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技能大赛细则的研究,笔者认为职业院校应根据国家、省级技能大赛规程和信息,改革英语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把技能大赛同就业准入和升学等结合起来,以此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创造能力和职业能力,全面提升中职生的英语水平。
一、在教学内容上,注意体现生活趣味性和职业实用性
英语技能大赛的选材突出了生活的趣味性,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是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事物,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挥表达能力。而反思我们的英语教学内容,单词过于深奥,对话过于冗长,文章内容过于陈旧,对于在初中时英语基础就比较差的学生来说,上英语课无疑就是在听“天书”。作为教师,如何让学生乐于参与、敢于开口,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联系生活实际,把握学生兴趣,而不是一成不变、墨守成规地照本宣科。
另外,英语教学内容要体现职业的实际需要。职业学校的学生与普通高中的学生不同,毕业后要面向社会就业,所以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应有意识地与学生的专业技能、工作需要相结合。如旅游专业的学生应练习与游客交流,介绍风景名胜、风土人情等;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应练习前台、餐饮接待和结账付款等会话;电子商务学生需读懂相关外贸函电等。只有与学生的专业技能有机结合,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生的学习意志。
二、在教学方法上,创新听力和口语的教学方法
“听说领先,重在应用”是一条非常重要的英语教学原则,国家级、省级英语技能大赛也充分体现了这一原则。“情境交流”“职场应用”“职业风采”三个项目,均能考查学生的听与说的能力。英语教学中,“先单词、再句型、重语法、析全文”的传统教学方法显然无法适用于接受能力有限的中职生。“如何让学生愿意学”已成为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英语技能大赛的比赛内容及环节给我们今后的教学提供了重要启示:
1.“情境交流”环节
“情境交流”,这个环节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学生通过对图片的理解,明确图片隐含的职业意义,然后表述自己的认识和观点。反思英语教学,教师是否经常给学生发表独立意见的机会呢?根据多次听课发现,多数中职英语教师都运用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甚至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仅读单词,写句型,翻译下课文,就算完成了课堂教学任务。英语练习多以选择、填空为主,对话多以背诵全文为要求,一学期只布置几次英语作文,这一切都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成了做题的机器、死记硬背的内存。因此,日常教学中,教单词时要多让学生组词造句;教对话时要多让学生改编表演;鼓励学生要多学喜欢的英语歌曲、看喜欢的英语电影、读喜欢的英语故事。一位优秀的教师应该善于把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作为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2.“职场应用”环节
“职场应用”环节,让学生与学生之间有配合,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制订工作方案,完成工作流程。同时,让学生与评委之间有交流,从而培养交流能力。互动式教学,既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也包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情景教学法、交际教学法和任务教学法都能实现互动式教学。如学习如何推销商品,教师可以建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带一些他们喜欢的物品来,再从课文对话中找出一些有利于推销产品的语句,结合产品的特点,让学生推销自己的产品。采用任务教学法,学生不再是被指挥者,而是主动参与者,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会不断给予指导,进行师生互动;小组内成员之间会不断探讨、合作,进行组内互动。任务完成后,教师点评、学生互评,再次体现互动式教学。
3.“职业风采”环节
“职业风采”环节,颠覆了传统英语教学运用的考核方式,摒弃了纸笔作答,采用表演的方式,除了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还考查学生的台风仪表。通常情况下,学生在众人面前,都会羞于表达,害怕出丑,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情意因素,如动机、兴趣、情绪、意志等。美国心理学家特尔曼的“神童追踪研究”发现:情意因素与事业成就有密切的关系。特尔曼在800个男性被试者中,对成就最大的一组与成就最小的一组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两组最明显的差别在于他们的情意因素不同。成就最大的一组男性的情意因素,如进取心、自信、不屈不挠、完成任务的坚持性等方面,明显地高于成就最小的一组。情意因素作为个性心理动力,对人一生的发展和成就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来说,同样尤为重要。因此,动机对于学生来说是促进学习的一种重要动力,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一种自觉的、能动的、积极的心理状态。作为教师,教学工作的第一步,往往是应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等情意因素,引起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率,逐步实现学习目标。
