投入,在应用型地方高校中招生火爆,但却存在年轻教师多,实践经验少、社会经验少的问题,极大制约了学生能力的提升。因此具备一支兼备工程师与教师技能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已成为应用型地方高校培养卓越土木工程师的先决条件,现以湖南科技学院为例,探讨基于校企合作的土木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打造途径。
  一、 校企合作培养教师的可行性
  1. 师资力量
  湖南科技学院位于湖南省永州市,创建于1941年,前身为湖南省立第七师范学校,2002年由原零陵师专升格为本科院校,由师范类专科学校转变为应用型综合高校,2009年开设土木工程专业,有专任教师17名,教师平均年龄30岁,均具有全日制硕士或博士学位。多数教师理论基础扎实,具备在企业工作的实力,但在进入学校之后就没有机会再接触实际工程项目。由于应用型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师薪酬相对同龄同专业进入企业的同学低很多,科研条件不如研究型高校,青年教师还面临着结婚生子养家的经济压力,难以安心教学。因此教师普遍希望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进入企业挂职锻炼,增加自己的实践经验,为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积累素材的同时,提高个人收入。
  2. 校企合作现状
  湖南科技学院在升为本科之后,作为当地唯一一所本科院校,与地方主要建筑企业都有合作协议,并设立了校外实习基地。校企合作内容主要是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和开放工地给学生参观,由于目前土木专业学生饱和,企业并不缺实习人员,对这种无法获得直接利益的合作形式并没有太大兴趣。但是永州市在湖南属于经济落后地区,高素质技术人员外流严重,建筑企业往往缺乏解决疑难技术问题和提升管理水平的优秀人才,所以存在通过学校为教师牵线搭桥,解企业燃眉之急的合作空间。
  二、 校企合作培养教师的模式
  1. 共建技术研发中心
  相对于普通建筑企业,学校实验设备齐全、先进,高校教师上课时间并不多,可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在实验室和机房进行对企业在工程中遇到的难题进行研究、分析和处理。通过建立技术研发中心,让企业优先将问题以横向课题的形式交给教师处理。
  2. 外派教师项目驻点
  学校直接派遣教师以脱产的形式前往企业项目一线半年到一年时间参与工程,教师以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的身份进入施工工地,或者作为设计人员加入设计、造价项目,直接解决现场问题。同时聘请企业专家作为校外导师,指导教师在企业的工作,加强校企联系。
  三、 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土木专业教师优势
  1. 增强教师凝聚力
  所有的工程项目都是集体合作的结晶。年轻教师可以在本院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教授、高工带领下攻克工程实践中的难题,或者在校外的专家指导下,以团队形式完成实际项目。既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提高教师收入,也增强他们作为一个团队的凝聚力,促进内部团结,并加深对学校的归属感。
  2. 提高应用型工程师培养效率
  目前学生都有很强的求知欲,渴望到工程一线参与实习,但是却面临实习与学业冲突的问题。正常情况下一个学生至少要在工地实习一年才能学到一个工程师的最基本实践技能。但正常暑假只有两个月时间,而且大四上学期还有两个月的专业课程要学习,学生没有充足时间去工地实习获得工程经验,正常学习也受影响,工地也不愿意接受短期实习生。如果教师在企业参与实际项目,就可以因地制宜,利用自己的项目带领低年级学生参观项目,使他们对专业学习有直接认识,将课堂教学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同时给高年级学生提供更多实习岗位和实践机会,也不耽误学生在校内正常学习。由于教师理论基础扎实,作风严谨,在工地上对学生言传身教的效果远好于让学生在工地上自己跟施工员见习。
  3. 提升地方建设质量
  教师作为高学历知识分子,理论扎实,工作稳定,责任心强,不像普通建筑企业工作人员那样流动性大,能够更好地履行建筑质量终生责任制,这一群体参与建设项目对地方建设质量的提高有很好的推动效应。
  四、 结语
  土木工程作为实践性很强的工科专业,高水平论文需要试验数据和工程实例作为理论拓展的支撑,所以应用型科研项目申请和高水平论文发表一直都受到很大制约。如果让教师参与校企合作,在企业的支持下,以学校为平台,将企业的建设项目和科学研究有机结合。这样既支持了地方经济建设,也有力地提升了教师科研水平。
  参考文献:
  [1]徐同文,房保俊.应用型: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J].高等教育研究,2012,(06):59-65.
  [2]孙家国,谷艳玲.基于“卓越工程师计划”土木工程专业教师培养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35):171-172.
  [3]王春英.土木工程类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与考核[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3,(05):38-39.
其他文献
摘要:在中职会计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如何来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下面我将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来从教和学的新定位,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创新和教师的继续教育新问题三个方面來谈谈我个人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会计;中职;教学;思考  中职学校的学生一般文化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当前的中职课程开设往往理论性较强,和当前社会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要求较高相脱节,尤其我们的中职会计专业的学生,在这方面表现的十分明显,
目的:探讨预防性扩容与颅内动脉瘤术后迟发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失(DIND)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确诊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并接受动脉瘤夹闭术或血管内介入治疗者26
摘要:汉语作为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大批的国际友人来到中国,中国热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为了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和汉语言文化,汉语作为一门学科广泛的兴起,而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汉语教学中以单个文字教学为基础,真正意义上的汉语言教学主要是指对汉语的阅读教学,汉语文化博大精深,同一词汇在不同的语境下存在不同的意义,只有掌握汉语阅读,才能真正意义上的学会汉语,因此,阅读教学一直以来就
摘要:随着我国电子信息化、智能化的深入发展,电子电工技术更新的步伐加快了,作为中职学校电子电工专业教学,必须适应新形势对电子电工技术的新要求,才能为社会培养合格的高素質技术人才,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添砖加瓦。本文重点探索了中职学校电子电工专业教学实效性提升的三大策略,对推进电子电工专业的教学改革,对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对提升学生运用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摘要:供应链管理不仅是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而且是国家物流师职业资格证考试的科目之一。本文根据笔者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针对高校供应链管理课程的教学现状,提出相关的教学改革与创新方案,旨在为我国物流行业提供综合性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物流管理;教学改革  供应链以产品为载体,将与该产品相关的供应商、制造商、零售商、批发商、仓库、物流配送中心、分销渠道和消费者等连接在一起,组成一
摘要:结合中职数控技术教学的基本现状,对其专业化模块教学模式的设计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核心目的是通过专业技术教育体系的优化创新,完善中职数控技术的运用理念,从而为中职教学课程体系的完善提供良好支持。  关键词:中职教学;数控技术;专业模块;教学分析  在职业院校教育理念创新的背景下,数控技术在很多中职学校中得到了广泛运用,但是,在教育创新发展的背景下,中职学校中的数控技术应用存在着一定的限制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