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得的美好

来源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chellan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常一个人到公园散步。书上说:行走是最好的阅读。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秋高气爽的日子里,半绿半黄的叶子铺了一地,安然睡去,慢慢化成春泥,空气中弥漫着金黄的气息。凉风习习,直吹得人神清气爽。这时,我便也欣欣然走出了家门。
  公园的座椅很多,但不常有人来。一旁的石板边沿长了一丛虎耳草,一只蛐蛐常躲在里面唱歌。在紧挨的植物中我寻不到它的踪影,而它的叫声却在静静流淌的时光里显得格外清亮,像滑落青石板上的一线灵泉在歌声中迸开,一阕音符跃入耳中。我想它一定和《柳林风声》里的河鼠一样,在安静的地下有一个温暖舒适的小屋。花格子棉布窗帘悬在木质长窗上,窗子下有漂亮的沙发和玫红色的壁炉,冒着咖啡香气的小茶壶在炉子上“噗噗”地叫着……
  来往的人只寥寥几个,步履匆匆,无暇及此。于是,我斜倚在酒红色木质长椅上,打消了邀请路人倾听蛐蛐吟唱的念头,就这么安静地感受着蛐蛐不停歇的歌声。落日的余晖刚好透过树枝间的空隙洒落在我身上,带着一些暖意。偶尔和这个音乐家相遇,我有幸分享到它那快乐的音乐,空气中亦带着甜味。
  自从外公和外婆搬进城里,我就再没回过那儿时的院落。因为惦记着自己亲手栽下的一棵小桃树,我一路颠簸回到了那熟悉而又陌生的地方。
  到了才知道院子早已拆迁,变成了一块无人问津的草地。不过桃树还在,褪去了一身稚嫩,亭亭玉立,清秀如一袭白裙的翩翩少女。纯白的桃形花瓣,清丽而又妖娆地在春风中张扬,一树的灿烂辉煌,一树的欢声笑语。我看得目瞪口呆,耳畔却响起一阵窸窣的脚步声。蓦地回头,原来是曾住在一个院子里的老婆婆。她蹒跚地渐渐靠近,瘦弱如一段枯枝,皱纹遍布,白发满头。末了,她抬起头用有些浑浊的眼睛细细端详着我,略带惊喜地说:“丫头,原来是你!回来赏花?”她的声音带着一种岁月的沧桑感,像是穿透了云层,乘着风来到耳边,一种莫名的温暖徐徐笼上心头。我亦笑笑,有些不好意思地“嗯”了一声。蝉翼般的花瓣飘洒,纷纷扬扬,把老人的脸庞映得越发年轻,和绝美的景色一同印在了心底。
  生活可能就是一只豁了口的瓷碗,我们望得见岁月的憔悴与伤口。但请不要埋怨什么,总有一些微妙的幸福会和你偶然相遇,或許它就在你的身边,或许它还没有到来,那又有什么关系呢,期盼本身就是一次美丽的旅行。日光豆蔻,晓风清柳,安之若素,岁月静好。
  ‖重庆市八中宏帆初级中学‖指导教师:陈耀美
  散步,不但可以缓冲紧张的生活,让心灵放轻松,有时还会有意外的美好收获呢。作者正是在一次秋日傍晚的散步中,偶得了美好的体验——散步至公园,闲坐于座椅上,听躲在下面草丛里的蛐蛐的鸣唱,让她想起了《柳林风声》里快乐的河鼠,感受着那一刻难得的惬意;漫步于故居,看当年种下的桃树已然亭亭玉立,邻居老婆婆依然亲切地在树下打着招呼,这一切让她感受到昔日的幸福重来……
  如作者所言,“生活可能就是一只豁了口的瓷碗,我们望得见岁月的憔悴与伤口。”但只要给自己机会,哪怕仅仅是一次散步,总有一些微妙的幸福会和你偶然相遇。
  【适用文题】转角遇到美;意外的收获;散步……(平子)
其他文献
摘要:评论界对余华的长篇《第七天》有不少批评的声音,主要是认为《第七天》流于一种浮泛的新闻速递而缺乏文学之审美属性,但细读文本可知,余华《第七天》依然展现了其一贯的小说叙述才能,通过强化情境叙述、运用“多声部”叙述和言简义丰的审美风格而令作品中所营构的“生前”与“死后”两个世界互为镜像,引领读者对生离死别、生死错位之人生荒诞悲剧予以哲学反思,小说叙述的人物在阴阳两界之间游弋,叙事虚中有实,实中有虚
摘要:从1980年代开始,余华的小说就具有对现实文学“再现”的创作特征,这一特征一直延续至今。在以往对《兄弟》的论争中,人们都过于关注余华在这部作品中对于历史与现实的“正面强攻”,而忽视了历史也是某种现实,余华在对现实“再现”这一点上从未改变。换个角度来看,《兄弟》以及余华以往作品所引起的种种争议,根源在于作品中的“现实”对读者的阅读期待和审美惯性发起了挑战,而这种挑战也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21世纪
