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自然优势 破解水源限制 大力发展东北粳稻产业

来源 :吉林农业·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hnt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世界水稻生产情况简介
   截止到2008年,全世界至少有114个国家生产水稻,总种植面积已达到15.9亿公顷。其中年种植面积超过100万公顷的国家有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韩国、孟加拉国、巴基斯坦、缅甸、泰国、越南、菲律宾、尼日利亚、巴西、美国等24个。种植面积最大的是印度,2008年曾达到4400万公顷(6.6亿亩),约占世界水稻总种植面积的27.7%。其次是中国,2008年水稻种植面积为2949.3万公顷(4.4亿亩),约占世界水稻总面积的18.6%。
   由于受种植面积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世界稻谷总产量的年度间变化幅度较大。2008年全世界稻谷总产量是68501.3万吨,其中90%以上产自亚洲。在亚洲各产稻国中,中国和印度的稻谷总产量最高,分别为19335.4万吨和14826万吨,占世界稻谷总产量的28.2%和21.6%,也就是说,世界稻谷总产量的一半产自中国和印度。
   世界水稻平均单产年度间虽有一定变化,但比总产量年度间变化要小的多,2008年平均单产是每公顷4.317吨,约合每667平方米287.8公斤。单产水平最高的国家是澳大利亚,全国平均为每公顷11.3吨。其次是美国,每公顷平均为7.7吨。单产水平较高的还有中国、日本和韩国,每公顷平均单产分别为6.61吨,68.9吨和7.39吨。
   水稻是中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稻米历来是中国人民的主食。中国水稻种植面积不足粮食作物总种植面积的30%,但稻谷产量却占粮食总产量的40%左右。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稻生产国,常年稻谷总产量约占世界稻谷总产量的30%左右。中国也是亚洲水稻单产最高的国家之一,平均单产仅次于韩国和日本,居第三位。
   1995年之前中国一直是水稻进出口国,但进口量大于出口量。1996年以后,中国成为水稻净出口国,1998年以后,成为世界第四大稻米出口国,到2008年出口76万吨,降至第六,对于稳定世界稻米市场发挥了作用。
   由此可见,发展水稻生产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保障中国的粮食安全和稳定亚洲社会,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中国水稻生产简介
   我国目前共有31个省、市、自治区种植水稻,其中近1000万亩以上种植面积的有湖南、江西、黑龙江、安徽、江苏、广西、四川、湖北、广东、云南、浙江、福建、贵州、吉林、辽宁、重庆、河南等17个省市。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我国的水稻种植面积为3.856亿亩,总产0.486亿吨,平均单产每667平方米126.1公斤。60年后的2009年水稻种植面积为4.45亿亩,总产1.95亿吨,平均每667平方米439公斤,比解放初期分别增长15.3%、301.2%和248.1%。目前的水稻总产与解放初比虽然增加了3倍,但如果1949年的人口为4亿计,目前人口是13亿的时,人均稻谷拥有量并没有增加。
   解放后水稻种植面积最大的年份是1976年5.433亿亩,总产最多的年份1997年2.007亿斤,单产最高的年份是2009年每667平方米439公斤。从每10年的水稻面积、总产和单产的比较看,面积从1976年开始持续减少的趋势,主要原因在工业和城市建设占用土地外,还在于南方有些省份的双季稻改单季稻有直接关系。虽然面积减少,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对水稻单产大副提高,单产对于水稻总产的贡献率大副提升,总产的减少幅度有所减缓。但是全国平均单产从1999~2009年的10年间只提高3.8%,如面积继续减少时,单产的提高速度很难弥补总产减少的幅度。再加上人口增加后的消费量,我国水稻生产面临极大挑战。
  
   三、我国粳稻生产简介
   世界水稻面积中籼稻占92.8%,粳稻占 7.2%。稻谷总产中籼稻占87.8%,粳稻占12.2%。中国水稻面积中籼稻占73%,粳稻占 27%。稻谷总产中籼稻占70%,粳稻占30%。商品稻谷中籼稻占60%,粳稻占40%。我国60%左右居民口粮消费以稻米为主,80%以上的稻谷用作口粮消费,粳稻更是几乎全部作为口粮使用。
   近20年我国人均年消费粳米从35斤增加到60多斤,特别是中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粳米消费量增加趋势明显。这表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无论城乡、不分南北,吃粳米的人越来越多,粳米消费需求快速增长是大势所趋。国家的稳定看粮食,粮食的稳定看稻米,稻米的稳定看粳米。满足我国粳米消费增长的需求,必须立足国内。全世界生产粳稻的国家不到10个。粳米国际贸易量仅50亿斤左右,主要出口国为美国、埃及、澳大利亚等,主要进口国和地区为日本、韩国及台湾地区。可见,靠进口调剂的余地几乎没有。
   东北粳稻在全国粳稻生产供应中举足轻重。东北气候条件适宜粳稻生产,东北粳稻以产量高、米质优、商品量大,享誉全国。东北稻米外销势头强劲增长,在凸显稳定粮食市场重要作用的同时,也促进了东北粳稻生产的发展。2009年东北三省粳稻面积5929.1万亩,产量517亿斤,分别占全国的46.7%、41.8%,在东北为代表的北方粳稻、江苏为代表的南方粳稻和云南为代表的高原粳稻的三大优势产区中东北粳稻遥遥领先。种植粳稻,也成为东北稻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
  随着粳米消费的全国性局面的形成,2003年以来粳米价格一路上扬,近两年的粳米价格更是人们的预想之外。由于粳稻价格的飙升,近几年全国性发展粳稻的局面已经形成。今后我国进一步扩大粳稻生产,无论面积还是单产,都有潜力可挖。南方稻区来说主要是选育适合的品种,就可以大面积扩大粳稻种植面积。东北来说只要破解了水源的制约,粳稻面积仍有千万亩的扩展空间;只要科技的进一步发展和落实,粳稻单产仍有几十甚至上百斤的提升可能。大力发展粳稻生产,是国之所需,民之所盼,势之所迫,路之所在。
其他文献
长白山管委会成立以来,基础设施有很大改善,群众居住条件明显改善。几年来,长白山管委会把“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龙头工程和有效载体,整合各方资源,不断加大推进力度,整治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效。池北区二道村,池西区东参村、西参村相继被确定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后,我区新农办紧紧抓住这一难得的发展机遇,严格按照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确定了“农业强基、项目搭台、产业富民、和谐共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