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枣到底能不能防治缺铁性贫血?

来源 :家庭科学·新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z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看到一篇文章,作者是一位搞营养的专家,他说大枣不能防治缺铁性贫血,吃干大枣对纠正或预防缺铁性贫血并无作用。他还认为,“长在人身上的病,不会因为看中医和看西医而有所不同。病是一样的病,中医西医看法不同,治法不同,这个好理解。但我要说,缺铁性贫血(血红蛋白低),不管你怎么辨证,大枣无效。”
  那么,大枣到底能不能防治缺铁性贫血?
  中西医术语别混了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临床上极易出现的两种医学术语混用的问题,因为很多争论都是因为概念混淆、关系混乱引发的。在中国现实社会中,存在两种医学体系,这是历史形成的客观事实。无论患者还是医生,都会受到两种医学体系的影响,由于这两种医学体系源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对于人体生命现象、病理表现、防治方法的认知有着很大的不同。
  对于病症的描述与治疗,中医西医两种医学体系所给的概念既相互联系,又相互交叉。中医的一种疾病或证型可以出现在西医的多种疾病之中,而西医的一种病可以按中医辨证标准分成若干证型。在此举个例子说明一下:临床上西医大夫按照统一标准将患者诊断为高血压病,中医对于诊断为高血压病的患者按照辨证标准可将他们分为肝肾阴虚、痰浊内阻、肝阳上亢、肝火上炎等不同证型,而中医证型气滞血瘀可见于西医的冠心病、脑卒中、肾炎、病毒性肝炎、胃溃疡、胃炎等患者。换句话说,同样是被西医诊断为高血压病的患者,如果找中医来看,中医大夫必然会按中医的思路分成不同的临床表现类型(证型),然后针对不同证型采取不同的治疗原则进行组方用药,这一点恰恰是中医个性化诊疗方案的前提,只有这样分型,才能制订出适于每位患者自身情况的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进而让临床表现不同的患者(尽管患者均被诊断为西医的某种疾病)均能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中西医眼中的大枣有何不同
  明白了上述道理之后,我们再谈具体问题。关于大枣用于贫血的防治,必然要搞清是按照中医的理论使用大枣,还是按照西医的理论使用大枣,因为临床大夫所依据的医学理论不同,大枣的功效与用法也有所不同。如果按照中医的理论使用大枣,它是补气养血之佳品,又可食用,典型的药食两用的品种,它通常用于气血两虚证的患者,而中医所指的气血两虚证患者未必特指西医的缺铁性贫血患者,凡是具有气血两虚表现(乏力气短、爱出虚汗、面色无华、头晕眼花、心悸怔忡、失眠健忘、月经量少、舌淡苔白、脉沉细弱等)的患者,无论西医诊断为何种病,均可用大枣补血,当然中医治疗气血虚患者不会只用大枣,大都配合其它补血中药加强药力。
  反过来,缺铁性贫血是西医的诊断,这类患者在中医看来未必都是气血虚证患者,也许是实证,也许是阳虚证,如果不属于气血两虚证患者,使用大枣就不适宜了。因此,大枣能不能防治缺铁性贫血患者,主要取决于患者的中医临床辨证是否属于气血两虚证,而非大枣是否含有足够的铁元素,中医运用大枣防治贫血,也不是因为大枣中含有铁元素,而是因为大枣具有甘温滋补、健脾养血之功效。
其他文献
周五接到一个老同学的电话。他说,单位前两天请一位专家来院里做了一次讲座,听后现在都不知道能吃什么了,最令人无法接受的是建议每天只吃6克盐,说这样可以防止高血压的发生,连炸薯片、午餐肉、鸡精都不让吃啦,谁受得了啊!  是的,我国2007版的《中国居民膳食宝塔》中,规定我国成年人每日食盐摄入就是6克,许多人就会认为每天6克盐才安全,多了就会患上高血压。其实并不完全如此,高血压首先和遗传有很大关系,其次
“阿姨”是当今社会生活中使用频率非常高的社交称谓词语之一。现今学界对其研究相对较少,对该称谓词典中的释义也尚存在一些讨论,加之“阿姨”称谓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着不少问
张炜是一位注重心灵探索和文化省思的作家,他不断寻求艺术的创新和突破。本文选取他三十年来最有代表性的三部长篇小说《古船》、《九月寓言》、《丑行或浪漫》,通过具体的文本
苏童是当代文学史上一位很有特色的作家。在其三十年的创作历程中,小说风格几经转变,曾先后被定位在先锋文学、新历史主义小说、新写实小说等文学阵营中。但是,不管外在文学形式
本文以建安时期文人乐府诗为研究对象,以诗歌与音乐的关系为切入点,细致深入地考察了此期文人乐府诗的发展与演化。建安文人乐府紧承汉乐府而来,在发展初期与音乐仍保持同步的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