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我国交通运输领域当中,民航运输作为一种较为新型的运输形式,以其高速、便捷等优势,得到了十分迅速的发展。近年来,随着民航空中流量的不断增加,对于民航安全a风险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在影响民航安全的因素当中,航班延误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因此,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航班延误与民航民航安全风险之间的关系,然后针对航班延误的问题,对相应的民航安全风险管理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航班延误;民航;安全风险管理
前言: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我国民航领域的发展和进步速度已经远远超出世界平均发展速度。截止到2012年,我国民航已达到了3.2亿人次的旅客运输量,总的运输周转量已经达到了611亿吨公里。随着民航事业的高速发展,机场建设和飞机数量都在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目前,我国民航领域的规模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分布密度和服务能力都在不断提高,现代化程度也在不断的加强。然而,在这一过程中,航班延误已经成为了一个影响民航安全风险管理的重要因素。对此,应当加强相关方面的研究,从而确保民航事业的安全发展。
一、航班延误与民航安全风险之间的关系
(一)可能性
航班延误具有积累性的特点,因此,发生这种情况的时候,会占用更多的航空资源,因此会给民航运行带来安全风险。在民航运行的过程中,一旦发生航班延误,将会打乱原有的停机位分配、跑道调度、航班进离港等工作的正常秩序。这些调度活动具有极高的复杂性,当发生航班延误的时候,这些工作本身将会受到很多随机因素的影响。而各项工作之间又会产生相互影响,从而增加了民航资源调度的复杂性。而如果发生大量的航班延误现象,调度工作的复杂性将会成倍增长,从而造成巨大的民航安全风险。另外,在对资源进行重新调度的过程中,其目标主要是缩短航班的延误时间、减少航班的延误率,而对于安全性的把控,则有可能会被忽略[1]。
另一方面,航班延误将会导致机场滞留大量的旅客,从而影响到机场的安全保障和控制。机场的工作人员在面临巨大工作压力的基础上,很可能会发生工作事物,从而对民航安全造成不良的影响。尤其是近年来,机场滞留旅客的违法事件明显增多,也有力的证明了这一点。从机场管理角度来看,对于航班延误等航空事故,我国还缺乏有效的应对措施。从机场工作人员的角度来看,航班延误将会对其造成更大的工作压力,使其在工作过程中出现错误的几率大增,也容易发生由于人为原因造成的安全事故。
(二)必然性
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法国数学家创造出了突变理论。该理论的作用是在连续发展过程中,对突然出现的变化现象、以及连续变化与突然变化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基于这一理论,在发生民航安全事故的时候,系统的状态由安全转变为危机,实际上,这也是一种突然变化[2]。在安全生产系统的人为失误、不良环境、设备失控、环境突变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就会引发安全事故。航班延误作为一种现象,能够造成很多不良的影响,在民航安全系统当中,将会引起一些因素的连续变化,从而导致系统的状态发生突然变化,以至于引发安全事故。
(三)共因性
在航班延误和机场安全风险之间,存在着十分复杂的相互联系。这是由于,从运行主体管理的角度来看,航班正常和民航安全基本上是一致的,同时二者也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民航安全系数越高、航班的正点率就会越高。反之,如果航班正点率降低,将会导致民航安全的下降。如果发生航班延误,将会影响到配套设备和技术、航空公司的运营、空域管理等方面。在各个系统当中,旅客、工作人员等都会或多或少产生不良的情绪,进而影响民航整体运作秩序,产生安全风险。另外,人为干扰、恶劣天气等原因,是造成航班延误的重要因素,而这些因素同样也会影响民航安全。
在航班延误和民航安全风险之间,由于存在着系统与环境、主体与客体等方面的关系,因此,应当在同一个理论框架之下,对其进行系统性的研究,对二者的共同因素进行分析,并对其内在的关联机理进行探讨[3]。在航班延误当中,复杂的影响因素和由此可能带来的安全风险,是难以完全避免的。因此,应当对安全风险评估的相关技术与方法进行研究。在实际操作中,可以对航班延误和民航安全风险评估的模型进行建立,然后在民航SMS建设中进行应用,从而寻找到控制民航安全风险的有效策略。
二、针对航班延误的民航安全风险管理
(一)安全风险的分析
在航班延误的情况下,对民航安全风险的管理,其重要的基础是对安全风险进行分析。在实际工作中,这一过程为安全评估提供了重要的先决条件。潜在的可能引发事故的不安全因素,就是安全风险。而要想对安全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首先就应当能够辨识安全风险,并对其种类加以明确。在航班延误的情况下,通过深入的研究民航系统,从而对安全风险的原因和可能造成的后果进行分析,并且对发生安全事故的几率以及其可能造成的损失进行评估,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事故预防。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对风险的辨别范围和分析对象进行明确,对国内外机场安全运行的标准和规定进行收集,同时了解相关设备设施的技术和数据要求,对环境状况、气象条件、地理条件等进行掌握[4]。在此基础上,利用相关的手段,找出航班延误可能引发的民航安全事故,并加以预防和控制。