三、在学习方式上,培养学生“七动”
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要“进行六大解放,把学生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我们要把学生从违背教学规律的状态中解放出来,主动寻求发展,就要在学习方式上培养学生学会“七动”。
1.动手做
在教学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物,比如英语课文中出现做实验等文章时,可以鼓励学生边做边重复课文中的关键词,加深学习印象。
2.动眼看
主要是指观察,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现象、状态、过程等,通过视觉获取丰富的感性形象,启发学生从已有知识中,发现新的规律,掌握新的特征。
3.动耳听
指听取教师讲授,依靠听觉获取信息。我们要求教师“精讲”,而不是满堂灌。情境的跌宕起伏,神态的全神贯注,情感的生动激扬,语调的抑扬顿挫,无不把学生引入科学圣殿,使他们在获得丰富知识的同时,也培育了崇高的情操,获得精神享受。
4.动情读
指在教师精心组织下,学生独立进行朗读。阅读在语文、英语教学中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强化阅读,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极为重要的途径。
5.动口议
是指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的讨论,是一种多项信息交流、思维相互碰撞的重要形式。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见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活动形式,更是开展探究性学习方式的重点。
6.动笔写
指完成书面体验形式。英语的四项基本技能“听、说、读、写”缺一不可,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善于引导学生写,包括作业、读书笔记、观察日记等,以促进认知结构的同化。
7.动脑思
思,也就是独立思考。为了创新,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各种形式的体验中,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为什么”,尤其要学会“否定”。应该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否定是一切创造力的起源,是思维狂欢节的序幕,是召唤新世界的号角,是文明大厦的基石。只有让学生开创性地思考,才能激发学生的无限潜力,才能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成为真正的主导者。
英语技能大赛已经成为中职英语教育教学改革的风向标,指引教学内容的改革,引导教学方法的创新。英语教师要以英语技能大赛为契机,打破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结合学生实际,打造具有职教特色的英语课堂,最终实现中职学生英语技能水平的全面提升。
(责编 陈 颖)
一、在教学内容上,注意体现生活趣味性和职业实用性
英语技能大赛的选材突出了生活的趣味性,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是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事物,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挥表达能力。而反思我们的英语教学内容,单词过于深奥,对话过于冗长,文章内容过于陈旧,对于在初中时英语基础就比较差的学生来说,上英语课无疑就是在听“天书”。作为教师,如何让学生乐于参与、敢于开口,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联系生活实际,把握学生兴趣,而不是一成不变、墨守成规地照本宣科。
另外,英语教学内容要体现职业的实际需要。职业学校的学生与普通高中的学生不同,毕业后要面向社会就业,所以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应有意识地与学生的专业技能、工作需要相结合。如旅游专业的学生应练习与游客交流,介绍风景名胜、风土人情等;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应练习前台、餐饮接待和结账付款等会话;电子商务学生需读懂相关外贸函电等。只有与学生的专业技能有机结合,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生的学习意志。
二、在教学方法上,创新听力和口语的教学方法
“听说领先,重在应用”是一条非常重要的英语教学原则,国家级、省级英语技能大赛也充分体现了这一原则。“情境交流”“职场应用”“职业风采”三个项目,均能考查学生的听与说的能力。英语教学中,“先单词、再句型、重语法、析全文”的传统教学方法显然无法适用于接受能力有限的中职生。“如何让学生愿意学”已成为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英语技能大赛的比赛内容及环节给我们今后的教学提供了重要启示:
1.“情境交流”环节
“情境交流”,这个环节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学生通过对图片的理解,明确图片隐含的职业意义,然后表述自己的认识和观点。反思英语教学,教师是否经常给学生发表独立意见的机会呢?根据多次听课发现,多数中职英语教师都运用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甚至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仅读单词,写句型,翻译下课文,就算完成了课堂教学任务。英语练习多以选择、填空为主,对话多以背诵全文为要求,一学期只布置几次英语作文,这一切都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成了做题的机器、死记硬背的内存。因此,日常教学中,教单词时要多让学生组词造句;教对话时要多让学生改编表演;鼓励学生要多学喜欢的英语歌曲、看喜欢的英语电影、读喜欢的英语故事。一位优秀的教师应该善于把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作为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2.“职场应用”环节
