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温中湿烘烤工艺对云烟87烟叶烘烤质量的影响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qiang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为探索中温中湿烘烤工艺对水城主栽品种云烟87烟叶烘烤质量的影响,采用2种烘烤工艺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2种烘烤工艺在烘烤耗能方面相当,中温中湿烘烤工艺较常规三段式烘烤工艺有利于降低烟叶中的烟碱含量,对烟叶的香气质、吃味、杂气方面有改善作用,同时对烤后烟叶的均价、上等烟比例、上中等烟比例提高明显。
  关键词 中温中湿;烘烤工艺;云烟87;烘烤质量
  中图分类号 S5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3-0235-01
  随着烤烟生产的发展,筛选优化烟叶烘烤工艺,提升烟叶风格特征、品质特征及卷烟工业可用性越来越重要[1-4]。高 远等[5]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建立了烟叶香气质量评价模型,认为低温中湿变黄有利于提高中部叶的香气质量。本试验结合工业需求和烟叶生产实际,进行了烘烤工艺对比,以期为水城主栽品种云烟87的适宜烘烤工艺确定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于2016年在水城县野钟乡进行,供试烤烟品种为云烟87,4月28—30日移栽,株行距为110 cm×50 cm,烟叶生产技术按照《六盘水市烤烟生产技术标准》执行。烘烤设施为上升式大型密集烤房。
  1.2 试验方法
  试验设示范与对照2个处理。示范:中温中湿烘烤工艺,具体工艺如表1所示;对照:常规三段式烘烤工艺,具体工艺如表2所示。在烘烤工场选取10座烤房,其中5座进行中温中湿烘烤,另外5座进行常规三段式烘烤,供试田间烟叶素质基本一致,按照适时采收的原则分别对下部、中部、上部烟叶进行采收,分类绑杆、上炕。
  2 结果与分析
  2.1 2种烘烤工艺对烤后烟叶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
  将2种烘烤工艺烤后烟叶化学成分进行比较,由表3可知,示范中X2F、C3F、B2F的烟碱含量分别较对照的低0.13、0.48、0.10个百分点,其他化学成分协调,说明采取中温中湿烘烤工艺有利于降低烟叶的烟碱含量。
  2.2 2种烘烤工艺对烤后烟叶感官质量的影响
  由表4可知,不同部位烤后烟叶的感官质量综合得分示范均大于对照,其中示范X2F综合得分40.5分,高于对照0.9分;示范C3F综合得分41.0分,高于对照0.7分;示范B2F综合得分39.6分,高于对照0.4分。主要表现为示范中的各部位烟叶的香氣质、吃味、杂气方面均稍高于对照,香气量和刺激性方面基本一致。
  2.3 2种烘烤工艺的耗能及经济效益
  对2种烘烤工艺的烘烤耗能和烤后烟叶的经济效益进行对比,由表5可知,采取不同的烘烤工艺时,平均每房烟叶的烘烤耗煤量和耗电量相当;与对照相比,示范烟叶均价高1.5元/kg,上等烟比例高4.8个百分点,上中等烟比例高5.9个百分点。
  3 结论与讨论
  通过采取2种不同的烘烤工艺,对水城县主栽烤烟品种云烟87烤后烟叶的化学成分、感官质量、经济效益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2种烘烤工艺在烘烤耗能方面相当,中温中湿烘烤工艺较常规三段式烘烤工艺有利于降低烟叶中的烟碱含量,对烟叶的香气质、吃味、杂气方面有改善作用,同时对烤后烟叶的均价、上等烟比例、上中等烟比例提高明显。
  崔国民等[6]研究认为,多阶梯中温中湿烘烤有利于提高烤后烟的感官质量,与试验结果相符。但中温中湿烘烤工艺在水城县的应用需结合当年的气候及采烤鲜烟叶的素质进行灵活操作,才能达到“中温中湿变黄、慢速升温定色、延时干叶增香、弱风干筋保香”的目的,实现烟叶烤黄、烤软、烤香,提高烟叶质量,满足工业需求,提高烟农收益。针对中温中湿烘烤工艺对水城县云烟87其他品质因素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4 参考文献
  [1] 谢鹏飞,邓小华,曾中,等.密集烘烤关键温度点湿度控制对烤烟理化性状的影响[J].天津农业科学,2012,18(5):95-99.
  [2] 詹军,武圣江,贺帆,等.密集烘烤干筋期温湿度对上部烟叶外观质量和内在品质的影响[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11,46(6):29-35.
  [3] 詹军,张晓龙,周芳芳,等.低温变黄与干筋烘烤工艺对中上部烟叶质量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12,42(11):155-160.
  [4] 张丽,刘本坤,邹登相,等.不同烘烤工艺条件下烟叶淀粉含量变化规律的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2012(21):89-92.
  [5] 高远,宋朝鹏,杨义方,等.不同烘烤工艺烤烟香气质量的主成分分析[J].江西农业学报,2009,21(12):36-39.