(二)安全风险的评估
在发生航班延误的情况之下,进行民航安全风险的评估,应当基于分类、分析、辨别风险,结合评估对象的复杂程度、理想的安全评估目标等,采用适当的策略与方案,定性与定量的评估安全风险的可接受性。在实际工作中,为了能够更好的解决航班延误的问题,加强民航安全的保障效果,可以对多种不同的评估方法进行综合利用,从而更加完善、系统的进行安全风险评估。此外,对于发生安全风险的严重程度、可能性等,进行相应的分级处理。在安全管理当中,要将较为突出的因素当中重点问题来对待。
(三)安全风险的控制
基于民航安全風险的识别和安全风险评估,结合安全风险的具体控制目标,在实际控制中,应当选择最为适当的策略和措施。在发生航班延误的条件下,分析和评估民航安全风险,根据得出的结果,对具体的安全风险控制方案进行制定。将航班延误这一事件作为即定条件。如果民航安全风险达到了一定标准之上,就必须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5]。如果安全风险没有达到相应的标准,则应当对其进行实时监控,避免其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引发安全事故。如果针对航班延误所产生的民航安全风险无法提前排除,就应当事先建立相应的应急预案,同时加强安全风险监控,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就进行及时处理,从而确保民航运输的安全。
结论:在当前社会中,民航运输是我国最为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之一,其便捷性和效率性都是其它交通运输方式无可比拟的。在民航运输的实际进行中,随着近年来航班数量的不断增加,由航班延误所引发的民航安全风险也大大增加。因此,应当针对航班延误,对相应的民航安全风险管理进行细致的研究,从而确保民航运输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晨. 基于航班延误的民航安全风险管理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
[2]陈沁郁. 基于旅客需求的航班延误的服务补救措施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4.
[3]由欣. 航班延误下的机场安全风险管理[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 [4]沙沛. 基于航空公司内因航班延误预警系统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1.
[5]杨智. 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风险预警决策模式及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
关键词:航班延误;民航;安全风险管理
前言: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我国民航领域的发展和进步速度已经远远超出世界平均发展速度。截止到2012年,我国民航已达到了3.2亿人次的旅客运输量,总的运输周转量已经达到了611亿吨公里。随着民航事业的高速发展,机场建设和飞机数量都在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目前,我国民航领域的规模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分布密度和服务能力都在不断提高,现代化程度也在不断的加强。然而,在这一过程中,航班延误已经成为了一个影响民航安全风险管理的重要因素。对此,应当加强相关方面的研究,从而确保民航事业的安全发展。
一、航班延误与民航安全风险之间的关系
(一)可能性
航班延误具有积累性的特点,因此,发生这种情况的时候,会占用更多的航空资源,因此会给民航运行带来安全风险。在民航运行的过程中,一旦发生航班延误,将会打乱原有的停机位分配、跑道调度、航班进离港等工作的正常秩序。这些调度活动具有极高的复杂性,当发生航班延误的时候,这些工作本身将会受到很多随机因素的影响。而各项工作之间又会产生相互影响,从而增加了民航资源调度的复杂性。而如果发生大量的航班延误现象,调度工作的复杂性将会成倍增长,从而造成巨大的民航安全风险。另外,在对资源进行重新调度的过程中,其目标主要是缩短航班的延误时间、减少航班的延误率,而对于安全性的把控,则有可能会被忽略[1]。
另一方面,航班延误将会导致机场滞留大量的旅客,从而影响到机场的安全保障和控制。机场的工作人员在面临巨大工作压力的基础上,很可能会发生工作事物,从而对民航安全造成不良的影响。尤其是近年来,机场滞留旅客的违法事件明显增多,也有力的证明了这一点。从机场管理角度来看,对于航班延误等航空事故,我国还缺乏有效的应对措施。从机场工作人员的角度来看,航班延误将会对其造成更大的工作压力,使其在工作过程中出现错误的几率大增,也容易发生由于人为原因造成的安全事故。
(二)必然性