“职场应用”环节,让学生与学生之间有配合,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制订工作方案,完成工作流程。同时,让学生与评委之间有交流,从而培养交流能力。互动式教学,既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也包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情景教学法、交际教学法和任务教学法都能实现互动式教学。如学习如何推销商品,教师可以建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带一些他们喜欢的物品来,再从课文对话中找出一些有利于推销产品的语句,结合产品的特点,让学生推销自己的产品。采用任务教学法,学生不再是被指挥者,而是主动参与者,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会不断给予指导,进行师生互动;小组内成员之间会不断探讨、合作,进行组内互动。任务完成后,教师点评、学生互评,再次体现互动式教学。
3.“职业风采”环节
“职业风采”环节,颠覆了传统英语教学运用的考核方式,摒弃了纸笔作答,采用表演的方式,除了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还考查学生的台风仪表。通常情况下,学生在众人面前,都会羞于表达,害怕出丑,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情意因素,如动机、兴趣、情绪、意志等。美国心理学家特尔曼的“神童追踪研究”发现:情意因素与事业成就有密切的关系。特尔曼在800个男性被试者中,对成就最大的一组与成就最小的一组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两组最明显的差别在于他们的情意因素不同。成就最大的一组男性的情意因素,如进取心、自信、不屈不挠、完成任务的坚持性等方面,明显地高于成就最小的一组。情意因素作为个性心理动力,对人一生的发展和成就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来说,同样尤为重要。因此,动机对于学生来说是促进学习的一种重要动力,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一种自觉的、能动的、积极的心理状态。作为教师,教学工作的第一步,往往是应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等情意因素,引起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率,逐步实现学习目标。
三、在学习方式上,培养学生“七动”
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要“进行六大解放,把学生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我们要把学生从违背教学规律的状态中解放出来,主动寻求发展,就要在学习方式上培养学生学会“七动”。
1.动手做
在教学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物,比如英语课文中出现做实验等文章时,可以鼓励学生边做边重复课文中的关键词,加深学习印象。
2.动眼看
主要是指观察,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现象、状态、过程等,通过视觉获取丰富的感性形象,启发学生从已有知识中,发现新的规律,掌握新的特征。
3.动耳听
指听取教师讲授,依靠听觉获取信息。我们要求教师“精讲”,而不是满堂灌。情境的跌宕起伏,神态的全神贯注,情感的生动激扬,语调的抑扬顿挫,无不把学生引入科学圣殿,使他们在获得丰富知识的同时,也培育了崇高的情操,获得精神享受。
4.动情读
指在教师精心组织下,学生独立进行朗读。阅读在语文、英语教学中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强化阅读,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极为重要的途径。
5.动口议
是指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的讨论,是一种多项信息交流、思维相互碰撞的重要形式。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见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活动形式,更是开展探究性学习方式的重点。
6.动笔写
指完成书面体验形式。英语的四项基本技能“听、说、读、写”缺一不可,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善于引导学生写,包括作业、读书笔记、观察日记等,以促进认知结构的同化。
7.动脑思
思,也就是独立思考。为了创新,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各种形式的体验中,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为什么”,尤其要学会“否定”。应该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否定是一切创造力的起源,是思维狂欢节的序幕,是召唤新世界的号角,是文明大厦的基石。只有让学生开创性地思考,才能激发学生的无限潜力,才能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成为真正的主导者。
英语技能大赛已经成为中职英语教育教学改革的风向标,指引教学内容的改革,引导教学方法的创新。英语教师要以英语技能大赛为契机,打破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结合学生实际,打造具有职教特色的英语课堂,最终实现中职学生英语技能水平的全面提升。
(责编 陈 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