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普惠金融如何影响城乡文化消费差距?

来源 :农村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bb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基于2011~2018年省际面板数据,采用GMM模型和分位数回归方法对数字普惠金融与城乡文化消费差距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实证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中国城乡文化消费差距的影响表现为先扩大后缩小的“倒U型”曲线,其拐点约出现在2016年.分位数回归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高分位数城乡文化消费差距的收敛作用更明显.进一步研究还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文化消费水平的拉动作用强于城镇,且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文化消费差距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东部比西部地区的“倒U型”拐点出现在更早时期和数字普惠金融水平更高的位置,中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城乡文化消费差距的拐点在样本期内尚未出现.本文的研究推动了对数字普惠金融如何影响城乡文化消费差距的理解.
其他文献
顶层设计是运用系统论的方法,从全局的角度,对某项任务或某个项目的各方面、各层次、各要素的统筹规划,以集中有效资源,高效快捷地实现目标.顶层设计作为工程学术语,现已成为我国新的政治名词,被各行各业广泛使用.本文回顾了“十三五”时期全国农垦,特别是黑龙江垦区在中央层面顶层设计引领、省级层面顶层设计推动、农垦层面顶层设计落实上依法改革的实践和取得的成效,为今后做好农垦改革发展“后半篇文章”提供经验借鉴.
在过去百余年间,以英美为代表的福利国家大致经历了从单一的“社会取向”“政府取向”到“市场取向”的福利观,进而转向综合的“社会取向”福利观的范式演变历程,其政策实践包括实施差异化济贫政策,强化贫困地区经济开发,缓解区域发展差距;把握教育与就业两大环节,提高贫困人口人力资本,强化贫困群体内生动力和能力;甄别有无劳动能力贫困者,完善社会福利制度,构建分类救助帮扶体系.英美国家在其相对贫困治理中出现的“政府失灵”“社会失灵”“市场失灵”“福利依赖”“福利欺诈”以及“模糊责任”等社会问题,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基于我国
北大荒集团黑龙江前哨农场有限公司以深化改革为统领,紧紧围绕北大荒集团“1213”高质量发展工程体系和“32366”任务体系战略要求,深入分析当前存在的优势和劣势,创新提出“136”工作模式,强化战略引领,实施创新驱动,开创企业改革发展新局面.
当前政府主导下推动的农业转移人口宅基地退出项目,其相关权利主体包括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业转移人口,不同权利主体围绕农村宅基地退出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本文以博弈论为指导,在明确各权利主体利益及风险的基础上,建立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农业转移人口的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并运用博弈论对利益相关方的博弈关系进行分析,从而找到各利益主体在宅基地退出过程中的选择偏好.就中央和地方而言,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宅基地退出中的博弈焦点主要集中于中央政府多目标与地方政府单目标之间的矛盾.地方政府在整个博弈中
本文立足脱贫摘帽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使用“能力-资源”分析框架,结合Barretta &.Constas提出的推进策略分类识别方法,分析了原深度贫困山区农村在新时期、新阶段构建经济韧性的一般逻辑.以四川省凉山州卢家营盘村作为样本,调查总结了一个西部山区村庄通过“整合三种资源、利用三种能力”,建构经济韧性并努力实现可持续反贫推进策略的阶段性经验,最终得到了几点启示.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要求在治理体系现代化背景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而要实现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要抓手之一.鉴此,作为产业项目实施责任主体的村级干部也必将会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即是在这一政策背景下,以两个不同类型项目输入农村过程为依托,进而表征村级干部在新时代推进项目实施过程中正式权力实践过程的多重样态,即对于不同类型村民群体而采用差别化权力实践策略.其中,正式权力正式行使对象主要是“积极响应型”村民群体,正式权力非正式行使对象主要是“中性相应型”村民群体,正式权力强化行使对象主要是“消极响应型”村民群体
健全面向小农户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探索大国小农情势下“谁来种地、如何种地”问题的有效解决方式.基于农业价值链视角研究发现:服务组织通过资源纵向整合和横向主体联盟构建了生产要素供应链和农业社会化服务链,农户作为供应链的“起点”和服务链的“终点”与服务供应商共置于一个服务平台,将农户作为农业价值链的重要一环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协同机制.这种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的推广,需要企业具有整合和服务农民的规模、调动乡村精英参与农业现代化的积极性、农户主动与现代农业衔接的意识,也需要公共政策和市场法律环境等外部条
现阶段大量农地转入户未能在扩大经营规模的同时实现地块的连片集中.本文从地块规模门槛视角将农地特征划分为绝对连片、适度连片和分散化三种类型,并利用湖北省农地转入户的调查数据分析了不同地块规模门槛标准下的农地连片情况,后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考察了各地块规模门槛标准下不同农业生产效率指标在三种农地连片水平间的差异.研究结果显示:农地连片集中有助于农户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且适度连片的效果优于绝对连片.现行农业技术水平和生产方式下,将最小地块规模增大到5~8亩有利于水稻种植户获得较高的综合农业生产效率.因此,大小农户
在黑土耕地质量退化问题日益严重的现实背景下,笔者利用吉林省黑土区680户农户调查数据,分析政府规制和社会规范及其交互项对农户实施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的影响,并揭示不同兼业类型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的群体差异性.结果 表明:第一,政府规制和社会规范可以有效地促进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实施.第二,政府规制和社会规范对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存在交互影响,二者之间呈现一定的互补效应.第三,农户分化对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具有显著影响,不同兼业类型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并随着兼业程度的增加政府规制和社会规范等对
本文利用CFPS2018的数据,实证研究了非正规金融对农村地区农户脱贫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收入贫困和消费贫困两种贫困维度下,非正规金融均能正向显著地促进农户脱贫;上述脱贫效应对不同类型农户、不同地域存在差异.结果 显示,从农户类型来看,非正规金融对农户的脱贫效应集中在非农户中;从地域划分来看,非正规金融主要对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农户存在显著的脱贫效应,而对东部地区无显著作用.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本文对我国非正规金融规范发展和服务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