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法国数学家创造出了突变理论。该理论的作用是在连续发展过程中,对突然出现的变化现象、以及连续变化与突然变化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基于这一理论,在发生民航安全事故的时候,系统的状态由安全转变为危机,实际上,这也是一种突然变化[2]。在安全生产系统的人为失误、不良环境、设备失控、环境突变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就会引发安全事故。航班延误作为一种现象,能够造成很多不良的影响,在民航安全系统当中,将会引起一些因素的连续变化,从而导致系统的状态发生突然变化,以至于引发安全事故。
(三)共因性
在航班延误和机场安全风险之间,存在着十分复杂的相互联系。这是由于,从运行主体管理的角度来看,航班正常和民航安全基本上是一致的,同时二者也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民航安全系数越高、航班的正点率就会越高。反之,如果航班正点率降低,将会导致民航安全的下降。如果发生航班延误,将会影响到配套设备和技术、航空公司的运营、空域管理等方面。在各个系统当中,旅客、工作人员等都会或多或少产生不良的情绪,进而影响民航整体运作秩序,产生安全风险。另外,人为干扰、恶劣天气等原因,是造成航班延误的重要因素,而这些因素同样也会影响民航安全。
在航班延误和民航安全风险之间,由于存在着系统与环境、主体与客体等方面的关系,因此,应当在同一个理论框架之下,对其进行系统性的研究,对二者的共同因素进行分析,并对其内在的关联机理进行探讨[3]。在航班延误当中,复杂的影响因素和由此可能带来的安全风险,是难以完全避免的。因此,应当对安全风险评估的相关技术与方法进行研究。在实际操作中,可以对航班延误和民航安全风险评估的模型进行建立,然后在民航SMS建设中进行应用,从而寻找到控制民航安全风险的有效策略。
二、针对航班延误的民航安全风险管理
(一)安全风险的分析
在航班延误的情况下,对民航安全风险的管理,其重要的基础是对安全风险进行分析。在实际工作中,这一过程为安全评估提供了重要的先决条件。潜在的可能引发事故的不安全因素,就是安全风险。而要想对安全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首先就应当能够辨识安全风险,并对其种类加以明确。在航班延误的情况下,通过深入的研究民航系统,从而对安全风险的原因和可能造成的后果进行分析,并且对发生安全事故的几率以及其可能造成的损失进行评估,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事故预防。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对风险的辨别范围和分析对象进行明确,对国内外机场安全运行的标准和规定进行收集,同时了解相关设备设施的技术和数据要求,对环境状况、气象条件、地理条件等进行掌握[4]。在此基础上,利用相关的手段,找出航班延误可能引发的民航安全事故,并加以预防和控制。
(二)安全风险的评估
在发生航班延误的情况之下,进行民航安全风险的评估,应当基于分类、分析、辨别风险,结合评估对象的复杂程度、理想的安全评估目标等,采用适当的策略与方案,定性与定量的评估安全风险的可接受性。在实际工作中,为了能够更好的解决航班延误的问题,加强民航安全的保障效果,可以对多种不同的评估方法进行综合利用,从而更加完善、系统的进行安全风险评估。此外,对于发生安全风险的严重程度、可能性等,进行相应的分级处理。在安全管理当中,要将较为突出的因素当中重点问题来对待。
(三)安全风险的控制
基于民航安全風险的识别和安全风险评估,结合安全风险的具体控制目标,在实际控制中,应当选择最为适当的策略和措施。在发生航班延误的条件下,分析和评估民航安全风险,根据得出的结果,对具体的安全风险控制方案进行制定。将航班延误这一事件作为即定条件。如果民航安全风险达到了一定标准之上,就必须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5]。如果安全风险没有达到相应的标准,则应当对其进行实时监控,避免其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引发安全事故。如果针对航班延误所产生的民航安全风险无法提前排除,就应当事先建立相应的应急预案,同时加强安全风险监控,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就进行及时处理,从而确保民航运输的安全。
结论:在当前社会中,民航运输是我国最为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之一,其便捷性和效率性都是其它交通运输方式无可比拟的。在民航运输的实际进行中,随着近年来航班数量的不断增加,由航班延误所引发的民航安全风险也大大增加。因此,应当针对航班延误,对相应的民航安全风险管理进行细致的研究,从而确保民航运输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晨. 基于航班延误的民航安全风险管理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
[2]陈沁郁. 基于旅客需求的航班延误的服务补救措施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4.
[3]由欣. 航班延误下的机场安全风险管理[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 [4]沙沛. 基于航空公司内因航班延误预警系统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1.
[5]杨智. 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风险预警决策模式及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