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角型小麦雄性不育系F1产生单倍体频率初探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f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3个二角型1B/1R小麦不育系ms(bicor)-83(37)65,ms(bicor)-偃师9号,ms(bicor)-80(6)和1个非1B/1R不育系ms(bicor)-90-110与不同基因型小麦非整倍体系列(单体、缺四体和重双端体)及8个不同的恢复系杂交,调查不育系本身和杂种F1产生单倍体的频率及其杂种F1代的育性恢复性.结果表明,二角型1BL/1RS不育系杂种F1代产生单倍体的频率与不育系自身1B/1R易位染色体组成有很大关系,亦与父本的染色体构成有关,父本的非整倍体系列有提高单倍体频率的趋势,
其他文献
为了建立T.Spelta 1Bs染色体育性基因Rf3和rfkl的分子标记辅助选育技术体系,提高选育效率,对T.Spelta 1Bs染色体上育性基因Rf3和rfk1进行AFLP分子标记研究。结果表明,利用AFLP技术
针对防洪工程的特点,根据实际发生的历史洪水灾害淹没调查资料,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推导出了工程防洪效益函数.通过蒙特卡罗模拟计算工程使用期的防洪效益,为工程设计阶段和
将400只1日龄艾维茵肉仔鸡随机分成4个处理,每处理5个重复,每重复20只鸡(公母各半);在基础日粮--小麦-酪蛋白-鱼粉型日粮中分别添加0.3,0.9和2.7 mg/kg生物素,以基础日粮为对
对典型旱农地区陕西长武县2002和2003年降水输入旱地农田生态系统的养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黄土旱塬区2002和2003年通过降水输入的氮素分别为6.72和10.80 kg/hm2;氮素输入
为了探索人工养殖条件对东北林蛙形态特征及生产性能的影响,从外部形态、体型指标及产油量 等方面对成体野生和圈养东北林蛙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与野生雌性林蛙相比,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