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ykiteel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高中新课程改革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着,传统语文教学与新时期语文教学要求正在碰撞中融合发展。具有较好的汉语言表达能力,正成为每一个公民基本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语文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中小学是上游,高中是下游,上游疏浚流畅,下游才能水质清冽,水域宽广。中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语文水平。造成学生语文水平每况愈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矛头光指向中小学语文老师是很不公平的。诚然,我们做老师的有责任,但更重要的是真正解决问题,应该反思我们总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政策。我们有责任思考在我们的职责范围内如何不断改进中小学的语文教学,不断提高中小学生的语文水平。
  关键词:语文技能;中学语文教学
  一、课本的学习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语文》在初中的基础上学习我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中外文学作品和我国古代散文,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努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把握书面语言的表达规律,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水平。力求使学生“得法于课堂,得益于课外”。如何让学生在这本优秀的教科书中获取应得的语文技能,真正体现该书的价值,这是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
  不久前,在市教科所举行的语文探究课活动中听了一位老师讲解的《祝福》一课。老师讲得很认真。他首先介绍了鲁迅先生:他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伟大的思想家;是一位勇猛的斗士;接着他详细说明了鲁迅先生写《祝福》的时代背景。解释了课文中的一些生字、生词,然后让学生自己阅读一遍。而后他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课件辅助教学,边讲解、边提问、边讨论,详细分析说明了《祝福》的主题思想、布局谋篇、段落大意。可以看得出,老师进行了认真、充分、详实地备课。学生听了这堂课肯定是有不少的收获。这种传统模式的教育加现代科技的运用达到了一定效果,但是,从学生获得语文技能的角度来说,我估计收效甚微。传统模式的字、词、句教育是不可忽视的,但高中语文的教学不能再停留在这一层面。事实上,课文中有些段落,有些词句是应该而且值得好好给学生分析讲解的。鲁迅先生他为什么这样写,突出的是什么,表达的是什么,句式、词汇运用和我们平时所说所写的有啥不同?
  例如小说中有这样一段对祥林嫂的描写:“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这一段描写,在全文中的作用很重要,特别注意语句的运用,句式的特点,“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这一句话包含了三个分句,我们能否把这个句子改为“她一手提着一个内中放了一个空的破碗的竹篮”这样一个长定语的单句?为什么?“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这一句包含两个分句,我们能否把这个句子改为“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下端开了裂的竹竿”这样一个长定语的单句?为什么?在启发学生思考这两个“为什么”时,老师引导学生联系课文的主题、联系所刻画的人物形象来考虑,并引导学生注意作者是从视觉角度来刻画祥林嫂的。我想如果能把类似这样的“为什么”讲清楚,教学的收效或许会更大一些;学生如果能把类似这样的“为什么”领悟到,他的语文水平肯定会有较大的提高。从而真正把握语文学习的技能,并运用在往后的阅读、欣赏、写作中。
  二、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要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来,在做、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制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亲历亲为”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世界选择恰当的学习内容,把语文学科知识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同时开发当地的语文课程资源,使学生满怀兴趣地而又比较便利地投入到各种语文实践活动中,要通过多种途径为学生提供具体的现实情境,让学生走出课堂,置身于广阔的大自然,通过经历、实际操作与活动来获得丰富的体验。“自主发展”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意识,帮助、鼓励、指导学生的活动开展,重视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探索发现”要通过多种方式如组织参观、访问、考察、实验等为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促使学生学会利用条件、有效手段,通过多种渠道在开放的情境中自觉收集加工处理信息,协助学生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注重启发思路,提供线索,而不是把学生的探究引向一个已有的结论。“交往合作”要疏通交往渠道,为学生提供多种交往的机会,协调人际关系。
  三、学生需要学习、掌握的现代汉语基本知识
  词汇、语法是为欣赏、写作服务的。句式的选择,虚实词的运用是欣赏、写作的基本条件;此外,还需具备一些分析句子结构的基本技能。就词汇、语法方面来说,学生最需要的是两方面的知识:
  一是词语选择,在语文教学中,老师要让学生明白,在文章中可以用哪些词语,最好要用哪个词语,怎么用,还要让学生明白,在文章中,为什么可以用这些词语,为什么最好用这些词语,为什么这样用效果最佳。在词语教学中,人们常常举韩愈与贾岛的“僧推(敲)月下门”的事例。这充分说明了在欣赏、写作中注意词语选择和词语锤炼的必要性。
  二是句式选择的问题。句式的选择要根据刻画人物形象的需要以及句子的上下文语境的需要来选择。上文所谈到的对祥林嫂的描写就是一个典范。为什么要用几个短语来修饰限制,为什么不用一个长句来叙述。角度的选择,场合的差异决定了语句表达所选取的样式。选用什么样的句式,这跟文章的体裁、文章的主题、作者的风格是紧密相连的。所以,同样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达,不同的句式,其风格色彩、表达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了。恰当的选择句式,就能使文章最生动、最合适、最富表现力。学生掌握了这些语文技能对日后的语文学习,美文赏鉴就能轻而易举了。
  此外,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应注意引导学生充分重视虚词的运用。虚词教学不能脱离课文讲解、作文或练习评讲,不能孤立地给学生讲解某些常用虚词的功效、用法,而应该把虚词教学跟课文讲解、作文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这样,同学才爱听,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高中新课程标准即将出台之际,在我们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如何挽回不断流失的语文“美”的时候,我们有必要对今天的语文和明天的语文进行审视与展望,从而还原语文本来的面目。让学生充分地掌握语文技能,熟练地运用语文技能,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从而使中华千百年优秀的民族文化得以传承并发扬光大。
其他文献
摘 要:在人们物质生活日益丰足的今天,人们更加注重孩子素质的发展。社会发展,教育先行,素质教育的实施能满足信息化社会对于人才培养的更高要求。小学语文是学生素质与能力培养的基础阶段,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是其进行语文学习活动的有效保障,因此教学中只有不断的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应具有自主学习、自
小的时候,总是喜欢一边走路,一边读书.尽管为此没有少挨父母批评,可是书籍的魅力远远大于父母的威慑力,不仅继续毫无顾忌地走路读书,而且吃饭读书、躲存被窝里读书,上课的时
有声有色、直观形象、紧扣现代先进教育资源信息是现代远程教育手段的一大特点,应用多媒体能够加深对历史知识的印象,强化思维力度。把现代先进教育手段引入课堂,可以是复杂的内容简单化,使课堂的内容通俗化,历史学科所具有的过去性、具体性特点,积极运用这些手段,不仅可以加大教学密度,优化教学过程,也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事半功倍和“润
磐安县是我省26个欠发达地区之一,近年来,磐安县委、县政府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作为促进城乡统筹融合、破解农村发展难题、提升基层组织凝聚力战斗力的一项重要任务,积极探索符合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期刊
“朋友,我相信,欢歌将代替了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脸,富裕将代替了贫穷.康健将代替了疾苦,智慧将代替了愚昧,友爱将代替了仇杀,生之快乐将代替了死之悲哀,明媚的花园,将代替凄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朗读的指导。正确有感情的朗读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在入情入境的朗读中发现美,创造美,以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正确朗读;体会感情;以听促读;扮演角色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
2007年,我省率先在全国提出质量强省战略:提升产品质量,打造放心浙江;提升工程质量,打造安居浙江;提升服务质量,打造和谐浙江;提升环境质量,打造绿色浙江。10月23日,浙江省和
校本教育科研是基于学校(school-based)的教育研究,即以教育科学理论、方针、政策为指导,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实际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为对象,以行动研究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