回家。楼梯口的门禁关着,透过落地玻璃,我看见门廊里,两个陌生男人正站在那儿聊天。其中面对着我的中年男人也看见了我,看到我要进楼梯洞口,他侧身,伸手,似要摁墙后面的门禁开关。而与此同时,我已经掏出门禁卡,刷了一下,“嘀——”一声,门开了。  推门而入,经过中年男人的身边时,我犹豫着要不要跟他道一声谢,因为我看出他是准备帮我摁门禁开关的。但我终究没有说出口,因为,我也清楚地知道,事实上,是我自己刷门禁
星期天,起得晚些  昨夜微涼,身体如年久失修的故乡老宅  久站腰间盘,久坐前列腺  中年的裂纹总想把我拦腰折断  但我一般都不去理会  一如既往地扫地  煮粥、翻看博客  一如既往地  有意避开想到你  我知道,生命短暂  死比生长久  所以我得先不动声色地用完生  空下来死,等你一起  流 年  你尽量不要喊我  此刻我躲在四楼的窗玻璃后  看对面楼道里走下来的女子  那个和大片阳光一起  走到
在云南的丽江古城遇见一块石碑,上面写着:天雨流芳。这是纳西族的语言,翻译成汉语就是:去读书吧。多美!  是的,上苍托先生转交给学生一把钥匙,一把打开书房、教室、眼界、心扉的钥匙:读书。读书,一件事,贯穿一个人的一生,也成就一个人的一生。  在如今的电子媒介时代,人对纸质书籍的阅读渐渐减少了。然而,抚摸一本书,不仅是用眼睛,还要用手指和心灵。春日的午后,在温暖的阳光下翻开一本好书,那些文字不端架子,
“中国历史离不开家,没有家就没有国,没有民族。中华民族的文明几千年来未曾中断,靠的就是家的延续。家要怎么传下来?家训是重要的内容。”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韩昇在《百家讲坛》畅谈《中华家训》,他的新书《良训传家——中国文化的根基与传承》也将重要的家训内容与历史人物、典故融为一体。“中国世家大族的历史和传世家训都告诉我们,只有文化才能让家族立起来,而家训则令家族传承下去,文化不绝。”这一期,鼹鼠老师和大家
赖声川和丁乃竺夫妇的婚姻是娱乐圈的佳话,他们结婚三十多年,共同创造了话剧《暗恋桃花源》上演30年生命力不衰的奇迹。对于爱情,丁乃竺也慷慨地分享,她说,爱是一种需要学习的能力,夫妻之间,首先要沟通,而沟通的前提条件是付出你的关心,还有尊敬。这种尊敬来自于“你怎么样我都接受你”的纯粹。  大家不要以为丁乃竺的见地是先天所得,非也,她也在媒体面前坦诚谈起过在青年时期对于婚姻的恐惧。丁乃竺的父亲是传媒界的
世界莫名地冷了下来,我开始怀念袅袅升腾的热气。  门口卖早点的铺子很早就开了,很久没有来过了。走进店里,依旧是那极简的陈设罢了。长凳被磨得发亮,桌子四边的缺角也平整而光滑,我看见门口那蓝底白字的招牌,孤零零地挂在清晨的寒风中。  习惯性地说:“一碗馄饨,一个小碗。”话音落的时候,我才想起,现在只是一个人来了,还拿什么小碗呢。刚想说话,又不自觉地停住了。  等待其实并不漫长,只是寒冷。手很凉,即使放
每年两会,总理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召开的中外记者会,吸引着来自全世界的目光。截至2016年3月,张璐已连续七年坐在总理旁边,担任翻译。七年里,这位外交部“高翻”,因准确翻译领导人引用的古诗词以及大方得体的形象而广为人知。  六年前的3月14日,“女神”张璐第一次出现在温家宝总理两会记者会上。高挑的身材,干练的短发,一身深色西装、宝蓝色衬衫,服饰妆容举止大方得体。  那天,张璐上了微博热搜,大批网友
外公的老屋坐落在一座小渔村里。村后是一条蜿蜒数里的江堤,江堤的另一侧,是浩浩荡荡的长江。江水很快很浑,是那种暗暗的浊黄。有时太阳从江面沉下去,会把这江水和天染得一样紫红。  外公是在一个傍晚登上堤顶看江的。他刚刚在城里治好了胃癌,回到老家来休养生息。我和父母谨慎地跟在后面,生怕他一个踉跄再出什么意外。  远处,太阳悬浮在江面上方,像熟透的红橘子,晕染着世界。我看得入了神,母亲叫了我一声,外公已走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