  [6] 崔国民,黄维,赵高坤,等.不同烘烤工艺对烟叶评吸质量及致香物质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24):10125-10128.
其他文献
摘要 本文对2016年5月1日至10月31日称重式降水传感器和双翻斗式雨量传感器的观测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翻斗式降水传感器测得降水量偏高;双翻斗式雨量传感器滞后性小、维护率高,但使用时间短;称重式雨量传感器维护率低,一年四季均可用,但滞后性强。  关键词 称重式降水传感器;双翻斗雨量传感器;观测对比;灯塔站;2015—2016年  中图分类号 P41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
摘要 为提高业务中对营口辽河港大风的预报能力,本文以T639模式输出资料和西炮台国家级气象观测站风资料为依托,运用双重检验的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法,建立西炮台站不同季节、起报时次、预报时次的风速预报方程,并对各方程的模拟能力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所有季节、起报时次、预报时次的预报方程,其模拟效果均明显优于原T639模式;6级及以上大风情况下,预报方程的模拟效果要明显优于原T639模式。  关键词 大风;
摘要 精制有机肥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为探索精制有机肥在烤烟生产中的应用效果,在水城县野钟乡进行精制有机肥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精制有机肥烤烟大田生育期较施自制有机肥对照提前3 d,农艺性状、田间自然发病率与施用自制有机肥对照烟株无明显差异,经济效益略高于施用自制有机肥的烟叶,为下一步在继续施用精制有机肥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精制有机肥;烤烟;农艺性状;产值  中图分类号 S572;S14
摘要 根据宜昌市夷陵区2016年林地变更调查成果,列出主要数据,概述该区的森林资源现状;并与2010年的二类调查数据相比较,从各类林地面积、公益林与商品林结构、乔木林龄组结构、森林蓄积量、森林覆盖率、可采伐森林资源等方面的变化,进行切合实际的分析与评价,以期为夷陵区林业生态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森林资源;动态变化;分析评价;湖北宜昌;夷陵区  中图分类号 S57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
摘要 大学生的学习基础、目的、方法与习惯是影响其专业课学习心理的重要因素,大学生专业课学习心理直接影响专业课的学习效果,进而影响大学生创新素养的形成。专业课教师应关注大学生专业课学习心理现状,悉心引导大学生形成健康的专业课学习心理,使之成为提高专业课教学及学习效果的有效助力。本文阐述了大学生学习基础、学习目的等基本现状,分析了大学生学习方法、习惯的成因及专业课学习心理的形成,探究了大学生专业课学习
摘要 设置25、32、40、50、60目5种白色防虫网分别四周覆盖大棚,研究不同目数防虫网对设施甜瓜产量、品质及病虫害的影响,旨在筛选最适的防虫网目数指导生产。结果表明,不同目数防虫网主要影响粉虱的虫口密度,对甜瓜的长势、产量和品质影响不大,也基本不影响白粉病和霜霉病的发生。随着目数的增加,粉虱的虫口密度不断减少,但60目处理与50目处理差异不大。因此,生产上建议使用50目防虫网四周覆盖,可有效防
摘要 通过不同养殖模式研究草鸡在沿江林间“草鸡—林—草—昆虫”动态平衡、“低耗料—高品质禽蛋”等关键养殖技术。结果表明,植被面积与昆虫密度成正相关;散养模式产蛋率显著低于笼养模式;散养模式鸡蛋的蛋白、蛋黄重及蛋壳重显著低于笼养模式,鸡蛋的哈氏单位、蛋白高度等物理性质优于笼养模式。本研究为沿江地区散养草鸡产业提供技术保障和可行生产模式。  关键词 林间养鸡;养殖模式;草鸡;蛋品质;长江江滩  中图分
摘要 本文针对2014年5月11日吉林省飞机增雨作业过程,分别从天气背景条件、人影作业需求、作业条件预报、飞机作业与观测、作业效果评估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总结。利用基于聚类分析的作业效果统计评估方法对此次作业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作业有正效果。  关键词 飞机增雨;作业条件;效果分析;吉林省  中图分类号 P4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8-0199-03  Ana
摘要 扦插育苗技术是林木育苗的主要育苗手段之一,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育苗效率、降低育苗成本,且扦插苗能够继承和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本文介绍了北美红杉大田扦插育苗与容器扦插育苗相结合的育苗技术,为北美红杉实际生产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 北美红杉;大田扦插;容器育苗  中图分类号 S791.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3-0134-01  北美红杉(Sequoia
摘要 大丰地处苏北沿海地区,常年种植小麦5万hm2。分析小麦白粉病重发原因,提出农业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绿色防控技术,以期从根本上控制白粉病的发生,对江苏省及周边省份小麦白粉病绿色防控具有指导作用。  关键词 小麦白粉病;重发原因;绿色统防技术;苏北沿海地区  中图分类号 S435.121.4 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2-0098-01  小麦是大丰地区的主