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词义引申在传统小学文献中常被误为文字的假借,以"釐"一词意义引申系列为例:清儒《说文》四大家及当代较为有影响的两部通假字典对"釐"本义、假借义和引申义有不同认定。但结合甲、金文对"釐"字形义的释读,"釐"之真正本义应为"以手扑麦脱粒",其"治理"、"家福"和"延引"都是其引申义。在"釐"一词内部各个不同引申义当中,关系相对疏远的不同引申义受源于"釐"一词不同的词义特点(即所指客观事物的不同特征)。如若忽略这点,词义引申常常会被误认为是文字假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